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明本来对卫满身为国王,高句国在他手中却亡了国,很有微词,但是一想到他离开王宫时卫满一番话。
泰明当时义愤无比。
“你们住口!”
“大王不是你们想得那样!”
泰明的声音当时抬高了八度。
因为声音变高,引来更过的人,过来围观。
“这怎么还吵起来了?”
那路人看后,看了一眼泰明。
“你问他吧,我就说了卫满这昏王不是,他就跟我急了。”
“他还说咱们数典忘祖!”
围观的人听后,无不怒目。
“这说得什么混账话?”
“卫满身为高句的王,把高句国都折腾没了,这还不算,他在位的时候,那些政策,哪一样不是盘剥百姓。”
“你竟然向着一个昏王说话,如果不是大秦有严格的律法规定,今天你这顿打是躲不过去了。”
泰明并不知道,现在百姓们不只对大秦有认同感,甚至已经开始认同大秦的律法。
无故打人这种事情,他们不屑去做。
虽然高句国建立以来,也有自己的法度,但是这所谓的法度,本就是贵族和利益集团制定的,一切只为了王室和贵族服务,哪会管百姓死活。
简单来说。
卫氏高句他们所谓的法度,只与百姓讲义务,根本没有几条律法,是让百姓享受权利的。
这样的律法,高句百姓如何从心往外接受。
在反观大秦那边传来的新法。
虽然秦法同样也在维护王权,甚至更加严格,但起码让百姓有属于自己的权利。
在这个有局限的大时代环境下,毫无疑问,大秦的律法才更得民心。
这些朴实的百姓们,要求没那么高!
泰明从来没有出过王宫。
他所了解的真相,并不是这样。
听了这些话,泰明迷茫了。
“事情真如你们所说?”
众人见后,无不侧目,感觉遇到一个从其他地方来的人。
“看你的打扮,也是咱们高句人吧。”
“这些你确定不知道,还是装傻。”
“算了,我看这人一定是疯子,三哥你怎么没事招惹一个疯子,大家散了吧。”
在众人眼中,泰明说这样一番话出来,与疯子无疑。
因为除了疯子和傻子。
没人会大白天的说胡说,与这样的人又如何争辩高下。
看着众人离开,泰明呆立沉思。
“难道,大王真像世人说得这样?”
泰明有些不信,但是随着一路行走,他听到的都是沿途之人,在诉说大秦的好,而对于卫满所为,全是强烈不满。
“这……”
泰明内心所谓的信仰,轰然间塌了下去。
但是他依然不相信听到的事实。
“先不管世人如何议论,想我泰明身负王命。”
泰明还是决定,先将王令送达,然后再亲自求证。
……
北方,郑青和胡磊方面。
两人顺利拿下承包权,而这时候尉缭过来找他们两人。
“两位,按规定你们要先要交一部分费用,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合作。”
两人各自看了看。
为了彻底将这件事落实,各自咬了咬牙,只好自掏腰包,先将这钱垫上了。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事情走到这一步,他二人也是毫无办法。
临走。
尉缭轻轻一声。
“忘了提醒两位,这笔费用是诚意金,两位如果仔细看协议的话,是写进里面的。”
郑青听后有种不好的预感。
“诚意金?”
“尉缭大人的意思,是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资质验证,这钱不退?”
尉缭闻言只是笑了笑。
“当然能退。这一点两位大可放心。”
听了这话,郑青多少安心。
却未想到,这时候尉缭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也不排除不能退的情况,协议上面都写了。”
“怎么?两位都没有认真看协议吗?”
两人听后,这才想起,认真地去看协议,看过协议,两人面色大惊。
“这……”
“尉缭大人,我们……”
见两人如此紧张,尉缭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果然这两个高句人,不靠谱。”
“本官倒要看看,接下来他们如何收场。”
一边想着,尉缭疑问。
“两位对协义有疑问?”
两人听后,连连摆手,自是不肯承认。
事到如今。
两人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面咽,心里想着,这损失得想办法,让卫满替他们补上。
按协议上面说的,他们的诚意金不但有可能收不回来,甚至还要因为他们资质不合格,影响到了大秦的话,大秦方面有权利索要相应赔偿。
这让两人如何承受。
但是现在当众承认他们的工程队,就是草头班子,两人只会血本无归。
所以他们还抱有幻想。
“也罢,不如后面想办法贿赂一下有关的人。”
“只要能过资质验证,这事情就成了。”
两人已经想好了。
只要通过考核,这钱早晚都要赚回来。
两人因为生活在大秦时代,他们自然不知道,在后世的时候有一种工程被人们称为豆腐渣工程。
两人这一举动,如果被写进史书。
他们一定是这些人的鼻祖!
这时候,心中有数的尉缭已经离开,对于两人后面一定会进行贿赂一事,也大概猜到几分。
“这样也好,如此一来,对他们的行为,更加坐实了。”
“那时候,看这两个高句人如何狡辩!”
不得不说,尉缭这人,很有商业头脑,也很聪明。
他所以嬴政不被嬴政在商业方面重用,只因为嬴政知道这个人人有时候太过于聪明!
这是尉缭的长处,也是他的缺点!
嬴政心中的商道,和尉缭现在所表现的并一样。
虽然尉缭这种先小人后君子的做法,对于生意场上来说,没什么不对。
在商言商罢了。
但是嬴政还是不打算真正在商业方面,重用尉缭这个人。
对于尉缭来说。
嬴政早晚都有人尽其用的时候,但是一定不会让他管理商业方面的事情。
不然嬴政也不会启用李信。
尽管李信这时候,对于何为商道,一头雾水。
但是李信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带兵打仗时,突出一个快字。
嬴政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才下令李信带人,先往南方一带发展。
嬴政身为千古一帝,用人方面,自是他独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