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兰亭阁三楼的五位大儒都来到了现场。
国子监祭酒大人太史玉锦走到最前面,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却精神抖擞,尤其是此时,他的那双眼睛更是明亮。
“今日得幸与诸位才子佳人在兰亭诗会共度中秋佳节,期间诞生了许多的美妙诗词。”
“诸位已经看见了那些诗词,不过,那些都还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一首传世名篇的诞生,诸位也将与我等一同见证。”
听到这里,燕律文心头咯噔一下,愈发觉得大事不妙了。
齐安公主双眼死死地盯着台上的五位大儒,手掌已经不知不觉中紧紧攥紧了身边赵琦儿的手。
赵琦儿同样浑然不觉,只是抬头双眼满是期待的看着那位祭酒大人,等待着他的下文。
千碑石题名,这需要何等才华,更可以给那人带来多大的名誉啊!
“经过老夫与兰亭阁三楼另外四位大儒的仔细研讨,这篇传世佳作将会在稍后面世,这是我大宋文运昌盛的显兆,更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诸位切莫妄自菲薄,应当观之自勉也!”
说完这句话,太史玉锦转头对那两名拿着巨大卷轴的小生说道:“放榜!”
随着太史玉锦的话音落下,站在高处的那两名小生立刻就展开了手中卷轴。
偌大的榜单之上只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和一首词的内容。
看到眼前一幕,燕律文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的厉害,就连视线都已经模糊。
不光是他,就连旁边的周游佑和安生命脸色都瞬间惨白一片,冷汗直接顺着鬓角滴落在了脚边。
至于其他在场之人,看着眼前一幕只觉得难以置信,都是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一双眼睛瞪得老大,生怕错过了某个细节似得。
齐安公主惊呼一声,赶忙伸手捂住了嘴巴。
赵琦儿则是攥紧拳头使劲儿跺脚一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低声吟诵那首词的内容,更多的人在抬头看着头顶明月。
还有人在闭目沉思,神色无比黯然,最终说不出半句评头论足的言语,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声喟然长叹。
试问天下,谁人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词?
那人名叫林途!
除了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外,他还写有《江城子》和《红楼梦》!
林途是临安城人士,父亲是临安城最大的地主,他自然就是小地主。
仅仅是秀才身份,他就写出如此绝妙诗词和书籍,简直就是神人下凡!
台上,太史玉锦看了看下边儿众人的反应,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笑着继续开口说道:
“经过老夫和另外四位大儒的投票表决决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立意深远,意境无人能比,绝对是千古传唱的佳作,所以把这首词镌刻在千碑石甲字第一行!”
轰!
听到这话,人群瞬间哗然!
那一刻,月光洒满未央湖!
金陵城未央湖举办的兰亭诗会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出了一首位居千碑石甲字第一行的千古传唱佳作,这一则消息一经出现便直接传遍了金陵城。
中秋诗词镌刻在千碑石上这种事情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出现过了,而这一次再次出现,这自然是宋国文运昌盛的一种表现。
这件事情就像是一块大石头丢进了未央湖中,直接就在整个金陵城中掀起了无比巨大的波涛。
几乎就在那首词出现的半个时辰之内,位于秦淮河之上的青轩坊,花魁杜三娘率先开始传唱这首词。
据说这首《水调歌头》由胡琴大家秋映冬亲自谱曲,而这位胡琴大家醉心于酒水,已经将近十年没有重现江湖了。
但秋映冬一看见那首词便沉默了下来,随后毫不犹豫丢掉了手中酒壶,直接就把传唱了几百年的曲调改了一遍。
这一改就是全盘变换,虽说不复传统,但是却更加动人。
青轩坊上所有的客人都见证了那首词和那首曲子的美妙,人人都说秋大家果然是宝刀未老。
当朝枢密院枢密使燕景烁第二房夫人的小女儿燕子璇也在那里,她是和仲孙甲庚的孙子仲孙行秋、孙女儿仲孙留春一起来的青轩坊,之所以来这里,就只是因为仲孙甲庚说兰亭诗会那种地方实在是没甚趣味,不如在这青轩坊听曲儿喝酒。
燕子璇本来是想去兰亭阁的,可她哥哥燕律文却死活不愿意带着她。
倒不是兄妹二人有什么矛盾,仅仅就是因为燕律文觉得兰亭诗会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去那边儿不合适。
说是小姑娘,其实这位燕子璇今年已经芳龄十四。
不得已之下,迫于兄长的威压,燕子璇就只好来到这青轩坊听曲儿。
没人料到今年的中秋夜晚,兰亭诗会竟然会出现可以登上千碑石的诗词,甚至这首词还位于千碑石甲字第一行。
想来兰亭诗会那边儿一定是万众齐贺的盛况,而作出那首词的人必定已经成为了兰亭诗会最瞩目的一颗明星。
越是去想这些事情,燕子璇就越是失落,她心想,要是自己可以亲眼看见那边儿的盛况,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
当《水调歌头》的曲子在青轩坊响起的瞬间,当杜三娘红唇轻启,把那首词的内容唱出来的瞬间,燕子璇才知道那首词并非浪得虚名,真真是千古传唱的佳作啊!
如此说来,写出这首词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会不会是兄长燕律文?
金陵城不缺有钱人,不缺当官的,当然更不缺才子,这种事情是没办法去猜测的。
直到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罢,直到曲子最后一个音符结束,青轩坊都始终落针可闻,没人发出声音,甚至在场所有客人都忘了喝酒。
足足过去了十几个呼吸的时间,位于右侧临窗位置的太长寺少卿许崇云这才颤抖着声音问了一句:“敢问杜三娘,你可知这首词是何人所作?”
杜三娘没有回答,反倒是胡琴大家秋映冬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