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之畔,自隋始就已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风光如画,游人如织。盛夏时节,漫步洛浦,凉风习习,似秋风扑面,暑气顿消。
后来的盛唐诗人白居易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思诗迷,眉月晚步神女浦,脸波春傍窃娘堤;柳绿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燕不成啼”。
当景云站在洛阳城外时,可完全没有这些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别说闲情逸致,连那穿着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在河田野间踏春的美人儿景云都暂时没兴趣看一眼。
因为身上的盘缠快用完了,明天的午饭还没有着落呢。
离开胙城的时候,老乞丐把从那几个被他放倒的泼皮那里弄来的八百钱分给了景云一半,原本景云是不想要这种脏钱的,但老乞丐说不要嫌他们的钱脏,脏的是人,不是钱。这钱就算那些泼皮给你的赔偿好了。
尽管一路上省吃俭用,最大的支出也只是买了两套便宜的换洗衣服,但等走到洛阳城下时,全身上下就只有三十文钱了。
三十文钱,如果去找个最差最远最偏的客栈,也许可以住一晚,如果买些普通便宜的食物,勉强可以吃三天。
此时的新洛阳城虽然建成不过六七年,但实际上已经取代大兴城成为大隋都城,洛阳城规模宏大,人口众多,除皇城外,全城共有三市一百零九坊,而且是全天下水运交通的枢纽,工商业十分发达,所以城内的繁华程度和消费水平景云也是见识过的,以前每一年都会随商队来个一两趟,只不过那时的花销好歹会有黄家产业在京城的管事负责。
不过景云也并不是十分着急,因为在这洛阳城,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或者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单纯吃穿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
比如,洛阳城中穿城而过的洛河两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码头,作为货运交通最发达的城市,来来往往的货船非常多,货物上船下船都需要装卸,于是每个码头都有许多靠力气吃饭的人,百姓们称之为力巴。
以前黄家的商船也没少请这些力巴卸货装货,景云还和一些力巴交谈过,所以对一块还算是比较了解。
一个力巴如果有力气能吃苦,在这洛阳码头一天正常大约能挣三十文左右,至于具体多少就看个人能力,因为大多数雇主都是按量给钱,而且大多数是按天结算,干完活就拿钱,所以每个人拿多少收入和你干了多少活有直接关系。当然这只是在有活干的情况下。
景云的想法很简单,先在洛阳站稳脚跟,然后再考虑其他。
第二天清晨,洛阳城内各坊坊门纷纷开启,东都百姓开始了一天的忙活,城内最大的码头——南市码头上等活干的人群中多了一个生面孔。
不过没有人会注意景云,因为干这活只要有力气,谁都可以来,所以每天多几个个生面孔其实是很平常的事。
昨夜花十文钱在城外的大车店睡了一晚大通铺,还好,以前和老陈他们走南闯北,习惯了,躺哪都能睡,哪怕身边的人鼾声如雷景云也能安然入睡。
一艘货船缓缓靠岸,一名有些消瘦的管事向着码头边聚集的力巴们走来,还没等那管事走近,人群呼的一下就围了上去。
只听那管事在人群中喊道:
“罗家粮行卸货力巴三十名,两袋一文,力大机灵的来”
还没等景云挤进去,人已经招齐了。
约莫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又有一艘货船即将靠岸,船上的管事一下来力巴们又是轰的一下围上去,不过这回是由管事挑选了几十个精壮的汉子,那些管事大部分都经常在这一带,所以也多半是找以前干过的熟面孔居多。
很遗憾,一个多时辰过去了,装卸的大小船只来了七八条,景云还是没能找到活干。
码头边等活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要么年纪较大,要么身材比较瘦小,要么就是来混日子的,多少都可以的那种。
景云坐在一块石板上,望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和码头上正干得热火朝天的那些壮汉们,不禁感叹一声道:
“想挣口饭吃,真不容易啊”
“谁说不是呢,人生在世,劳劳碌碌就为了这口吃的”
