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行至永兴坊北门附近了,街鼓的声音传来,这是夜禁前第一通街鼓,这声音意味着坊门顷刻间就会关闭了,但马车依旧不疾不徐的前行,车内的魏征闭目养神,他并不着急,魏府在坊门上开了门,所以马车不需要走坊门,便能直接回府。
又行驶了一段,魏征突然睁开眼睛,他有些奇怪,按照平日里时间计算,坐了这么久的车差不多就进府了,可是今天马车还在路上匀速行驶,没减速也没拐弯,一股不好的预感在心头涌起,似乎哪里不对,魏征直了直身子,敲了敲侧面的车板,问魏三:“还没到家吗?”
魏三回身答:“马上就到了。”语气一如往常,并无异常。
但魏征还是觉得不对,一探身子,伸手挑起了车帘,往外一看,顿时一惊,马车不仅已经过了永兴坊北门,而且已经到了自家的府邸大门前,但马车不仅没有停下的意思,而且还在继续向前,速度比刚才还略快了。
魏征急忙拍魏三的肩膀,大声问:“停,停,你要去哪?你要干什么?”
魏三也不说话,一抖缰绳,马车突然加速,向前疾驰,这时候守在魏府大门口的家人们也意识到出问题了,在后面大喊着招呼魏三停车“车,车,停车,停下。”
“三哥,快停车。”
“怎么回事?”
“三哥,停车。”
“三哥,是三哥吗?停车呀!”
事发突然,魏府的家人都毫
无准备,有了楞在原地,有的跺脚大喊,有的边喊边追了上来,乱哄哄的乱成一团。
魏征刚要伸手去抓魏三的肩膀,同时大喊你干什么,但他的手刚搭到魏三的肩头,马车却突然向左转向,魏征一个没站稳,在车中跌倒了。
魏征勉强爬起来,往外看,只见马车已经进了来庭坊的南坊门,魏征大喊来人,恰好此时坊门的街鼓响起,这是第二通街鼓,街鼓的声音掩盖了魏征的喊声,来庭坊的坊门在街鼓声中缓缓关上了。
街鼓的声音停了,魏征正要大喊救命,但马车却停了下来,同时魏三挑起帘子,回身对魏征说道:“太师不要惊慌,没人要害您,有个朋友想见您一面,不想让别人知道,只能用这个办法。”
魏三说话时魏征一直眉头紧皱,他见魏三的身后确实没有人,听四周也没有其他声音,便镇定了不少,稳了稳心神,走出了车马。
魏三想搀扶魏征下车,魏征刚想将魏三的手甩开,临时改了主意,任由魏三搀扶自己,如往常般下了车。
双脚落了地,魏征注意到,马车停在一家店铺门口,魏征抬头一看,只见商铺的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来庭茶肆。
魏三快步到了茶肆门口,推开了茶肆的大门,躬身请魏征入内,魏征略一犹豫,见魏三恭敬的站在门旁,便迈步走了进去,魏三却不跟进去,在魏征进门后,从外面将门关上了。
整
个茶肆内只有一个人,三十岁出头,鼻直口阔,仪表端方,挺胸收背,显得自信有余而正气凛然,魏征走向那人,目光直视对方的双眼,语气严厉的质问:“你买通了魏三,要见老夫有何事?”
此人正是狄知逊,狄知逊先是躬身一礼,然后又恭敬的做了个请的手势:“太师不必惊慌,属下先给太师赔个不是,选择这样的见面方式,也是迫不得已,在太师府上说话实在不方便,所以为了保密,只能用非常之法把太师请到这来了,这家茶肆已被属下包了,这里没有第三个人,外面有魏三把守,绝不会有外人知道我们谈了什么。”
“属下?”一听狄知逊自称属下,魏征已知对方是官府中人,经过一番折腾,他的倦意已是一扫而空,目光灼灼的盯着狄知逊,但语气已没有刚才那般严厉:“你是哪个衙门的?”
狄知逊从怀里掏出自己的鱼符,双手捧着呈给魏征:“属下现任大理寺评事,狄知逊,不久前调任进京,现在正在查一个案子,这案子十分复杂,不仅跟出逃的太子李承乾有关,而且跟贵公子魏叔琬也有牵连,所以……”狄知逊恭敬的邀请:“属下想跟太师请示汇报的事情多,谈话时间应该会比较长,恐太师口渴,属下特意选了这么个茶肆,既离坊门较近,也正好品茗畅谈,属下于茶道虽不算精通,但自请为太师烹茶,以消
解漫漫长夜。”
“说得好听。”魏征拿过狄知逊的鱼符,只瞄了一眼,便还了回去,哼了一声,算是答应,一边坐下一边看向门口的方向:“这么说来,魏三是大理寺的人了?”
狄知逊却没有坐下,而是走向隔壁的桌案,拿起一个盘子端了过来:“太师早已洞察他的身份,实不相瞒,他是大理寺的密探,奉命在太师身边,保护太师安全。”
魏征一坐下,狄知逊已端着盘子来到近前,魏征有些纳闷,只见狄知逊的盘子里放着纸笔、砚台、镇纸,狄知逊将盘子放到魏征面前,主动解开了魏征的疑惑:“请太师写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我先让魏三送出去,您的家人还在坊门外着急呢,再过一会,我怕他们会急的报官,那样不仅谈话要受打扰,属下私下见您也会被府中的眼线探知。”
魏征拿起笔却不肯运笔,看着狄知逊,冷冷问道:“行事还算缜密,老夫该怎么说?”
狄知逊淡淡一笑:“太师这是考属下了,那属下就班门弄斧了。属下相信太师早已想好了说辞,老友相邀,秉烛夜谈,最好再配上一个信物,让魏三带过去,好让家人们相信。”
魏征听狄知逊想的这么周全,赏识的笑了,点了点头,同时低头开始写字,一时间写好了,魏征从怀中取出一方小印,在纸上用力的盖上了,随即拿起纸,轻轻吹了两下,笑着说:“老夫的亲
笔信,不用信物,这方印跟随老夫多年,家人都认得我这印,有了这印,他们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