“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巅:从方腊开始 > 第737章 737续二《帝王将相》167.蔡襄的字

第737章 737续二《帝王将相》167.蔡襄的字(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从军火商到战争之王 予你一生欢喜 你的余生有我 血钟宋探 修仙?我修的是数值! 爱,死亡,吸血鬼 三国之刘家逆子 鹤鸣九皋闻于野 农女有空间:带着反派崽崽致富忙 神豪系统:每天获得一个千万元奖励

蔡襄享年五十六岁,葬于家乡枫亭锦岭,福建人民为他修了祠堂。大文豪欧阳修先生亲笔为他撰写了《蔡公墓志铭》。

蔡襄的墓前有一幅对联,上边描写的就是蔡襄做言官和修桥的俩件事。

正是:

五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

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如果非要再加上一句,就是:福建人民怀念您!

蔡襄的人生就像那座万安石桥,巍然屹立在福建悠悠的岁月长河中。蔡襄给后人,犹其是给福建仙游人,留下了很多、很多……让人回味,让人反思,让人怀念。

只有人品特别好的人,才会被世人称赞,才会被后人纪念。

人品不好的人吧……有空再说吧。

蔡襄就是一位人品特别好的人。

蔡襄是蔡京的从兄。因为他年长蔡京三十多岁,蔡京一直把他当父兄一样对待。蔡京的父亲蔡准一直在外地做官,工作很忙,很少能回老家一趟。在蔡京小时候,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从兄蔡襄。

没有人会想到福建仙游枫亭的老蔡家在大宋会出这么多名人。

枫亭蔡家一门三兄弟相继担任过大宋的“三相”,蔡襄——计相、蔡京——宰相、蔡卞——枢相。这在大宋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

蔡襄是一位让福建人民感到骄傲的老蔡家的人,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一位把个人修养和品质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人,会产生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会感染人,会感动人,会感化人。

可惜,蔡襄没有感化最需要感化的一个人——蔡京。

蔡京后来取得了很多成就,几乎每一项都超越了蔡襄。但蔡京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的每一项成就,都是蔡襄影响的结果。

蔡京少年多梦,勤奋多思,博学多才,机敏多智。学习成绩出众,在他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时期,他一边长着个子,一边长着知识,一边长着脑子,一边长着心眼。

蔡京成长的过程,就是吸收消化来自蔡襄传授给他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一个过程。就像木柴在空气中燃烧后,会产生光热和二氧化碳一样。

这个反应公式就是:蔡京是碳,蔡襄是氧,蔡京遇到蔡襄后发生了反应,变成了二氧化碳。

这完全符合化学原理,问题是,蔡襄希望蔡京变成氧,因为蔡襄知道,氧对人类是最有益的一种元素,而二氧化碳则相对人来说更有害。

可惜的是,化学公式没错,蔡襄错了。

蔡襄也真是的,碳怎么会变成氧呢?碳就是变成铅笔芯或者钻戒也不可能变成氧的。

蔡襄对蔡京影响最大的无外乎三件事,一是字,二是茶,三是官。

福建仙游枫亭的蔡家是书香门第。什么是书香门第呢?就是家里人接受的教育比较早。早到什么程度呢?读书写字都是从胎教开始的。

蔡京是书法巨匠,蔡襄是书法大家,因为年龄的原因,蔡襄的书法成名更早。

蔡襄的书法造诣可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蔡襄认为,吹牛,那是对牛的一种不尊重。而他又恰好是一位非常有礼貌的人。

《宋史》记载,“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

一位大文豪苏东坡认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另一位大文豪欧阳修认为:“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还有一位什么也不是的西夏古兽认为:“其他人说的就省略了吧。”

书法是一门艺术。在艺术上的造诣和成就,是由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的。

蔡襄的字束缚在自己的品质中,如果连自己都突破不了,是难于创新的。蔡襄的字像他的人,没有夸张,没有华丽,也没有虚伪。字如其品,既便有人让他当第一,他都不当。这就是人品!

蔡京跟着蔡襄这么一位大书法家学字,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哟。

蔡京则完全不同,他学到了蔡襄书法的精髓,但他不是一个只会简单的表演模仿秀的人。蔡京的字也如其人,更豪健,更逼人,因为他比蔡襄的野心更大,成就也就更大。

蔡襄对学习书法的蔡京说过:“人的品质决定书法的成就。所以,你要想写好字,做人很关键。”

蔡京的回答是:“哥,我记住了。”

其实,蔡京很快就发现了,蔡襄的字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约束。他知道蔡襄的书法风格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仅管蔡襄的字当时已经号称“变态”和“独步当世”。

蔡京那时只不过是个毛孩子,他虽然看出了蔡襄书法的不足,他仍然按蔡襄的要求在反复练习着。他当时写得最多的俩行字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蔡京渴望突破,只是能力不够,所以时机未到。

过去,艺术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像现在靠得是精心包装,华丽出场。

过去,艺术的突破也是一个毫无征兆,充满意外,制造惊喜的时刻。不像现在,故意制造事端,追求一夜走红。

蔡京幸运的经过了一个“过程”,然后又迎来了一个“时刻”。

为什么说是幸运呢?因为大量事实证明,搞艺术创作的在“突破”之前不是饿死去了就是壮士断腕或者太监自宫了。

没办法,谁让求包养又被惨遭遗弃了呢?

命苦是吧?你可不能怨政府。

那是在某年某月某一天的深夜,蔡京一梦惊醒,恍然大悟。

“原来决定书法的成就并不是由人的品质决定的,和做什么人更是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而在于人的想象力。”

那天夜里,蔡京振衣而起,秉烛而书。他写下如下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蔡京突破了,既突破了自己,更突破了蔡襄对他的束缚。然后,蔡京哭了。他想起了他的从兄蔡襄,虽然蔡襄那时已经死了都十多年了,他一想起蔡襄还是会忍不住想哭。

很多人认为蔡京是个寡情的人,只有蔡京知道,他对自己的从兄蔡襄的感情有多深。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三国:王业不偏安 论恋爱游戏与虫族的适配度 神明,但十级社恐[西幻]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天子宁有种 清末1895看观你好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凛冬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