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现在可是肩上的担子一点都不清爽。
继续前进,有这些世家们变着法子来和他作对。
刚刚杀了这么多的大臣,总不能又打开杀戒,给百姓留下一个只知道杀人,不知道解决问题的皇上。
必定会遭来更大的变动。
可以说宋瑞现在虽然是夺回了权力,但是根基一点都不稳。
全国各地的势力都还不在他的心腹,一些恶势力潜伏得很深。
宋瑞的日子是前有狼后有虎,的好好掂量。
如履薄冰!
如果执意按照自己的性子来行事,推动新的科举制度继续,那么带来的后果直接就是粮食价格只会继续大涨,这样的局面大大坤王朝的稳定一点好处都没有。
带来的隐患不堪设想。
如果宋瑞选择废除新的科举制度,就相当于给世家豪族们逼退了。
自己选择投降,给他刚刚树立起来的威严一扫而过,前功尽弃!
特别是那些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存活下来的新秀们,会垂头伤气,一跌不振。
他们会怀疑皇权真的是金口玉言,还是随心所欲,拿百姓当猴耍?
严重的打击他们心中的抱负,梦想,积极参与到建设大坤王朝的伟大建设中来。
要知道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商人的子弟。
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
更没有人愿意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好不容易盼望到了一个明君,能通过过硬的考试,出人头地,现在突然嘎了腰子,给掐灭掉。
他们是多么的伤心,对皇上更加失望。
不想让他们有机会出头就不要假装慈悲为怀,搞什么新的科举。
现在人家苦读寒窗,终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有被乌云给遮盖了。
对他们来说既不公平并且还十分残忍。
简直是在折磨他们的意志力,斗志。
更可怕的是,那些世家豪族们这个时间点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拉拢他们,能给这些脱颖而出的有真正才干的人才为他们所用,好不容易培养的劳动果实,给他们摘走了。
自己白忙活一场不说,反而他们借这些的手来对付我,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亏大了。
宋瑞很难做出最终决定。
但是台下的群臣们都是认真的看向宋瑞,等待他能拿出个好主意来。
他们现在是相信这个年轻气盛,足智多谋的皇上的。
因为皇上已经多次证明他的能力,他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蹙目以待。
奶奶的,这个烫手的山芋叫宋瑞怎么去啃都是要受伤。
台上,宋瑞正襟危坐在龙椅上。
铁青着脸,眸中冷厉。
让他如此难堪,他真想一刀一个砍过去。
给他们这里世家豪族点颜色看看。
不过这样想法在他脑子了只是一瞬间就过去了。
近来他杀了不少人头了,如果继续会引发所有人的恐慌,畏惧。
只会让大家对大坤王朝更加失望。
以他现在的那点军事力量,还是比较渺小的。
保护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还离不开那些世家豪族的帮助。
这事情还得先忍忍。想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管理国家不是动不动就杀人头。
这样既不人性,也不理智。
更加突显出皇上的处理事情的能力低弱。
宋瑞脑子在快速的运转,这可如何是好。
多么希望有一个智多星出来给他排忧解难。
可是抬眼看过去,满朝文武百官,谁是那个有办法解决的人才呢?
突然他看向了吕不韦,知道他经商有道,能快速的发财,这里面的道理有许多都是相通的。可以撩开话题扯一扯,或许能找到灵感。
“粮食价格涨价最厉害的是哪个地方?”
宋瑞严肃的向吕不韦问道。
吕不韦一惊。
这个烫手的山芋,皇上要扔给他。
还好,皇现在问的是哪里的价格涨的最高。
最高,当然是皇上想拿这个地方先开刀。
吕不韦听出来皇上的弦外之音。
“回禀皇上,是江南道。”
“江南道这个地方的人,默守陈规,一直都是重视农业生产,打击经商的人。商人在他们的眼里比狗都不如,这个思想他们是比相信神仙还要严重。”
“因此,生活在哪里的新科局制度,引发了他们的强烈的抵触。”
“金榜题名,都是世家和豪族的子弟。寒门子弟和地位低下的商人子弟是榜上不可能有提名的。”
宋瑞听了吕不韦讲解那个地方的当前情况,沉思片刻。
点点头。
江南道,他脑子快速的想象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样子。
突然灵光掠过,他脑子里有主意了。
在模拟的那么多事情当中,弘神元年四月,江南道发生了特大洪灾。
宋瑞是对吕不韦汇报的感觉对应上了,这些事情都是模拟中会提示的,是他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他暗自打了一个冷颤,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对模拟的结果好好的想想。
江南道一定会发生洪水淹没良田的事情。
一旦良田万亩,全部给洪水淹死。
别说是上贡,就是农家们自己的口粮也饥不果腹。
有了这个事情,他宋瑞就可以借题发挥,来个脑筋急转弯。
不是抄家还剩下不少的银子吗?
将这些钱去疯狂的收购当地的粮食。
价格比世家豪族们给出的价格更加高。
这样这些世家豪族们刚刚买进来的粮食,马上出手,就可以大赚一笔。
想想都划算。
宋瑞将这些粮食存进国家粮仓,然后等到了洪灾真的发生了。
机会就来了。
世家们家里没有存粮,早就贪图价格,赚钱,将粮食给卖出去了。
当时还高兴的不要不要。
认为自己的脑子聪明,轻轻松松就将钱赚到了口袋。
可是洪灾来了,
他们却面面相觑,惊慌失措。
家里一点多余的粮食也没有。
在他们饥饿的时候,皇上将国家粮仓打开,将这些粮食买出来给这些世家豪族。
价格就跟他们当然收进来的时候是一个价格。
一来是灾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国家粮食价格没有上涨,还是当初收进去的价钱。
二来是人人不会饿死,有粮食供应。
三,灾乱期间,人民看到了皇上对他们的重视,有饱饭吃,当然就会感激皇上的恩情,自然就归顺了皇上。
至于当初话高价买粮食的钱,岂不是有回到了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