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开始还担心港县建成后人源问题,现在他不用担心了。
众人被李寿的大手笔惊住,王绍理跳出来:
“建县这么大的事?越王为何不先给朝廷商量?”
“现在就在商量,”建县的确是大事,李寿早就想好说词:
“那地方三面是海,上面资源丰富,可种植、捕鱼为生。现在大家正在广种香料等物,升级为县,更利于以后的发展。”
李世民被李寿几句说得兴趣大起:“拿地图来。”
地图还未拿来,一个叫程式的中年文官听不惯了:
“臣以前曾在广州宝安县为官,去过那里好几次。那里可以说四面环海,就像一个孤岛。上面看不出有什么丰富的资源,不适合种植、水资源也短缺。唯一的优势就是捕鱼方便,所以那里,历来就只是个渔村。”
李寿回来,所有的光环都被他抢光了。
李泰虽一直带着笑脸,心里将李寿骂了个全尸。这个好机会,他没放过:
“五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就算想将那里建成县,也不能骗父皇。”
在港村建县,广州许多官员也不赞成。李寿完全是受后世影响。
“程大人眼光短浅,不怪你。那里和内陆相连,可走水路,也可陆路去,这就是一大优势。如一只靠在岸边的巨大船只,还能在上面建城种植。你们想想,在一只巨大的船只上建城种植,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有些傻瓜被李寿一顿忽悠,充分发挥想象。还别说,连李世民也很满意。
看过地图,李世民说:
“地方不小,现在大力发展沿海,多增加一座沿海城池,也算是对发展沿海的支持,朕看可以。”
李世民也支持,又没损害大家的利益,没人再反对这事。萧瑀问:
“越王改辖地七州的户籍,允许商人科举为官。此事天下反对之人,已远远超过一半。此时朝廷再三商量,户籍可以改,但不允许商人为官。就算考上,也要经过核实。是商人身份的,一律罢免。”
李寿呆呆看向李世民,这事李世民回话同意了的。
李世民有些不好意思,给了李寿一个等会私聊的眼神,将话题岔开:
“带人犯。”
八十多个人犯被押上殿,这群不将李寿放在眼里的人,终于被李世民的龙气给镇住,纷纷跪下:
“草民拜见皇上。”
李世民根本就不认识这些反贼,见这八十七人,还有几个是金发碧眼的海外人,有两个竟是黑人,多看了两眼。
“赵显祖,朕已经答应册封你先祖和你,没想到你们竟然是狼子野心,想让天下百姓重陷战火。是你辜负朕,还有话可说?”
赵显祖流下几滴泪:“罪臣知错,罪臣是被野心蒙住了双眼,才会走这一步。罪臣虽有此心,并未对百姓造成伤害。最后幡然悔悟,写降信配合越王。求皇上看在这些的份上,饶了罪臣的家人,罪臣愿受凌迟之刑,以赎其罪。”
这事就算赵显祖不承认,李寿的政敌也不敢借这事攻击他。
李寿刚才念出那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虽暂时还是些空头支票,在后面押来。
李寿再傻,也不敢胡说八道。
一些大臣开始刷存在感了,长孙无忌最先起身:
“没伤害百姓?被你们害的几千人是怎么回事?”
赵显祖狡辩:“那些一部分是我从人贩手里买的,买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她们的来历。另有一部分是灾民,我们给了她们吃住,要不是我们,她们早死了。最后我们也并未让她们造反,又有何罪?”
“强词夺理,”房玄龄接力:
“你们那么大的家族,会不知道那些人的来历?以救济灾民为名,行造反之事。要不是越王殿下发现得早,岭南之地将会生灵涂炭。你说这些,减不了你们的罪。”
赵显祖没办法了,只好看向李寿:
“越王殿下曾说过,只要我们愿配合他,他就会赦免我那些孙子之罪。他是皇子,代表朝廷,不能出尔反尔。”
可怜的李世民,正要开口,又被魏征抢去:
“有违国法之事,谁说了都不算。你们处心积虑要谋反,这种罪绝不可饶。一旦开这口子,以后难免有人效仿,不知会害多少无辜百姓。皇上,臣建议按我大唐律,灭其九族。”
赵家的罪太大,和那些临时起意造反的不一样。
魏征说完,一大群官员附合。一直没开口的李承乾,也没放过让李寿当失信人的机会:
“此事影响太过恶劣,杀一儆百,总比让人效仿好。”
李世民为难了,要是按大唐律,李寿就成了失信人。
现在的信誉非常昂贵,甚至比生命更贵,就算李世民也不敢无信。
“天赐,你有何要说的?”
李寿知道自己草率了,摸了摸印堂穴:
“他们有造反的动机,但在最后一刻,他们主动配合,写降书劝降那些主力军。这个功劳要是被忽视,影响不比轻判他们小。大家想想,要是自首或临阵投降都无功,谁还会这样做?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你们打天下那会,不也有自首轻罪或无罪那一条?”
大家呆住,最先夸夸其谈的魏征也无语。按李寿的说法,李寿承认的还算判重了。
有些临阵投降的,非但无罪,还能因此升官。
李寿继续:“我认为,赵显祖的孙子就算了,但可以贬到其它地方居住,抄家没收财产。这八十七人处斩,另有三百多人我们也审好了,判决已带来。剩下还有两千多人,那些只是不知情的追随者,交给大家处理。”
众人再次无语,按李寿的意思,他们都不用审,只有权力处理那两千多人。
听起来虽不少,那些人都无罪,还处理什么?
呆了半晌居然没人开口,李世民轻咳一声:
“这八十七人,交由三司审理清楚。那三百多人既然审好,就不用带来了。大家说说,那两千多人怎么处理?”
李世民这是默认了李寿的处置方式,大家无法推翻李寿的说词,没再纠集此事。
长孙无忌一下子就说出李寿的想法:
“那两千多人,想来已经过赵家精心训练。不如送去前线,让他们戴罪立功。”
众人点头附合,李世民十分认可:
“辅机此安排不错,此事由兵部安排,将他们送去前线效力。”
……
大灶开完,李寿还得开小灶。
李世民诚心要他们三兄弟聚聚,将李承乾两人,也带到御书房来。
李寿有些无语,御桌上的电话已增至五部。
并且这些电话重新制作过,比以前的更美观大气。
“商人科举为官之事,反对的人太多。朕也没想到,士族的影响如此大。”
李世民现在有些庆幸,早早给工匠平了反。
李寿猜到一些,正因为工匠提升待遇一事,被打草惊蛇。
天下的士族十分敏感,一听到又要为商人提升待遇,大家都不买账了。
商人虽有钱,没发言权。在各地的商人,只能默默为李寿打气助威。
“朝中这些官员,已能代表天下士族。只要他们答应或默许,此事就能成。就算再有人反对,也可置之不理。”
这事李泰非常清楚,好奇问:
“五弟说得不错,怎样做才能让他们答应或默许?”
“万事占不过一个理字,为工匠提升待遇,我们已破了个缺口,他们已非一块铁板。”
要是工匠没能提升待遇,李寿还没任何把握:
“今天就将消息发出去,几天后,招集广大商人,来皇宫外的广场,好好和那些官员谈谈。”
父子三人呆住,李世民问:
“就这?万一那些官员不来呢?”
遇到这种依赖心太强的队友,李寿有些头痛:
“给他们说,就说我发明了一种东西。要是他们不感兴趣,尽可以拆我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