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心语还带来了十二月的肥皂红利,一共是一百二十两。肥皂上市一个多月,就在武陵这个小小的县内卖出了三万多块,前景可观。
扣除季大发之前垫付的五十两,再加上万宝茶楼给的润笔费,戚映欢目前手头一共拥有二百三十多两。
戚映欢看着这些钱,不由咂舌,两个月前还苦恼着要怎么过上小康生活,这下是直接暴富了吗。
恍惚中有些不真实感,最后还是屋外送入的冷风让她打了个激灵。
戚映欢看看被风吹开的窗户,心中已经定下第一笔钱的用处——修缮谢家的房屋。
在严冬来临前需要把屋顶门窗全部修缮一遍。谢家尽管不漏雨,但是前几天刮北风,屋顶上的瓦片被吹走了几片,还有谢喻舟书房的窗纸也破了洞,现在有了钱可以换上油纸,防风防雨也更坚固一些。
最后还要建造一个耳室,涂上石灰,到时候当做自己的工作室,她总不能一直在厨房捣鼓纯露和面霜吧。
想到这里,戚映欢便把自己的想法和谢母谢喻舟说了下。
两人完全没有意见。
戚映欢的行动力一向很快。
自从搞了毛衣,她在小稻村的人脉就扩大了一
圈,只需在妇人中问上那么一句,半天的时间便有青壮汉子跑来报名。
“戚丫头,给你家修屋子什么待遇啊?”
戚映欢想了想道:“一天六十文,加一顿午饭可以吗?”
县里一天苦力是五十文钱,还不包吃喝。戚映欢定下的这个价也算是良心了,修缮屋子的活当然比当苦力来得轻松,还不需要跑得太远。
村人一听,忙道:“戚丫头,也算我一个,老叔我也是看着你长大的,这点忙还是要帮的。”
“你个脸皮厚的,在场所有人谁不是看戚丫头长大的啊。”另外一人道:“也算我一个。”
“唉。”戚映欢笑盈盈的点头。
最后一共选了十人。然后告诉他们等三天后再上门来修屋子。
几人自无不可。
大齐元和十六年,终于在这一天翻过一页篇章。
翌日,戚映欢和谢母来到武陵县,查看了一番衣坊的情况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季心语找的这几个女伙计都是从季家调度过来,个个都能说会道,做事也勤快。戚映欢决定等过年时给她们封一个大红包。
等买齐修缮屋子的材料后,戚映欢和谢母直接回了家。
隔天谢家的房子便如火
如荼的忙碌起来。
喜欢聚在谢家院子里的妇人也是临时散了伙。
等修缮屋子开工后,戚映欢发现有一件事她误算了,那就是做饭。
给十个壮劳力做饭,简直要了人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一点水分也没有。即便有谢母的帮忙,她这个十岁的小身板还是累趴了。
第二天时,谢母叫来了春铃和她娘帮忙,午饭的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还没到中午谢家锅炉上就开始蒸馒头,一半玉米面一半白米面,倒不是戚映欢小气不给他们吃白米面,而是玉米面的更顶饿一些。
锅里还熬着一大锅油,用来炸大肉圆。这是今天中午的大菜,红烧狮子头。
把猪肉剁成肉沫,加入葱姜蒜调味,捏成形状大小相同的肉圆,然后放入油锅中炸至表皮呈金黄色捞出,加入清水酱油焖煮,最后用淀粉勾芡。
出锅后肉香四溢。
对这些一年吃不到几回肉的村民来讲,没有什么比扎扎实实的肉圆要来得更实在。
还没到中午,香味已经飘散在空气中。
垒着耳房墙砖的青年吞咽了口水。
旁边的人也是如此:“是肉的味道!”
“咕咕咕!”青年的肚子叫了起
来,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他问青年:“早饭没吃吗?”
青年不好意思的笑笑:“吃了,就是这味太香了。”
旁边的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侧耳听了会儿厨房的动静,然后说:“戚丫头好像在炸东西!”
“哎呀,又是油又是肉的。”青年道:“谢家这伙食没得说。”
“是啊,听说谢家在县城和季家合开了间衣坊,应该是赚了些钱,戚丫头是个好的,谢夫人总算是苦尽甘来。”那人是谢家的邻居,谢母这些年的不容易他看在眼里,片刻后他道:“我们抓紧干,要对得起这工钱。”
青年点点头。
两人很快干得热火朝天。
这时谢家的大门被推开,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走了进来。
村人打量了一眼便道:“春铃她爹,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王富贵笑呵呵挽着袖子说:“舅母家修房子,我这不是赶回来帮忙了吗?”
“哟,还找了个帮手啊。”村人看着王富贵身后的人影道:“这是哪家的小伙子啊?”
这时众人才发现王富贵身后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少年。少年穿着玳瑁色的夹袄,身后背着一张稍显粗糙的长弓,长发被束成
一股,乱糟糟地系在脑后。
一米七五的大高个,快要和王富贵差不多高。
那少年的眼神很凶,很利。村人只看了一眼,便不敢与之对视。
王富贵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说:“这是我认识的一个大侄子,叫李盟,打猎是一把好手。这不,天冷了,动物不好打了,我怕他这两个月没收成,所以带他来给谢家做两天工。”
李盟诧异地看一眼王富贵,明明是他主动要求来帮戚映欢,怎么到了王富贵嘴里却是他要求自己来?
李盟弄不懂,却也没有反驳王富贵的话,经过这一个月的接触,两人有了一些交情。王富贵在他这里的信用度还是很高。
王富贵之所不说少年是特意来帮戚映欢,是怕传出闲言闲语。有些善意的谎言可以减少一些无端的是非。
村人道:“富贵啊你有心了,戚丫头和你婆娘都在厨房里,要去打个招呼吗?”
王富贵撸了撸袖子道:“不用了,直接开始吧。”
说完他直接拿起一块砖头,和大伙儿一块儿垒起耳房。
村人对李盟道:“大侄子,你年轻,去帮那边整理屋顶吧。”
“好。”李盟也不推辞,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