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在中国,电影、音乐等综艺节目丰富多彩,给人们生活带来快乐,使人们放松的同时,人们也不能忽略明星们的高收益。在电影产业中有励志的经典之作,也有质量不高的电影,但不论质量的高与否,片酬却总是令人羡慕不已。明星还有众多粉丝拥护,甚者出门还要保镖开路。文娱方面的现状已经令很多人感到不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没落和商业化
我们的先民就如同出生的孩子,带着浪漫和感性去看世界。死有说法,各个民族几乎都认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会成为神仙去往净土、极乐世界、天堂。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同小孩子的成长为大人了,变得更加高效,从前人地关系不紧张,城市没有出现,人与人斗争很少。之后人口增多,资源有限,克服人们之间的直接冲突,便只有一个出路,使社会更高效。于是要有组织,有纪律。要管理,要出现专门的组织者。于是,有了城市,有了国家,有了当权者。
从民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的和谐美和浓重的地方特色,宫廷礼乐便是典雅端庄优美而富有秩序的。先民们幻想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后来便幻想嫦娥奔月,玉皇大帝,鬼神,仙魔。人间怎么样,天上便怎么样。人有人皇,神有天帝。
人们还是保有对艺术的敬畏的。古人学六艺,乃至日后总结的琴棋书画,诗词曲,人们怀着一种神圣感去学习它们,发展它们。唐代科举,还考诗文。祖咏作《终南望馀雪》一诗。
历代皇帝很多爱看戏,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了,也可能是他们对艺术的喜爱。上流士族似乎热衷于打造自己的艺术氛围,种花草树木,挂几幅字画,设计自己的山水园林,摆上古琴,案桌上摆着墨宝。时不时吟诗作赋,有时游山川,访名潭,赏月圆,有时家中歌舞不断,胜友如云。
我们时常有疑问,没有手机的古人过得怎样的生活无聊的生活。在我看来,他们过得还真不错。
民国还是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京剧昆曲,还有文学家,书画家,连说书的,雕刻的,杂耍的都有很多大家。但他们这些大家从事的行业很多有都有没落趋势。
1949年以后,我们文艺的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后有了一个运动。
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那个年代是冷战年代,由于我们已经渐渐退化的警惕(虽然不时有一些事情激起我们的情绪),我们很难想像一个真正的、敌对的战时状态。我们的国家面临的是日本、苏联、印度等等的强邻环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部分国家的封锁。这个情况下我很难想出比严加管理,防止渗透,实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管制更加好的方法了。到后面草木皆兵。我以前也说过,一个事情形成一个运动了,那就难免偏激。
很多知识分子远远脱离了群众。我们那时候宁要几个军人,不要艺术家。宁要几个劳动力,不要会作画赋诗的。我们宁要一个搞实业的,不要十个搞理论的,我们要思想统一,不要百花齐放,不要有丝毫的唱反调的人。
知识分子,没有干过苦活累活。可是他们干的活儿,农民和工人这些人干了一辈子。大热天地里头干活,工厂操作机器,有的甚至在炼钢厂工作,挥汗如雨,一点都不轻松。没干过呀!所以要抱怨,认为国家没有人尽其才。战时那么紧张,谁惯着咱们呀!国家受压迫,受苦难,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困难。单保你们知识分子温饱,那还和民国旧社会抗日14年,四大家族反倒富起来有什么区别?我想我宁要安稳,国家稳固,不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是战国的事情,留给乱世去上演吧。
过后大量文人搞出“伤痕文学”。而有些人体会了人民的苦难,体会了人民的生活。创造出他们的新的艺术。
有段时间印象派之类的东西很火,上世纪现代诗专门为让人听不懂。自认为在写隐喻,在反映重大的苦难的世界。我作诗一首来模仿一下。
无边的白花花的肉,
那是数万裸身之人
最后的狂欢,
风像一个屁,
因为人人都屏住呼吸。
