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踱到高俅面前。
高俅立即高声说了一句:“末将高俅,参见童置使。”
童贯心里这个舒坦呀。他故意问了一句:“你就是高俅?”
“末将怀德军第五军第五营指挥使高俅。”高俅语气恭敬的不像是高俅。
童贯“哈哈!”大笑起来,故意又过了好一阵子,才说了一句:“你起来吧。”
“多谢长官。”高俅起身,叉手而立,稳稳站在一边。
童贯在高俅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傲慢之色。童贯还是适应不了,忍不住问了一句:“你……还是高俅吗?”
高俅郑重其事的答道:“回禀置使,如假包换。”
这个高俅可一直是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现在这根刺没了,童贯心里反倒像缺了点什么。你说这人贱不贱。
高俅心里也在总结着:“看起来装孙子并不是一件多复杂的事情。”
——
直到初二日过午,“陕西四将”中的第四位遥郡刺史会州知州刘法才姗姗来迟。
刘法,用一句来历不明形容最恰当不过。
因为,刘法是一个孤儿。没人知道他是怎么长大的。他的父母是谁,亲友是谁,出生何地,多大岁数,师出何门,在刘法军籍档案里全都查不到。
西北军中“小王少种”现在最有名,刘法则相对名声小很多。也许是因为刘法给自己的表字没起好,刘法表字无名。
无名——怎么会出名呢?
童贯在刘法的军籍中查不到更多的消息了。不过,刘法虽然从军时间不长,却立下累累战功,否则,也不会这么年轻就成为一镇将军。
七年前,刘法初次随军,西夏国十二军司之一、西寿保泰军司的一位知名的高级将领——乞监军就被刘法一刀斩于马下。
刘法一战成名,那年,据说他还不到十五岁。
此后,刘法从军以来,大小几十阵,未曾一败。
有一次和王厚闲聊天,王厚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刘法竟然回答了一句:“我很孤独,但求一败。”
从此以后,“孤独求败”成了刘法的外号。
真正了解“孤独求败”刘法的人,没有敢小看他的。比如说王厚。
“陕西四将”,童贯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孤独求败”刘法。
要不是王厚推荐,刘法的这个岁数再加上还有这个外号,估计很难进入童贯的视线的。
童贯是个稳重的人,所以,他也喜欢用更稳重的人。
刘法脸如银盘,粗眉细眼,风华正茂,英气外露。怎么看,都不像个稳重的人。
“刘法参见童置使。”刘法拜见陕西长官童贯之后,没等童贯表示什么呢,刘法已经自己站了起来。
所以,童贯只是吐了一个字:“坐。”
王厚、刘仲武、种师道无一例外的比刘法多出一个“请”字。
其实也没什么,也就是一个字的差距。
刘法自然不客气的坐了下来。
童贯问了一句:“听说刘将军的外号叫‘孤独求败’,一定有什么故事在里边吧?”童贯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判断,他得到了正确答案。
“只因为‘东方不败’和‘终结者’已经有人了,我实在没办法,才取这么个外号。”刘法开了个玩笑,他不知道,他和童贯的关系还没有到可以开玩笑的地步。
所以,童贯并没有笑。
刘法又悠悠的解释了一句:“我很孤独,但求一败。”
童贯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高俅刚老实了,又来个刘法。”
童贯发现刘法也很傲。
只是这种傲不像高俅。高俅是面子上的傲,是一种无礼的傲慢。刘法则是骨子里的傲。他虽然不会失礼于人,但这种傲更加冷峻,更加能拒人千里之外。否则刘法也不会有这么夸张的“外号”。
实际上童贯有点误解了刘法。刘法说得只是心里话,因为孤独,所以他最怕的也是孤独。“但求一败”,只是渴望战胜孤独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一个孤独的人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偏偏又总是会被人误解。
这句话,就是说刘法呢。
——
童贯和“陕西四将”在熙州聚会一堂。
初二晚上,童贯设宴,置司、抚司衙门,还有熙州各官衙主要官员,悉数到来。
童贯坐了首位,王厚下首,刘仲武、刘法、种师道坐了次席。还有几位置司及抚司高级官员相陪,其它官员也分别就座。
酒宴开始前,童贯做了重要讲话,摘要如下:
“……方今天子圣明,四海承平,百业俱兴。只是番羌不服王化,夷狄扰乱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令我大宋边民十室九空,流离失所,不能安居乐业。”
“警报迭传,朝庭不宁;天子闻讯,寝食难安。蔡相贤明,献上四项国策。才令童贯奉旨制置陕西军政。童贯不才,敢不殚精竭虑,以死报国。”
“陕西边将,与西夏、吐蕃苦战百年,可惜壮志未酬,英雄命短,血染征途,折戟沉沙。抛下无数头颅、洒下一腔热血,至今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令人扼腕叹息痛哭流涕不已。”
“今在座诸将,乃西北军之精锐,羌番之死敌,报效祖国,驱逐外虏,舍我其谁?童贯在此,满饮此杯,希望众将,继承先辈遗志,长驱直入,直捣兴庆,消灭西夏!”
童贯言毕,举起一只玉杯,一饮而尽。
宴会大厅里顿时掌声如雷,众人无不热血沸腾,激情四溢。
“直捣兴庆,消灭西夏!”的大旗从此飘扬在大宋陕西六路的天空中。
童贯心里却在思忖:“我的老师李宪告诉我,说话中间一定要停下来。可今天我一气呵成,效果比往日更好。看起来老师教得,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确的。”
像童贯这种喜欢总结的人,一定能够在总结中不断的进步。
宴筵开起,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众官员、将领受了童贯的感召,积极给长官敬酒,并纷纷表示决心。
高俅得着机会,也施施然捧只酒碗到了童贯的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