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谦重新在钢琴前面坐下来的时候已经过十一点了,虽然拖堂超了半个小时,但直播间的人数不减反增,实时观看人数甚至超过了九百万!
虽然比不了上个星期一千四百多万的巅峰实时观看人数,但那是因为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热度冷却,直播间的人气有所回落,可九百多万的实时观看人数,依旧能超越之前周伟洲的直播记录!
不用说,看到杨谦要唱歌,很多观众都在各自经常玩的群里激动地摇人,甚至还有大学生一脚蹬开了隔壁寝室的门,喊同样喜欢杨谦的兄弟一同起来看直播。
樊汀这边稍微冷清一些,他是自己一个人窝在书房里看电脑的,也并没有打算影响到已经陪孩子睡觉了的老婆。
“古风的歌曲,用钢琴弹奏吗?”
樊汀看见杨谦坐回到钢琴前面,忍不住又滴咕了一声。
杨谦会古筝啊,樊汀知道的,他看过杨谦在一场演唱会上秀了一把古筝弹奏技艺的视频。
古风(中国风)的歌曲,拿钢琴来弹奏,会不会有点太不古风(中国风)了?
在樊汀看来,古风(中国风)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古风,是因为它杂糅了很多中国传统的元素,比如说填词上使用古诗词,或者自己写得文绉绉的,有点古色古香的感觉。
比如说,以前大家还只是穿汉服拍古风歌曲的MV视频,现在直接就在演唱上采用戏腔的唱法,也一样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再比如说编曲上使用中国传统乐器,不一定是古筝,也有可能是琵琶,或者二胡等等。
虽然说不一定完全都是用的中国的传统乐器,但起码你的主旋律,或者说你的前奏得是吧?不然怎么让人一下子切换到这种古代的韵味中呢?
“今天只是浅谈一下我对音乐创作的看法,有很多细节没能一一去跟大家详细剖析,但时间也确实是不允许了,今后有机会,或者说等我自己研究明白,整理清楚,再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好吧?很多同学应该都不耐烦了,我们唱完这首歌,就下课,好吧?”
杨谦手放在钢琴上面,先是笑着说了几句。
但能坚持看他直播课的同学,哪里是会不耐烦的人?听杨谦这么一“污蔑”,他们马上坐不住了!
“不晚不晚,杨老师加油讲,我们陪你上通宵!”
“好久没听课听得这么起劲了,杨老师别停啊!”
“我看不是我们想下课,是杨老师着急下课回家吧?”
“毕竟家里还有娇妻幼儿,理解一下,哈哈!”
大家都很开心、热闹地调侃着,弹幕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杨谦说一句“《东风破》,希望大家喜欢”,大家才纷纷停歇下来,认真地听歌。(注1)
钢琴在杨谦会跳舞的指尖下面,幽幽地流淌出了一段柔美、明快的旋律。
这旋律并不复杂,樊汀作为擅长写歌的人,一下子就听出了杨谦这个曲子就是简单的“5125”的重复——至少目前他看来是只有这样的单一“动机”(注:动机,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段里的最小组成单位)。
当然,简单不代表着难听!
杨谦的左手的和弦动作才是关键,樊汀只恨自己的耳朵太过笨拙,没能听一遍就扒出谱来。
但他还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杨谦只用“5125”这样的动机,搭配和弦做出了千变万化,不仅使得旋律流畅动听,还巧妙地利用节拍变化,将情绪的明暗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像是一下子就给人带入到了幽暗潮湿的雨巷环境里!
没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但澹澹的忧愁已经在樊汀的心中弥漫开来。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杨谦没有让前奏弹得过分冗长,很快就进入了主歌。
果然是愁!
樊汀没判断错误这首歌曲的主要情绪!
但樊汀还是惊讶地张了张嘴。
杨谦的这个歌词,格式上很有宋词的感觉啊,4、7,4、7的断句。
第一句听起来更像,“一盏离愁”,一盏不说灯,而是将以前煤油灯的澹澹黄光渲染出的浓厚的离别愁绪来直接表作灯!孤单伫立在窗口,也是将主角的孤单具象化了。
这样的活用非常有意思。
但问题是,下一句“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怎么就变成了大白话?
不应该是继续用诗词的形式,来将整首古风歌曲贯通到底吗?
樊汀觉得很困惑。
现在他们都流行这么写,尽管用的是自动押韵的歌词生成器,写的都是别说网友们听不懂、他们自己都知道是狗屁不通的诗意歌词......
不过,樊汀虽然不明白杨谦为什么要这样写,但他能感觉到这首歌莫名地触动了他!
好像是因为大白话的歌词穿插进来,让这样的古风歌词变得并不难理解,并不算文绉绉的词句,也更能让他们这些现代人产生共鸣!
真的是很奇怪又很有趣的发现!
“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樊汀很渴望听杨谦讲解一下,但似乎他唱完歌就要下播了......
(注1:《东风破》,周杰伦的歌,周杰伦的曲,方文山的曲,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的中国风歌曲,方文山在一个节目里说过“《东风破》之前,还没有古风歌曲”——是的,他说的是古风。但古风和中国风就不要过多的争论了,没必要。还不如看看《东风破》,看一看年份才惊讶起来,这可是2003年的作品,已经问世差不多二十年了!
忽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小寒今年也要三十了,青春记忆彷佛已经被自己甩在了身后,慢慢地奔向父母们曾经经历过的人生轨迹......不过,再听《东风破》,感动依旧在,就好像方文山说的那样,“音乐有一个魅力,它会形成一个社会的共同记忆,某一个年龄层的族群,在年轻的时候,在某一个年龄的时候喜欢一个歌手,喜欢一个乐团,等三十岁、四十岁进入职场了,只要听到那个歌手的一些片段,就回到青春时期了,它就是音乐的那种听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