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宰相章惇半月三次遭迁,实属罕见。眼看着是蔡京在落井下石,打击抱复,但如此雷霆手段,让众官颇有微辞,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臣蔡京还有一本。”蔡京继续奏道。
“相公请讲。”
“依熙宁制置三省条例司故事,都省设置讲议司。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监泽、赋调、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臣请任讲议司提举,谏官不得妄言讲议司诸事。”
朝庭百官听了个面露不安,这可是要夺三省的权、堵言官的嘴,简单的说就是要大权独揽还不让人提意见!蔡京手段端的好生了得。
这么搞怎么行?马上有人出头露面,表示不满。
御史中丞出班奏道:“御史台官乃是祖宗制度。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上至宰相,下至小臣,都在御史监察弹劾之列。今设讲议司制度,明为公举,实欲大权独缆。一旦阻塞言路,蒙蔽圣听,将至我等台谏于何地?将至陛下于何处?请陛下圣裁,讲议司万万不可施行!”
有人出头,众大臣心中暗暗赞叹:真有胆大不怕死的!
看时,原来正是一向有错必言的宿元景。时下正任御史中丞,见蔡京要擅权,急忙出奏。这御史中丞是什么干活,敢和宰相叫板?
书中暗表:御史中丞是大宋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俗称“台长”。专门负责出面得罪人的干活。
“为绍述熙、丰新政,讲议司所议诸事从权处置,朕特准蔡相所奏。诏令蔡京兼任讲议司提举,谏官不得妄议事非。台长退下,不得多言!”徽宗天子赵佶立即表明态度,坚决支持宰相。然后声色俱厉,喝斥言官。
众位大臣无不摇头。有天子撑腰,谁能扳得动蔡京!
御史中丞宿元景一向敢怒敢言敢担当。他毫不退让,大声辩道:“启奏陛下,如果不让谏官说话,那还要谏官何用?臣请陛下收回圣命,驳回宰相蔡京奏议!”
宰相蔡京的寒光在宿元景脸上闪过,当时扣下一顶大帽子。奏道:“宿元景抗旨不遵,有失臣体,臣请陛下按律处置。”
抗旨不遵,这帽子顿时让大殿群臣心惊肉跳,替宿台长发愁。
果不其然。赵佶略沉吟一下,随即降旨:“宿台长应对失节,朕准相公所奏,免其御史中丞。念其本是御史言官,所言虽然不当,乃职责所属,权调至礼部任郎官吧。”
宿元景怔了一下,谢恩而退。说错了一句话,把个从三品御史中丞换成了正六品礼部郎中,一言降六级。这下好了,明天不用来上朝了,直接到礼部报到去吧。
“臣蔡京还有本奏。”宰相蔡京今天兴致很高,奏章是没完没了。
“相公勤政,朕心甚慰。奏来。”赵佶口头鼓励。
“本朝有奸党!”蔡京高声喝道,振聋发聩。
满朝文武百官无不失色。大宋历朝对于“朋党”二字,讳莫如深,是官场大忌,无不三缄其口。这个蔡京新官上任三把火,原本可以理解,没想到这火都烧到奸党上边了。蔡京,你这是想干啥?
“朝廷是国之根本,居然混进奸党,真是岂有此理!相公且说是什么奸党?”赵佶厉声喝问。
“是元佑奸党!”蔡京郎声答道。
元佑年间,正是哲宗天子在位期间、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八年。那八年是哲宗天子的噩梦,也是徽宗天子心中的永久的痛。赵佶明知故问:“这群奸党是些什么人?”
“臣命有司,查其罪状,发现首恶及从犯一共有三百零九人。臣请陛下御笔亲书奸党名姓,刻石为碑,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立于端礼门外,永为万世臣子之戒。所有奸党,一律依法贬放远地,其子弟亲属,非经特许,永世不得内徙。”蔡京娓娓道来,听得众臣句句惊心。
三百零九人,蔡京这是要一网打尽,毕其功于一役呀!老菜的手段太厉害了!
“准卿所奏!对待这些奸党乱臣绝不能姑息!且把名单呈上,待我御笔亲书,再诏告天下,以讨其罪。”徽宗天子赵佶目光闪烁,心情舒畅。
马上有大内前省都都知杨戬摇动身姿下阶,从蔡京手中接过奏章,款款呈送徽宗天子赵佶座前。
赵佶打开看时,不禁腹中倒抽口凉气。心中暗忖:“这个蔡京真可称得上是心狠手辣、丧心病狂了。活人不放过也罢,连死人也不放过。果然是才智过人,胆大包天。朕没有看错此人。”
只见奏本上蔡京亲笔所书的“元佑奸党”姓名。
正是:
文臣
曾任宰臣执政官员:有司马光(故)、文彦博(故)、范纯仁(故)、曾布、苏辙等二十七名。
曾任待制以上官员:有苏轼(故)、刘安世、朱绂、叶祖洽等五十名。
其它官员:有秦观(故)、黄庭坚、吕谅卿、种师极、程颐等一百七十六名。
武臣
有张巽、李基等二十五名。
内臣
有梁惟简故、邓世昌等二十九名。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
有章惇、王珪等二名。
徽宗天子赵佶看过,表情沉重,问道:“奸臣当道,祸国殃民,诸位爱卿还有何话说?”
满朝文武百官忧惧参半、没有一个不在心里嘀咕的。这叫腹诽。就是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话的。
赵佶达到目地,传旨留下宰相蔡京议政,宣布百官退朝。
于是,众位官员依班次,排着队列,退出宫殿。
大殿上杨戬侍候文案笔砚,赵佶照着蔡京元佑奸党本奏一一书来。只见御笔之下龙飞凤舞、筋骨挺劲,清爽润朗,飘逸灵动。
蔡京也是一位书法巨斧,排名号称蔡、苏、米、黄四家之首,忍不住连连夸赞不已,送出经典马屁。他是这样说的:“陛下铁画银钩真乃我大宋之国体。”
“国体?相公所言甚合朕意,即然朕的字是国体,以后就称为‘宋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