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夏云尴尬的笑了笑,说到底他自己也是个渣男罢了,只是皇帝的身份让他渣起来有点名正言顺。
为了缓解尴尬,夏云又对黄蓉说道:“前些日子我教你的《追忆》本质上就是一首钢琴曲,也只有用钢琴才能真正弹奏出精髓,你再感受一下!”
卡农的意思就是规律,指的是一个声部始终追逐着另一个声部,然后在最后一个小节融合,这种复调音乐,自然用钢琴这种多声部发音且音域广大的乐器弹奏起来才最自然动听。
说罢夏云又弹起了《D大调卡农》,在场的人又是听的如痴如醉,往事不由自主的回顾在眼前。
在房间里暗自郁闷的黄靖听到这首曲子,也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和夏云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荒谬的开始,戏剧的过程,却结出了既酸涩又甜蜜的果实,自己还应该待在夏云身边吗?
黄靖不由得开始问自己,夏云待她很好,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也属平常,更何况夏云是皇帝,只是这和她理想的爱情总还是有差距。
正当她犹豫的时候,胃里突然泛起一阵不适,黄靖张口欲吐,却什么也没吐出来。
黄靖这才想起,这个月的月事还没有来!
而在另一边先后在炼铁、音乐等三个方面证明了自己的夏云,也深得汴州王的赏识。
汴州王开始主动向夏云提问道:“先生学究天人,那么可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农田产量吗?”
自认为是汴州王全天候合作伙伴的夏云面对如此真诚的发问岂能不拿出一点东西!
“轮作,沤肥!”夏云立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运用农家肥便成了提供亩产的最佳方式,只是现在大夏对农家肥的运用还很粗糙,堆肥沤肥这类的举措夏云还没见过。
夏云原本就打算回去之后便推行全国,但以大夏如今十个农民九个是世家大族的私户的情况来看,能不能推行的下去还得看世家大族的脸色。
既然汴州王想要增加农产,夏云也乐见其成。
毕竟能增加农田的东西,只要弄出来以后,证明切实有效,不怕那些个世家大族不推广。
粮食产量的提高带来的人口膨胀,活字印刷术带来知识的普及,加上银两输入带来的商业活性,这是夏云为那些世家大族设下的阳谋。
毕竟物理消灭还是太低级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包括大夏的黄田之乱,都只能消灭某个具体的世家,但对世家这一阶层却无能为力。
只有破除其知识垄断,再增加人口流动性,才是真正的绝户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生长除了阳光供给的能量外,就是土地提供的养分了,土地的养分就源于动植物的尸体还有动物的排泄物,因此轮作加沤肥能使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应用。”
夏云洋洋洒洒的谈到,其实植物生长需要的有机物和氮更多是源于微生物,但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夏云就算说了,对方也未必信,因此也就没往上面讲。
汴州王虽然听的半懂不懂,但仍是连连点头,一双美目直盯着夏云,在她看来夏云既有宠臣的识趣,也有能臣的能干,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夏云也是这么想的,等汴州王被夏云绑上他的钢铁复合体后,汴州王所努力经营的一切,最终都会被夏云所享用。
汴州地处黄河流域,夏云因地制宜了冬小麦夏大豆的轮作方式,大豆再与高粱套种,再加上沤肥带来的增产,以夏云的估计,一块田的收成足足能提高四倍有余!
汴州王听完夏云的描述,眼睛一亮立马安排夏云和郝文书一起着手推广这件事。
如果说什么问题在中国最根本,那就是农民问题了,如果说中国什么问题最难办,那也是农民问题。
不说现在就说夏云所在的后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才逐渐解决吃饭问题,但其中的缘由绝不是一句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可以概括的。
其根本原因更多的还是化肥和良种的普及,但普及良种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一件事,执行起来的阻力也很大。
良种也就是杂交水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看来,种植杂交水稻,提高亩产,这不是大好事吗?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农民根本不会去种这些国家发下来的免费种子。
原因就在于这种没有验证过的种子万一并不是像国家说的那样增产呢?农民可看不到你试验田里的景象,一旦绝产,甚至只是降低了亩产,就意味着可能会被饿死。
最后还是公务员领导干部带头在自己家种,两三年后农民看到确实如此,良种才慢慢推行开来。
当然古代没有现代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用这种温情脉脉的方式推行,但也有方便的推行方式,你不听话,杀头就行了,只是这种方式对农民积极性的打击可想而知。
而夏云也不想如此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
“务农竞赛?为什么要搞这种东西?”汴州王不解的问道。
“因为比赛最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既能享受与人竞争的刺激,也有比赛胜利后的满足,最重要的是,我给他们提供的奖品,他们没人能拒绝!”夏云自信满满的说道。
“什么奖品?”汴州王好奇的问道。
“种地种的最好的,就让他到大夏朝廷的户部去任司农,这可是正五品的官职,一个地里刨食的农民哪里有这种机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何?因为读书才能做官啊,但夏云给这些农民们画了一个饼,就算你斗大的字不识,也能做官。
听了夏云的说辞,汴州王顿时哭笑不得解释道:“我这个汴州王是自封的,大夏朝廷现在是自顾不暇管不着我而已,我哪有本事让一个农民去朝廷任职。”
“殿下没有这个本事,我有啊!”夏云微笑着说道。
“你有?夏先生,这朝廷之上可不是有本事就行,还得是世家大族出身才有影响力,据本王所知,这大夏朝廷似乎没一个大族姓夏的!”
汴州王根本没把夏云往皇族上想,毕竟大夏历任皇帝都有赐姓的习惯,百多年下来,大夏朝内姓夏的数不胜数,涵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
而世家大族们即使被皇帝赐姓,之后的子孙也会偷偷改回来,毕竟你姓夏的只是个暴发户罢了,我们这些传承近千年的世家才是真显贵。
所以大夏朝内,只要你姓夏,你就注定不是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