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万万没想到,堂堂汉中第一大城南郑,得到的比黄沙还要容易。
由于南郑城大,地位重要,是以接收工作自然也要比黄沙城麻烦的多了。
直到第二日,凌统才终于有了眉目,将城防全面接手。
就在他准备顺褒水北上攻取褒中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刘备赶来的大军。
刘备派兵上前叫门,立刻遭到了凌统的乱箭射击,最后狼狈逃回阵中。
待其向刘备汇报时,刘备整个人瞬间身子一晃,差点站不稳倒在地上。
要知道镇守南郑的可是他的义子刘封。
对方若是听闻自己返回,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局面。
那么也仅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南郑已经被敌军占领了。
可是这样的结果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刘可的大军前日才到达沔阳。
即使当时就已经派兵来攻打南郑了,以南郑的守备力量,刘封的刚猛,难道还坚守不了三天吗?
不管刘备能不能想通,可是事实如此,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结局。
同时,刘备的心中一道阴影划过。
他不禁在想:既然汉中第一大城南郑都如此轻易的被敌军攻破。
那么诸如成固、赤阪这样小县城
又能坚持的了多久呢?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威胁,便是南郑就坐落在进入西川的米仓道入口处。
若想返回西川,必须从南郑背后的米仓山通过才行。
所以他一念至此,决定不再向东继续逃,干脆直接攻打米仓山,打开一条进入西川的出路。
不过刘封退走后,为了防备对方杀回来,凌统早就在米仓山做好了防备。
刘备的大军立刻在米仓山外被拦住了。
“哈哈哈,刘备,此路不通,还不速速束手就擒?”
刘备大怒,立刻命令关、张、魏延齐发,向关上不要命的攻打起来。
刘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手上还有几万兵马,而凌统仅有五千。
在对方不计一切代价攻打的情况下,关上终于渐渐落于下风,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
凌统赶忙拼命防守,不断的击退对方的进攻。
就在几乎被击破之时,他突然听到刘备大军后方传来一阵骚乱。
眼看成功,突然出现的变故令刘备大惊。
可是当他发现骚乱的原因竟然是刘可大军从后方杀来了,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反观凌统,当看到刘可的旌旗麾盖后,瞬间士气大增。
“将士们,陛下的大军已经从后方杀来,我们要让陛下看看,咱们也不是吃素的!”
凌统不断大喊激励士气,终于再一次击退了敌军的冲击。
刘备见状,皱着眉头陷入艰难的抉择。
他明明看到关上已经濒临崩溃,谁知却再次起死回生。
若是继续进攻,虽能攻破,可是刘可的大军同样会杀到,到那时自己反而陷入被动。
因此,刘备思虑片刻,终于无奈的大喝道:“撤退!”
众人一听,赶忙撤军,最后向汉水边上跑去。
在渡口抢下一批船只后,终于得以顺汉水直下,逃向成固方向。
刘可的大军杀到时,刘备已经逃跑。
刘可忙派出兵马去追,自己则在凌统的引导下,进驻南郑,暂时以其作为大本营,坐镇指挥。
凌统为了兑现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同样立刻进兵。
与赵云水陆两路,向刘备追击而去。
刘备到达成固后,发现此处还在守将黄权手中,当他听闻黄权反应,成固至今未曾有敌军出没时,才终于送了一口气。
既如此,也就说明自此以东,刘可都还未曾涉足。
一开始刘备还想着以成固、赤阪两城为基
地,来一个逆境翻盘。
然而当他随着黄权巡视城防时,才发现此城不仅小,而且城墙低矮破损,根本不堪一击。
这让他背水一战的决心瞬间受到了打击。
最后刘备只能无奈的承认,汉中已经不保,自己只能进入西川不可了。
可是从汉中进入西川的两条道路,一条金牛道、一条米仓道,其入口均已被敌军占据。
刘备已经没有了最佳撤退路线,要想返回西川,就只能继续向东。
一直顺汉水而下,直到上庸后,转而向南,越过大巴山,一直到达江水北岸的巫县,方能向西通过巴郡返回西川。
这样是不折不扣的要绕一个大圈子。
但是没有办法,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是到了唐代李白时,还依然存在。
幸好这一路往东都是刘备的势力范围了,否则一路打下去的话,重回西川时他便已经成了光杆司令。
因此在成固稍作补充调整后,刘备便不再停留,继续进军。
而且这一次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将成固内的守军、粮草全部清空,仅留一座空城给追兵。
果不其然,刘备走了没多久,凌统便从水路先一步赶来。
然而面对的却是一座空荡荡的城池。
于是他也毫不停留,继续追击。
可是到了赤阪时,仍旧晚了一步,那里同样已经人去城空了。
“想不到这刘备逃跑的速度倒是挺快,传令下去,大军不要停,继续追击!”
然而凌统话音刚落,却被身旁一人劝下。
“将军且慢,自赤阪以东,便离开了汉中平原,将再次进入莽莽大山之中。
那里水势湍急,不宜行船。而且山路崎岖,地形险恶,稍有不慎便会迷路。
那刘备虽退却未乱,为了防止追兵,必然会在山中险要的位置设下埋伏。
若是不小心中了埋伏,那损失可就大了!
况且将军已经连取汉中平原五城,兑现了军令状中所言。
所以更加不用继续涉险进山了!”
在那人的劝解下,凌统终于抑制住内心的冲动。
他留下大军镇守在进山的路口上,以防刘备大军杀出。
而自己则带了少部分士兵迅速返回南郑,向陛下汇报战况。
刘可见到凌统取得的战绩大喜过望,同时从荀彧处接过凌统的军令状。
对着满堂文武说道:“各位爱卿在此见证,今日朕便与公绩兑现这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