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年在仔细检查完这块石头之后,可以很确定,这就是他想要找到东西。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然,这也得是张道年一时善心,把这爷孙俩送回家,这才有了意外惊喜。
“老人家,这石头卖给我吧。”张道年说道。
老汉吓得连连摇头,“卖什么卖啊,一块破石头,你要是能搬走,你尽管搬走就是,你可是我孙子的救命恩人,要是再收你的钱,你这不是让我这老头子遭天打雷劈嘛。”
“这石头有用?”王富贵接话说道。
“有用,你把车门打开,我把这石头放车上。”张道年说道。
“能搬起来?”王富贵双眼瞪得铜铃似的,刚才他可是费了不少力气,别说搬走了,那石头可是动都没动一下。
张道年笑了笑,将手搭在那石头上,一股真气灌输在石头上,石头瞬间就变得火红如碳火。
然后,王富贵就看到张道年轻轻将石头单手提了起来,吓得他赶紧跑过去把车门打开。
“你再把那块被压断的石板搬过来放在车上垫着。”
石头有天然的隔热性,张道年利用先天一阳功的真气调动了天石的活性,但温度可不低,就这么放在车上,估计车底的铁板都得废了。
王富贵跑过去把石板搬过来放在车上后,张道年才将那块陨石放在石板上。
车身顿时下沉不少。
“我去,这石头得多重啊!”王富贵愣得有些回不过神来。
“重才好,到时候我帮你弄一双虎爪拳套。”
张道年笑着说道,王富贵以后可是守护阳光村的第一高手,得先把他武装起来。
王富贵顿时开心得不得了,大有蠢蠢欲动,恨不得马上就能拿到拳套的架势。
张道年不予理会,让他抓紧时间帮忙修缮房屋,他自己则将有些吃惊的老汉喊醒。
“孩子差不多要醒了,咱们进去看看。”
正好,两人刚刚走进屋里,躺在床板上的小男孩似乎做了一个噩梦,从床上直挺挺的就坐了起来,浑身汗如水滴。
“去病,孙儿,你怎么了,又做噩梦了,别怕,爷爷在这儿,爷爷在这儿。”老汉赶紧跑过去扶着小男孩儿。
“爷爷。”小男孩儿似乎有些害怕,弱弱的喊了一声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话。
“去病?这名字取得不错啊,和大将军同名呢。”王富贵收拾完外面走进屋,说道。
老汉苦笑着摇摇头,“孩子生病之后,我去找人看了一下,说是以前的名字太大,孩子的命压不住,就给改成了去病。”
张道年和王富贵顿时苦笑,农村乡下,基本上每一个小孩儿都有两到三个名字,一个是本名,也就是户口簿上的名字,一个是乳名,诸如狗蛋、大黄之类的贱名,名贱容易养大。
还有一个名字就是认干爹干妈来的,寓意将孩子送出去,这样孩子就能少生病,长命百岁。
在西南地区,常有谚语:宝爷宝娘,保的孩子命长。
当然,拜干爹干妈也不一定是人,很多人都是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来算的。
比如桥头算命先生,会给出指示,如果孩子缺木,就会按照生辰八字算一个方位,然后让孩子去认一个木匠做干爹。
还有更夸张的,算命先生按照生辰八字,给指一个方位,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那里等着,哪怕是看到一条狗,都得磕头跪拜认干爹,俗称闯拜。
另外也有拜树木的,最常见的就是黄角树,拴红布,放鞭炮,这个算是成本最低的。
那个时候,农村的干爹干妈是真的干爹干妈。
当然,大城市里的干爹干妈也是真的干爹干妈。
老汉本就是农村人,自然也会相信这一套。
而且,老汉好像更干脆,直接把户口簿的名字都给改了。
辛去病。
这便是这个孩子的名字。
“去病,听你爷爷说你能背这本伤寒杂病论?”张道年捡起旁边的伤寒杂病论问道。
辛去病倒是一点儿不怕生,尤其是谈到背书,双眼神采奕奕,一点也不像是久病初愈的样子。
“热病脉证并治,有什么现象?”张道年随便翻了一页,问道。
“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
辛去病神情奕奕,朗声开始背诵,一字一顿,很有节奏感。
“怎么治?”张道年又问。
“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也,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辛去病很快就背诵出书中内容。
“汤方呢?”张道年追问。
“黄连三两,黄芩二两,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热病,身热,左胁痛,甚则狂言乱语,脉弦而数,此热邪乘肝也,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之。”
一字不差。
这让张道年和王富贵不得不佩服,尤其是王富贵这种不学无术,天天只知道看网络小说的家伙赞叹不已。
只不过,这仅仅是记忆力好而已。
“那边那箱子书本,你全都会背?”张道年又问道。
“差不多,不过有一本易经不是很熟。”辛去病老老实实的说道。
“你看看你手腕上,有一根针,你知道那里是什么穴位吗?”张道年问道。
辛去病抬起手腕看了一眼,两眼有些茫然。
想来是之前没有见过类似的穴位图谱。
不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够背诵艰涩难懂的中医书籍,还能记得这么清楚,也足够让人惊叹了。
中医本就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有一个好记性,已是难能可贵的天赋。
总不能让一个孩子无师自通,生而知之吧。
当然,辛去病能有这样的记忆力,张道年也做过简单的推测,大致是因为他的病变,使得某些神经变得特别发达。
西方有句什么话来着,上帝给你关上了门,肯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
辛去病大概就有点类似于这种情况。
“老人家,你看这样行不,你孙子辛去病的记忆力很好,而且入门书籍也是中医,我想让他跟着我学中医,你看成不?”
辛去病,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中医苗子,张道年有点见猎心喜。
“啊!?”
老汉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笑容,“要得要得,学医好哇,学医好哇。”
“只是,孩子可能接下来的时间需要一直跟着我......”张道年提醒说道。
“这个,这个......”老汉明显有些犹豫了。
爷孙俩相依为命,这要是突然把孙子给人弄走了,老头估计心里也会很难受。
张道年对此也比较头疼。
这时,他身上的手机却突然响起来,正是中医院的裴礼打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