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的这番话,说的非常的具有专业性,仿佛是怕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在暖时间之中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这番话,孙老再一次的将解释的任务接了过来。
“在我讲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在那么多的朝代当中,我最想要回到哪一个朝代。”
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孙老整个人的脸庞之上,满满的都是笑容。
“而我的答案,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到宋代。”
很明显,这个答案对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来说,他们并没有非常的意外,甚至可以说,这个答案完全是在他们的预料之中的。
“大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些忙描述我们华夏的文化,他说: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甚至,在樱花国,一些人认为,在宋代之后,我们便进入到了近世的过程当中了。”
“仅仅只是这一点,足以能够看出来,在宋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有多么的繁荣。”
“而且,在这个时代当中,无论是个性还是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随着孙老声音的落下,林江微微的点了点头之后,缓声的说道。
“而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先生的身上,飞到了汇拢和交织。”
“在政治这个漩涡当中,不断的挣扎和沉沉浮浮的苏东坡先生,虽然在艺术上并没有任何野心勃勃的构想,但是却是在无意之间,争得了那个时代的文坛首席的位置。”
林江的这番话,完全是说进了屏幕之前万千观众的心坎当中。
在它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之中,苏东坡先生,不仅仅只是对于南宋,甚至是对于整个华夏以及全世界的文化,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画面当中出现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夕阳散发出来的有些昏昏沉沉的光芒,慵懒的撒在北宋皇宫的屋檐之上。
“公元1085年,北宋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些许不是很好的感觉。
“这里说的应该是宋神宗驾崩了吧!”
“完了,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林江这么严肃的声音,总是会觉得在苏东坡先生的身上,会发生一些什么。”
“楼上,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唉!”
就在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就自己那不是很靠谱的“第六感”进行讨论的时候,林江的声音依然再继续着。
“宋神宗驾崩,太子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当时,高太后让司马光组阁,而司马光首先想到就是苏轼先生等人,于是将他们纷纷召回朝廷。”
“就是这样,苏东坡先生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仅仅只是短短的十七个月,苏东坡先生就从一开始的犯官,一路直升到了三品大员,总共提升了六个品级,而且距离宰相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无不震惊无比。
“妈呀,这才一年半的时间,就直接到了三品大员了,这晋升速度未免有点太恐怖了吧!”
“是啊,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想要晋升一个品级,都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这对于苏东坡先生来说,相当于是自己的人生展开了一个无比光辉的前程啊!”
听着林江的介绍,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不断的在评论区当中,将自己内心之中的震惊之情表达了出来。
“我觉得现在的万千观众一定和我当时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模一样的。”
“一定会觉得,苏东坡先生的人生已经走上了一条无比光辉的前程。”
“但是,事实上,苏东坡先生在回到北宋朝廷之后,他再一次的陷入到了一种任然要和掌权的人对着干的状态之中。”
讲到这里,林江微微的停顿了一下,随即话音一转,再一次的言归正传。
“司马光在担任宰相之后,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全盘的否定,哪怕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法,也要进行废除。”
“就在这种时候,苏东坡先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听到这里,屏幕之前的一些观众不由的有些疑惑了起来。
“之前不是说苏东坡先生反对王安石变法吗?那么司马光的所作所为应该是非常符合先生的心意才对啊,为什么又要反对呢?”
“是这样的,之前苏轼先生在黄州生活了五年的时间,相当于跻身于基层当中,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法是否对老百姓有好处,苏轼先生也算是亲眼看到了,并且亲身的体验过了。”
“所以说,苏轼先生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较量厉害,参用所长。”
“楼上的,能不能解释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厉害”两个字,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非常牛的意思,反而是利害关系的厉害。”
“没错,这一句“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王安石变法当中的一些内容,真的是对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话,或者好处比较大的话,就继续使用。”
“换言之,一切的选择就是字是否对老百姓有好处作为标准进行衡量。”
通过一些观众的解释之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瞬间就明白了苏东坡先生为什么会反对司马光。
不得不说,苏东坡先生的这个“原则”,当真是非常的实用,且以老百姓为首位的。
“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这便是苏东坡先生的为政原则。”
就在林江话音落下的那一瞬间,屏幕之中的画面猛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数的兵马驰骋,尘土飞扬,马匹的嘶鸣声,将士们的喊杀声,瞬间成为了整个节目的主旋律。
“公元1087年,背诵取得了对西夏吐蕃作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