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带了七万,除去攻城战死的,清军恐怕剩下不足六万了?”
李敖眼睛眨巴了几下,忽然计上心头。
“总督大人,如此说来,宁远东西两门的清军,每营最多不会超过两万,要不要出兵打一次?”
“打什么啊,就这么跟他们玩玩不是更好吗?”
说罢,薛御立即命令军兵去找黄天。
“总督大人,东西两门,每营清军估计只有一万多人。咱们完全可以打一下,为何不打?”
李敖依旧不死心。
薛御直视李敖,目光如利剑一般,甚至还带着一丝丝失望。
“给你两万人,你有把握一个时辰内,吃掉一万多清军吗?”
“多尔衮率军增员怎么办?同等人数,在野外我们占据优势吗?”
“清军可以退守锦县,我们往哪退?在宁远城外失败,你有时间回到宁远吗?”
“没了骑兵,我们如何在辽东与清军争夺天下?”
被薛御一阵训斥。
李敖也感觉到自己把一切想象的太简单了。
要是没了骑兵,清军甚至可以毫无顾忌的调动军队,直接绕过宁远去进攻一片石!
“李敖,你记住。同等人数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把握战胜清军。”
“对清军来说,一场失败不重要,他们还能退守锦县、广宁,扼守住辽西走廊。”
“一旦我们失败,宁远就丢了,连一片石都守不住了!”
好半天。
李敖终于低下头,承认是自己太注重眼前的利益。
薛御拍了拍李敖肩膀,“目前我们只要据守宁远,以逸待劳消耗清军就可以。”
“你记住,只要我们的主力还在,就依旧有实力与清军在辽东对抗!”
休息片刻。
黄天急匆匆跟着军兵来到城下。
“总督大人,您找属下何事?”
见黄天到了,薛御立即对着两人道:“你们从今晚起,每夜派出一百人去清军大营附近骚扰。”
“记住,每个人都要带上铜锣。如果铜锣不够,就拿一些铜盆、铁盆之类的。”
啊?
两人相互对视,齐齐看向薛御道:“大人,此计甚妙!只不过每夜都去,清军定然会发现规律。”
李敖也在一旁附和道:“黄总兵说的没错,一旦清军派人蹲守,恐怕于我军不利!”
薛御单手托腮,沉思了片刻道:“时间上你们自己掌握,只要起到效果就行了!”
转过天。
薛御早早来到东门。
“李敖、黄天,事情办得怎么样?”
正巧两人在用餐,李敖憨笑道:
“总督大人,昨夜是属下亲自带人去的。清军还以为我们偷袭,吓得全从大营里跑出来了!”
哈哈!
哈哈哈!
笑着笑着,薛御又收敛笑容,重新变回一丝不苟的表情道:
“只要不被清军捉到,时间你们定。就给我骚扰他们,不让他们休息。”
离开东门,薛御又到西门。
同样的办法,也让刘芳亮照猫画虎。
至于正门的清军主力,薛御可没敢。
多尔衮心思缜密。
一旦被他发现漏洞,再暗中捣鼓点小把戏,自己受不了。
连续七八天。
明军不间断对城外清军进行骚扰。
由于时辰不固定,等清军出来追击,明军百八十人早就跑没影了。
掐算着时间,感觉应该差不多了。
每隔两三天,清军攻城一次。
晚上又睡不好觉,肯定是没精神。
直到第十天。
傍晚。
薛御忽然找到刘芳亮。
“刘副将,准备五千人,今夜随我出城。”
出城?
见薛御一丝不苟,不像是开玩笑。
刘芳亮马上猜到薛御的心思。
“总督大人,您还是留在城内吧。这种小事,属下亲自带兵就行。”
原本薛御还想坚持一下。
可想了想,也就放弃了。
刘芳亮征战多年,还是很有实力的。
只是薛御也不敢大意。
三更天。
刘芳亮带着五千精锐,悄悄打开西门,迅速扑奔五里外清军大营。
城内,薛御也调集了三千骑兵准备接应。
直到三更天刚过。
远处一阵人喊马嘶。
不多时,外出的明军纷纷冲入城内。
看到刘芳亮满身是血,薛御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忙关心道:“怎么样?”
一把抹去脸上血水,刘芳亮喘了几口粗气。“总督大人,一切顺利,清军的粮草也被我们烧了许多。”
嗯。
甭管成没成功。
人回来就行。
受伤的治伤,其余人休息。
一大早。
薛御还在大帐里休息。
突然城外炮火连天,喊杀声不断。
:报总督大人,清军攻城了!
听到战报,薛御马上带人登上城头。
果然。
密密麻麻的清军扛着云梯,正在进行攻城。
转瞬间,去其他城门巡视的军兵回报说,东门的清军也在攻城。
薛御冷笑着,看来西门没有清军攻城,一定是昨晚被打疼了。
战斗仅仅持续了两个时辰。
还不到正午便草草结束。
城下,只丢了两千多具尸体。
只不过……
谁也没有想到。
这次清军退兵回营,一等就是两个月。
每一天,薛御都要带人在城头巡视。
围城两个月,也不进攻。
连薛御也有些纳闷。
只围城也不打,这闹哪样?
这天。
几个将领纷纷找到薛御。
长时间守城,城内粮草已经消耗太多。
刘芳亮拿着一份清单递到薛御面前,“总督大人,再不来粮草的话,我大营里的粮食只能食用一月了。”
哼!
李敖气呼呼的也摔了一张清单。
“刘副将,你那还好呢。我跟黄总兵这里,粮食还够二十天了!”
“别说了!”
薛御摆摆手,从书案上拿出一封奏疏,“我已经起草好了奏疏,马上就派人送到京师催粮。”
“这些天,我再派人去山海关调动一些军粮过来。”
“估计清军也不比我们好过,没看最近都没有攻城吗?估计也是在筹集粮草呢。”
——
褪去战争创伤后的长安,古朴、庄重。
与之前的唐宋相比,虽然繁华程度减弱了许多。
但彼时的长安,也算是商铺林立。
喧哗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也算是一片繁荣。
南北方向的一条街道上。
赵天香在仆人簇拥下,正闲逛在长安街头。
时至正午。
一群人闲逛了许久,终于走进一家酒楼。
熙熙攘攘的客人,全部集中在一楼。
在以往,赵天香非要上了二楼不行。
可今天,却鬼使神差的在一楼停了下来。
两壶好酒,几个小菜。
一群人围坐中间,好不惬意!
“小姐,您最近怎么总是闷闷不乐的?”
贴身丫鬟皱着眉,无比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