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只说服五个商人,有些他们没把握的,提都没提那些事。
这几个商人,已先李寿一步,回去准备。
李寿离开还有三天,粮食和船只,正源源不断运到广州码头。
广州也有庙,众公主到来,还没去拜过。在李丽质的建议下,拉着李寿来到一座规模不小的庙。
庙就在广州城外几里远,香客不少。
来到庙门前,一个和尚将跑得快的李明玉吸引住:
“快看,那个和尚好像不是我大唐人。”
大家放眼看去,武媚娘说:
“卷发大鼻,像是西域那边的人。”
大家说的和尚是个中年男,看长相就知道不是大唐人。
拿着一个头大的钵盂,逢人就念阿弥陀佛。虽没说其它,大家知道什么意思。
李明玉很好奇,和李明雪跑到中年和尚面前:
“你这和尚,怎么在人家庙门口化缘?化缘也不说清楚,说不定,有些人还以为你发银子给大家呢?”
李明玉这一说,将她自己都逗笑了。
中年和尚笑着说:“贫僧普静,来自摩揭陀,蒙这里主持了善大师同意,在此求十天善银。这些本就要布施给需要的人,要是大家需要,尽管拿去便是。”
李明雪很文静,不爱说多,不像李明玉姐妹俩。李明达看了眼钵盂里的碗:
“和尚化缘都会得到不少钱,你们明明如此有钱,怎么喜欢自称为贫僧?”
李寿也忍不住笑起来,这话问得很不错。
普静呆住,硬是没有回答出来,向李明达一礼:
“和尚并没有钱,这些钱是为那烂陀寺,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作准备。小施主这问题贫僧回答不出来,怕是只有玄奘大师才能回答。”
李寿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兴趣来了:
“你说的玄奘大师是谁?哪里人?”
普静说:“贫僧只知道他曾在长安弘福寺修行,是大唐人。现在摩揭陀那烂陀寺修行。他精通佛法,诸国之人无不佩服。下一届的无遮大会,也是由他主持。”
李寿已肯定,一定是唐僧那位大神,他再次打量普静。
从那边来,相当于玄奘从这边去。这位普静和尚,太值得佩服了。
“给这位大师三百两银子。”
众女呆住,柳圆圆不敢相信:
“殿下,三百两?”
李寿点点头:“普静大师不远万里而来,就冲这一点,就值得敬佩。我想写封信,让大师给玄奘大师带去,不知大师能不能办到?”
普静也被李寿的大手笔惊到:
“多谢施主,贫僧修行之地,离烂陀寺不远。如果贫僧不在途中去西方见我佛,一定能办到。”
李寿在寺中找了个厢房写信,一群女人兴趣大起。高阳问:
“五哥,那个玄奘是不是很利害?”
“要不就是会做了不得的暗器。”李明达一句接过去。
李寿笑道:“那个玄奘大师我听说过,只身一人,不远万里去西方拜佛求取佛经。途中所受的苦,你们无法想象。我虽不怎么相信这些,对他非常佩服。希望他能早点回来,少在外面受些苦。”
李寿没说谎,传言玄奘回国后,得了一身的病,过得也十分凄苦。
要是能早点回来,李寿还有把握治。
玄奘没有什么李寿可以利用的,他纯粹是因为敬佩而多事。
柳风铃想得很好:“这样的大师,的确令人敬佩。我们一来就碰到这些事,相公这次去百济,一定能比在扶桑更顺利。”
一群跟风好听的声音传出,很快大家就得到第一个好消息。
李寿将信交给普静没多久,一个侍卫带着两个禁卫来:
“殿下,皇上有旨交给你。”
圣旨没有宣读,李寿接过来一看,有人比他更先惊喜:
“父皇封相公为平北大元帅,率八万大军攻高句丽和百济。”
李寿也没想到,李世民会做出这个决定。
他以为李世民会如历史那样亲征,在奏折上,只是将他的初步计划说出,好配合大军。
大家过完眼瘾,李明玉说:
“我们快赶回无相寺,刚才只是五哥给了普静大师银子,我们还没给。”
……
捐了三百两银子,李寿仿佛转运。
在离开的前一天,他认识的高句丽商人崔正贤,带来一人拜访。
“听说殿下明天要去京城,有一事想求殿下帮帮忙。”
这两人,差点被众女赶出去。明天李寿就要离开,大家不想他做任何事。
柳风铃一脸不悦:“相公奉命去京城,帮不了你们什么忙。”
“就是,五哥去京城办正事,能帮你什么忙?”
