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在宫外,离皇宫比较远。这里环境不错,比尚书省的地盘大多了。
现在的国子监,让李寿有些失望,才四百个学生。
全是官二代,连富二代也没资格在这里读书。
李寿在工部耽搁不少时间,来到这里时,李世民也已赶到。
“天赐去了哪里?怎么现在才来?”
晚点了,国子监最大的间教室,坐了数百人。不止学生,官员、工部匠师、众皇子全在这里。
李寿稍有些意外,李承乾兄弟俩这次没生病,也在这里。
“我给大家准备一些东西,方便教大家。”
现在的教学,李寿在宫里已经领教过。
先生负责念,学生当跟屁虫。虽能学到东西,方法太过陈旧。
这里是个长方形大堂,和后世的教室差不多。李寿大手一挥,几个侍卫,抬来一块大木板。
木板有两米长、一米宽,暗灰色。挂在讲台的壁上,引起大家的兴趣。
“天赐,你弄一块门板在上面干什么?”
“这叫黑板,不是门板。”李寿将李世民的话纠正过来。
黑板是李寿昨天就叫人做的,做了两块。一块在这里,另一块在宫里,柳风铃在教众妃嫔公主。
李寿暂时没解释,拿起一块灰白色矿石,在上面唰唰开写。
“1234567890,”每个数字下面,还对应一个大写的数字。最上面写了个标题:
“数学。”
“以后大家教学,可以用黑板,边写边教,这样更为形象。比如我用这个符号代表一,这个符号代表二。要只是说,大家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很难听懂。”
全呆住,没过一会,一个国子监官员惊喜说:
“这方法好,以后文章诗歌这些,都可以写在上面教大家。比单一的念,要好得太多了。”
“这方法的确非常好,更为生动。”孔颖达大赞:
“越王殿下之才,举世无双。此物对以后的教学,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
大家还在大赞,李寿又在黑板上写了些东西。
他画了一幅简单的地图,上面写着丰州,旁边写了一万五千兵。
一条线连接到乌兰巴托,写了三万兵马。
又一条线连接到饶乐都督府,写了两万兵马。
不用再写,大家已经明白什么意思,李世民和几个武将的眼睛大亮。
李寿解释:“军中也可以备此物,纸上谈兵,不如黑板上谈兵。”
李寿说完,用一张布巾,将他第一批装逼的内容擦掉,又写了一些。
“寻人启示:曹某某,男,四岁,某某地方人……”
“现在的纸不便宜,将黑板做成栏,立些在街在。方便百姓寻人、访亲,甚至官府的公文等等,也都可以写在黑板上。过时擦掉,再写新内容。”
全都目瞪口呆,特别是李佑,李佑脸上写满了懊恼。他第一个醒来:
“我怎么以前就没想到,一块木板,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此物的作用太大,”魏征激动说:
“于官于民、于军于教,都有很大的用处。最重要的是,这东西百姓家也可以弄,便宜实用。皇上,可天下推之。”
李世民不知被李寿惊过多少次,次次都新奇。
“天赐真是上天,赐给我大唐最好的礼物。将此物推广天下,叫黑板不好听,就教越王板。”
“先人板板,”李寿腹诽一句。没想到,以后的黑板,叫他的王号了?