烟像一道画笔,
写出地对天的思念,
飘到天上,
然后消失不见。
还有抽象画太奇妙,太奇妙。
艺术脱离了群众,变得哗众取宠,那时上个世纪我们进入资本市场,出现了乱象。那是上个世纪浮夸,炫人耳目的西方流行文化刚进入我国的时代。
央视组织拍摄了大成本的电视剧,四大名著。可能是我有怀旧情结吧,可能是我的偏见吧,可能是这些作品的确很优秀吧,总之,我是认为,对于四大名著的片改编拍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可以假设各位的手机声音播放功能少了坏了,然后我们勉强看一部默剧。我们看一看老版四大名著演员的动作,神态和他们的微表情。我们再看一看新版。我反正感觉现在人们为了补充演技的不足,将音效和运镜用到了极致。我厌倦了现在这一套,是因为当老师骂我的时候,我与别人打架,我奋力写作业,或者我挥汗如雨地在操场跑步时,从来没有任何背景音乐,没有任何激烈的音乐,没有音效。
脱离群众的艺术不好,脱离现实的艺术是虚假的,不如没有。因为那是一个人的艺术。
之后呢,商业化的艺术行业已经慢慢成型了。我说民国时期的艺术没落,是因为资本化,社会的动荡,搞艺术不吃香。而且我国自古对从事服务业的人,比如厨师,戏子,理发匠,还有餐饮行业的店小二,小老板是看不起的。尤其还有从事性这方面服务的人士。但古人中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立下行规,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己得瞧得起自己。青楼女子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备受人敬仰,称为名妓。戏子,吹唢呐的,这些人都立下潜规则,要学艺先学德。艺术正因能培养人的德性才被人推崇和喜爱的。
到了和平年代,按理说艺术应该大发展,为何却没有看到什么奇景呢?因为商业化。他不管要学艺先修德之类的话,抄袭罚1亿挣3亿,这不是美差一件吗?电影,字画不用精益求精,只求多。我们低成本,低时间拍50个戏,你高成本,高时间精心制作几个戏。50个戏挣钱一部两千万。精心制作的戏,1部挣钱好不容易上亿。图啥!聪明人用小学算术都知道谁好谁坏了。商业化就是如此。比如养鸡场,在什么时候喂,什么时间杀,喂什么,喂多少,都探索出来了,程序化生产。有的给它们吃糖,为了养肥一点。这都是经过计算的,糖的成本肯定考虑。数量乘价格减去成本,求最大值。一样的,我闹绯闻,大大的博人眼球。我啥干不出来啊?收益大于损失,再说人把名声都看得不值一提。你可以笑我狼狈不堪,我也可以笑你过着没钱的生活,羡慕我的生活美满。
所以按理说,盛世理应出好艺术,这个普遍规律行不通了。明星们乐意鬼畜自己,提供炒作素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在上初中前是绝对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毕竟,《逍遥游》那是初中课本的东西。
艺术从远古的质朴自然到不断复杂多彩,向前发展,甚至作为品评一个人的德行,品味和高度的标准。之后没落到上培训班是为了政策,为了展示,为了应付。
真正的艺术止步不前,大美销声匿迹,小丑大行其道。不可谓不悲凉。
在最后,我说一件小事吧。中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徒步负重从小县城走到了市区。全程连跑带走,共用时三个小时。有兴趣的话可以重温一下这个路程。河两岸都有堤,我是九点出发的,十点十一点正在这路上,走在艳阳底下。这是真正的震撼,我深刻体会了大。路太长了,太宽了。多少吨混凝土,多少吨砖瓦。我们批评中央集权制,实际上,我们的制度优势正在于此。这种级别的工程,这得是多大的花销。可是放在中国铁路,建筑,石化这些工业部门,那不值一提。一个屁大点儿堤,几个季度完工。放在有些小国,还用修这么大的堤?再修修到国外去了!
中国是真的大,这么大的国家几千年来是怎么管的?我是管理者,分分钟会出大麻烦。这么大造个反和闹着玩儿一样。怎么稳固,怎么治理,怎么办?没事,老祖宗有进化了几千年的方案,中央集权制。无论宗法制,还是分封制,还是后来的郡县制,还是行省制,个个都是好制度,足以维持这个国家。
70年前,有个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拍了一部电影,叫战争与和平,我大受震撼,这才是大美,为何过去可以拍出这种电影,现在拍不出呢?
去商业化,去娱乐化。大美仍在。大美仍在,如同静静的大江大河,我们像岸边的芦苇,是如此依恋着它呀!
这个文章写了很多字,背面写完,正面继续写。全卷子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