众女点头附合,七嘴八舌说了一通。崔正贤红着脸说:
“大王一直和大唐交好,还归还了以前俘虏的唐人。现在大王和太子被渊盖苏文那奸贼害死,大唐素来仁义,新罗被攻尚且要管,不能不管这事啊?”
大家不赶人了,李寿问:
“崔先生的意思,让我们怎么管?”
崔正贤带来的年青人说:
“带兵讨伐,除掉所有奸贼。现在的高藏只是大王侄儿,得位不正。应让他退位,还位于大王一脉。”
这声音,大家能听出恨意和悲愤。高阳好奇问:
“你不会是荣留王的什么人吗?”
“他是我高句丽二皇子、讳名高桓文。”
一群人互望,许多人并不知道这身份有什么用。武媚娘大喜:
“他真是高句丽二皇子?”
高桓文从包裹中拿出一物,递给李寿。
是一块金灿灿的令牌,李寿看不懂上面的字。
柳风铃和翟青鸾脸色一红,她们也不认识。
还好李丽质学过高句丽的文字,接过来一看:
“这是高句丽郑王的官牌,上面有高桓文的名字。”
基本证实,李寿一脸同情:“郑王殿下怎么来到这里?”
高桓文很幸运,他老爹出事时,他在自己的封地。
听到噩耗,高桓文还准备用他那两千人,去以卵击石。
听人劝说,让两千人隐藏起来。他带着一些侍卫,逃到大唐来。
找到和他关系不错的崔正贤,崔正贤以前来过都督府,那时李寿还未回来。
他们知道李寿的份量,决定等李寿回来。只要摆平李寿,大唐出兵有望。
故事说完,李寿更加同情。
“大唐派兵去征讨高句丽,铲除奸臣、立郑王为帝。隋朝征高句丽,牺牲了那么多人。导致国力衰弱,才被灭亡。我大唐虽远强于隋,征高句丽也非易事。不知要牺牲多少人?你们认为,朝廷会同意?”
两人呆住,崔正贤说:
“要是大唐能帮此忙,高句丽上下一定感恩不尽,奉唐帝为天可汗。”
武媚娘冷笑:“不知要牺牲多少人,只为了你们一句天可汗?崔先生也是做买卖的,哪里有这么好的买卖?”
面对这群不谈仁义的家伙,崔正贤哑声了。高桓文问:
“只要能达成此愿,殿下有什么条件,只管提出来。”
李寿暂时没说条件:“听说高藏才十来岁,渊盖苏文明摆着,想挟天子令诸侯,培养自己的党羽。要不了多久,就会让高藏写下禅位诏书,兵不血刃当上高句丽大王。剩下的皇族,会被他斩尽杀绝。到时国没了,家也没了。”
“逃到外面来的也不保险,”武媚娘接道:
“以后渊盖苏文为大王,生米已煮成熟饭。他要是请求大唐,捉拿逃来大唐的叛臣。为了两国关系,只怕大唐会答应。”
师徒俩一唱一合,说得两人脸色大变。崔正贤向李寿跪下:
“还请殿下帮帮忙。”
李寿没理会崔正贤:“郑王,我们可以出兵高句丽,处死一干奸臣,并保你高家万世无忧,只需你答应一事。”
高桓文没听太懂,大喜:
“什么事?”
李寿说出他的目的:“你上奏我大唐,愿成为我大唐之臣。并献上高句丽,为我大唐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