一来就镇住一大片,有些心里不服气的刺头,被一块黑板弄得心服口服。
于是大家不打算上课了,围绕黑板展开讨论。
李佑不愧是发明家,他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用浅色的矿石写,一分成本都不用。只是不能沾水,立在街上的,要用篷遮起来。也不用多大的篷,能遮住越王板即可。”
也就是遮阳板,李寿早就想到。出的风头太多,让大家喝点汤也好。
长孙无忌说:“必须每个城门口立一块,以后的公文,也可以写在上面。淡色的石头虽不少,一时不好找。可让人专门采之,备以后用。”
孔颖达说:“以后每个国子监学子,都可以备一块,可节省不少纸墨。”
李靖更聪明,看得更远:
“天下所有家庭,都可以备一块。用浅色的笔墨写在上面,过后擦净即可。同样可以在上面练字作文,比在沙子上写强太多。这对朝廷教化百姓,有非常大的好处。”
许多人,提出的建议都不错。有些建议,李寿自己也没想到。
李世民让人一一记录好,一番长谈,一天的时间没了。
……
一群女人没男人想的多,柳风铃在长孙皇后的立政殿,红着脸拿出黑板,同样引起轰动。
大家七嘴八舌谈论黑板的作用,说最多的是文化这块。
长孙皇后下令,宫里的每个皇子皇女,都备一块。
当天,李明达几个公主,就跑到工部订购。
柳风铃因为听李寿说过,待大家说完,又加了些作用,将众人震呆。
长孙皇后拉着柳风铃的手:“真希望你现在就嫁过来,成为我李家的儿媳。”
一块小小的黑板,升级到国家千年大计的高度。
待李世民回来,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商量。黑板虽小,用处太大。
李寿已不能再赏,再赏就要触及红线。
李世民下令,封柳风铃的父亲柳登科,为韩县县子。
柳登科还未与李世民结成亲家,就由一个商人封为爵。
当天晚上,封爵的消息就传到柳风铃耳里。柳风铃激动得热泪盈眶,抱着李寿说:
“爷爷想让爹爹能科举为官,所以才给他取那名。可惜当时隋朝太乱,他只好重操祖上旧业。现在能被封爵,他知道后,不知会多高兴。”
只听柳风铃老爹的名字,这个故事就不是假的。
“无论当什么,让你爹不用断了商。我们成婚后,搬到京城来。太原的生意,可交由下人去做。”
李寿说完,将柳风铃压在身下,准备更进一步,被柳风铃打住:
“今天只顾讨论黑板,还没教算数。明天肯定要教,你再给我说说如何教她们?”
……
现在的人,实干精神很强。
第二天早朝,李寿来到皇城。在大门口,立了两块黑板。一块写着:
“愿去国子监学算数的官员,下朝后,午时,去听课。”
另一块写着:“明天元宵节,放三天假。十八收假,各部将轮置人事安排好。”
现在的人不笨,只要给他们起个头,他们知道如何利用。
上朝后,李寿将同来的褚遂良推出来,替他常坐办公室。
褚遂良也是李世民的旧臣,能力大家知道,没人反对。
李世民先是对李寿一顿猛夸,才说到正事。太医令程韦庸报喜:
“长安的太医所已开业两天,效果显著。百姓无不对皇上感激万分,都盛赞皇上是仁义之君。我们的药虽卖得便宜,这两天两个所,获得三百三十多两利润。洛阳第一天的数据传来,两个所,获得一百三十多两利润。”
赚这点钱,还要算药上赚的钱,李寿觉得并不高。
两座城都有太医坐镇,凭太医的名头,在外面行医,只怕也差不了多少。
大家不这样认为,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将说:
“就打算一个所每天赚五十,一千个所就是五万。全国只是药上获得,就赶得上赋税了。”
李寿见不少人都有这种认为,赶忙站出来:
“长安和洛阳,是最繁华的城市。加上才开业,才有这点收入。有些县,每天恐怕赚不了一两银。”
“赚不赚银子次要,最主要是帮助了百姓。”可能人多,李世民没好意思纠结钱的事。
“一定要更快,将所有地方的太医所建好。当地官府,要尽最大力配合。太医署在南方建药坊的事,也要尽快落实到位。”
南方药材比北方多,李寿准备在南方建几个药坊,包括他也私人药坊也要建。
李承乾上奏:“现在民间百姓议论纷纷,说朝廷宁可将酒精卖给外人,也不卖给大唐百姓。父皇,此事得尽快解决,以安民心。”
这事李承乾没说谎,在有心人的宣传下,不少百姓已知道,李寿拿酒精和外邦做生意的事。
还好是朝廷答应的,要不然一定会被弹劾。李世民问:
“高明可有解决之法?”
李承乾看了李寿一眼,李寿猜到,他已有办法解决:
“现在的酒精,全是为军队准备,数量不多。可以拿出一部分,卖给各地的药铺。让药铺先用,再逐步转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