景云转头,旁边也坐在石板上和自己说话的是一个看起来约有五十开外的老头,头发已经有些许花白。
他也和景云一样来得很早却一直没能找到雇主。
反正没有活干,暂时又没有船靠岸,景云有些好奇这人为何年纪这么大了还来吃这碗饭,于是景云便和这老头聊了起来。
老头姓胡,叫胡三万,父母早亡,吃百家饭长大,年轻时便是这洛河码头的力巴,那时新洛阳城还没建,但这里也同样是交通枢纽,所以年轻时胡三万靠勤劳狠干,不但在这洛河边上买了几间草房,还积蓄了些许钱财。
后来在媒人介绍下还娶了媳妇,只是一直没有子女,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媳妇的问题,随着大隋一统天下,工商业越来越繁荣,胡三万挣得辛苦钱也越来越多,然而有一天胡三万回来却发现媳妇不见了,还带走了他这些年用汗水换来的辛苦钱,有邻居说看到他媳妇和来大隋做买卖的胡人跑了。
胡三万万念俱灰,痛苦万分,借酒浇愁,结果从此又染上了酒瘾,每日挣得钱也就勉强够吃喝拉撒。
好在那几间房子还在,好歹还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后来隋帝杨广下令在此地修建东都洛阳,由于胡三万的房子刚好在规划范围内,于是变成了从善坊内的三间瓦房。
只是如今年纪越来越大,接到的活儿越来越少,酒也就只能越买越少了。显然,这胡三万这一辈子也算个苦命的人儿。
胡三万问景云为何会来做力巴,景云只说自己初来洛阳谋生,盘缠用尽,不得已才想来码头混口饭吃。
景云觉得与这胡三万聊的还算投缘,于是道:
“胡老爹,您老孤身一人,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把那空房租我一间如何?我每月给您一百文,”
胡三万一听,有这好事,自然满口答应,每月多了一百文,这可是自己三五天才能挣到的,在洛阳外地人租房是很常见的,只需去坊正那里登记备案即可。
忽然想起身上已经没钱,景云只得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只是,这个月的房钱,恐怕得等过几天才能给您了”
胡三万倒也爽快,大手一挥笑道:
“无妨无妨,谁还不有个落难的时候,不说你还给钱,就算不给钱也可以先去住着,我胡三万虽然光棍一条,可我也从没有忘记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是乡里乡亲左邻右舍养活了我,所以能帮别人一把我一定会帮一把。”
然后神色又突然暗淡了下来说道:“我想这也是为啥我媳妇当年会跑吧”
眼看又过去了半个多时辰,两人还是一文都没挣着。
景云终于有些按耐不住了,可胡三万似乎不着急,见景云的眼光老是往远方的河上看,胡三万解释道:
“后生,不要急,刚才那些船都是比较轻的货物,是赶在昨天关城门前进的城,今天的货还没到,只要你能吃得苦,今天挣个二三十文肯定是没问题的”
果然,又过了一会,一艘吃水很深的大船缓缓靠岸,这回景云学乖了,船一靠岸马上就迎着那管事跑了过去,结果跑到半路才发现这回没人和自己抢。
原来这回来的是一船瓷器,又重又不好背,万一失手还得赔钱,虽然工价较高,但大多数的力巴都不愿意干。
然而这恰恰难不倒景云,因为当年老陈教景云习武,最先锻炼的就是力气,因为所谓的武艺,无非就是力道,灵活,和技巧。
力量是排在第一位的,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景云不缺的就是力气。
这回的活是从船上将用稻草捆扎的瓷器一摞一摞的卸下,装到仓库或者马车上。
每装一摞就可以从管事那里领到一个特殊的小竹牌,等到一船卸完便凭着小竹牌的数量去商船账房那结算。
到了下午一船卸完,景云拿到了差不多四十多个竹牌,差不多是其他人的一倍,因为别人每次都是抱一摞,因为一摞就七八十斤重,又不能扛,也不能拖,而景云却是每次都是一手一摞夹在腋下,因为多年习武的缘故,所以总能夹的稳稳当当,一趟就能拿到两块竹牌。
等下午收工竟挣了四十多文,虽然很累,也不多,可景云还是十分开心,这是真正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换来的成果,这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一个人,由自己做主,或许这应该就是老乞丐说的自由吧。
景云当夜就搬进了胡三万的家中,无论如何好歹先把住的问题先解决了。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凭着能吃苦不怕累,也总算是勉强在洛阳初步站稳了脚跟,只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