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天下之本,以泽万民:今有越王府匠师马克光、马友财、孙富贵……造出印刷机,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封为承务郎,赐每人二百两纹银,以资鼓励。”
李寿现在有十五个匠师,涉及木、铁、瓷三种。
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他将印刷机的功劳,大半给了五个带头的匠师。
现在这五个匠师,全激动得热泪盈眶。
“多谢皇上,多谢殿下。”
这些人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得到官身,虽然是散官。
待宣旨的太监离开,几个匠师再次对李寿谢了一番。马克光问:
“殿下,我们只是工匠,皇上为何会赐我们的官?”
这年头工匠和商人不能为官,但也不是绝对的。有大功之人,就算犯人也可以当官。
“大家做了这么多事,赐官很正常。没赐官的,以后有的是机会。等会大家去工部,将制作印刷机之法,教给工部的人。但其它不要教,任何人问你们也不用理会。”
李寿的匠师的确辛苦,特别是制作字钉,几万个字钉,常用字至少要做十套。
人手不够,这些匠师请同行帮忙,现在仍还差不少。
孙富贵说:“殿下放心,我们绝不会泄漏其它东西。”
安排完这些匠师,一个下人来报:
“殿下,侯君集侯大人来访。柳小姐正在大厅陪客。”
“他来干什么?”
下人哪知道:“他带来不少礼物,还有一个女子抱着一个小孩。”
下人没说错,李寿来到大厅,一番招呼,侯君集指着一个壮年少妇怀中的小孩:
“殿下,犬子侯宝珍来到京城就病了。吃了几位太医的药,也没见有多少好转。你要方便,麻烦给他看看。”
以前不知是不是大家以为李寿有野心,没几个官员来向他求医。
这次侯君集能来,柳风铃也很高兴,只有李寿没什么感觉。
检查完,李寿说:
“没什么大碍,他的肠胃不好,加之才来这里水土不服。我开几副方子,回去调理即可。”
“多谢殿下,”病治完,侯君集并未离开。待柳风铃招呼女人小孩离开,他开始大赞:
“殿下之才,不但当世无双,在以前也无第二。殿下还未来京城一年,做了不少大事。论功劳,众皇子加起来,也不及你。”
“侯大人过誉了,”李寿不知这家伙说这些什么意思,侯君集接着说:
“没过誉,无论才智能力,在民间的影响,你都是众皇子之最。只是?唉!”
李寿很不想接话,没忍住好奇心:
“只是什么?”
四周没人,侯君集看了门口一眼:
“只是殿下非正宫所出。”
李寿明白了,他早就知道,李世民虽对所有儿女都好。
还是有亲疏之分,对长孙皇后生的那几个最好。
侯君集的意思,李寿再怎么努力,也难当上太子。
李寿不想和侯君集聊这些,但对方也算是片好心,他投桃报李:
“多谢侯大人提醒,侯大人和宿国公他们一样,都是我大唐功臣。我佩服宿国公他们,没事就在家吃喝以乐,独善其身。他们的子女,也不入任何人的府第。中立虽不太受重视,却能避祸消灾。”
……
李寿的第一台印刷机,已被永久留在皇宫。
第二天热度不减,魏征上奏,将印刷机技术,传遍大唐。
让民间也能享受到,印刷机带来便利。
李世民很民主:“天赐以为如何?”
李寿没想在这上面找钱:“传去民间也好,我准备将教大家的数字,印成书籍传遍天下。”
魏征难得赞道:“越王此举大善,新的计算之法,的确大大方便计算时间。这两样东西流传出去,大利于天下百姓。”
得到表扬,李寿没客气,说出他的又一个大计划:
“这些东西,都是工匠做出来的,包括大家所用的锅碗瓢盆。匠人对天下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我以为,应该提升他们的待遇。不能让他们的辛苦,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李世民猜到李寿要干什么,为他捧场:
“天赐以为,如何提升他们的待遇?”
“要让他们和农民那样,自身包括后代,都能参加科举为官。”
李寿说完,一阵嘈杂声传出。萧瑀第一个站出来:
“此事万万不可,工匠自古就是下三流之人。我们岂能和下三流之人同朝为官?传出去,天下百姓、四邻邦国也会笑话我们。”
“萧大人说得是,”长孙无忌接道:
“此事万万不可,提升他们的待遇,可以从钱财方面考虑。先贤就曾说过,士农工商,万不可改之。”
李寿很惊讶,结果有大半的官员站出来,反对此事。
赞成的官员,不到三分之一。
他还准备一次性,替工人和商人平反。
只是个工人就有这么多人反对,难怪李世民说要缓缓图之。
“这样吧,大家投票决定如何?”
大家又懵住,反对此事的房玄龄问:
“何为投票?”
“让大家参预到此事中来,写下支持、或不支持。要是支持他们科举的人多,此事就通过。反之无法通过。”
这事新鲜,大家还在议论,长孙无忌仿佛也被穿越者附身:
“何必如何麻烦,只有这些人,反对此事的举手。”
“哗哗”,大半人举起手来。长孙无忌爽笑:
“越王,此事已有结果。”
李寿知道,这些人反对工商为官?并不是什么下三流之类的,全都出于私心。
“我说的不是这里的人,我说的是天下所有人。让天下人来评,是不是要比我们这点人公正?”
反对得利害的李承乾冷笑:
“天下人何其多?你怎么让他们来评?莫非大家为这点破事,要跑到京城来?”
就算有条件,李寿也不敢让天下人来评。
农民何其多?没人不自私,谁希望多些竞争对手?
“一叶便可知秋。京城的百姓,已能代表天下百姓。无论士农工商,都是我大唐的百姓。在京城抽士、农、工、商各一百人,参预这次投票。如果反对的人多,那些工匠也不会再有怨言。”
……
长安东城门一块黑板前,围了一大群人。
“好消息:朝廷即将在京城百姓中,抽取士、农、工、商各一百人,参加选评关于工匠身份,可参加科举一事。如果支持的人过半,工匠以后就能科举为官。天下所有人,不再受工匠身份限制。可随时为匠、随时为其它。”
一个年青士子念完,阵阵惊呼声传出。一个满身是泥的老头问:
“小哥儿,你没念错吧?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官府的公文都贴出来了。”年青士子不满了老头一眼:
“我岂会念错?谁敢在城门口乱念这些事?”
长孙家庆也在人群中,看完黑板上的内容,皱着眉头说:
“这是何人所写?这不是诱导大家,赞成那些工匠为官吗?”
长孙家庆旁边的年青人苦笑:
“只怕是越王所为,越王一心想让那些工匠也能为官,要是不这样宣传,他很有获得成功。”
“这样做,只怕真会被他得逞。”长孙家庆说:
“我们快去给太子汇报。”
不止四城门,大街小巷都贴有这样的宣传。
的确是李寿的主意,李寿不惜用他这次平反案、造印刷机的功劳相抵,换大家同意他的建议。
许多人都被李寿麻痹,以为至少士子农民,不可能赞成。
商人和工匠没关系,也不可能全赞成。并且李寿说过,打平也算工匠输。
谁也没想到,他会如此卑鄙。
听到汇报后,李承乾匆匆来到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