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皇帝说了免礼,但马周还是循规蹈矩的参拜了,这才起身说:“陛下,此物臣看了,上面写的是景教的经文,大概说的是他们的圣人带领族人和信众从一个常年欺压他们的绝地艰难走出,到达应许之地的故事。”
李世民冷笑:“圣人,他们景教的圣人?”
马周低头说:“臣对景教所知有限,这应该是他们的经典里说的,他们说的圣人大概类似于佛家的释迦摩尼。”
“禽兽里的圣人,不过是大号的禽兽罢了。”李世民冷冷的说:“刺史府正在全力侦办此案,吴王遇刺受伤,朕已经命东方云全权查案,并赐他天子剑,授他临机处置、便宜行事之权,他那若是人手若不够,你刑部要抽调精干人手,全力辅助他,懂吗?”
马周一愣,东方云他虽然了解不深,但听说是此人跟晋王和吴王走的都很近,以前以为此人不过是个为人圆滑、善于逢迎巴结的文学之臣,是个精于世故人情的书生,没想到他还如此受皇帝器重,年纪轻轻便被委以重任,想来此人必有过人之处了,马周赶紧答道:“臣这就回去布置,其实臣已经派了一名主事暗中协助了,只不过臣之前并不知道此案牵扯如此之广,还牵扯到了景教,臣建议,借着此案的势头,趁机对京中的番邦胡教进行全面的整肃,那些胡教的教义习俗与中华道统纲常有些相悖之处,要责令限期整改,不能乱了君臣父子纲常伦纪,否则禁止传教。还有,这些年一些胡人借传播胡教之名,行违法乱纪坑财害命之实,实在也是不像话,而且整肃胡僧胡教,也不涉及华夷大防,与朝廷兼收包并之既往国策也不冲突,又能教化百姓,福泽百世。”
李世民点头,对马周的勇于任事和时时刻刻心怀治乱的格局很满意,忍不住夸赞道:“好,你能在朕下旨前就协助刺史府办案,不计嫌疑,很识大体,好。而且你能从小处着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胸怀天下,顾全了大局,很好,很好。”
马周没想到自己随便一个提议,竟让皇帝这么高兴,皇帝连夸三个好字,别说是寻常臣子了,就算是三省宰辅,也极难得到如此的彩头,马周心中暗喜,但脸上却淡然如常,不假形色,说话也依旧铿锵慨然:“臣掌管天下刑名,自当心系天下治乱,所以陛下的夸奖,臣实不敢当。”
马周嘴上谦虚着,心里已开始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前几天那封被秘密送进宫匿名奏本和朝会上诸位宰相的奇怪态度,让马周原本对突利设的案子很是顾忌,所以才秘令吴冬生撤回,不再掺和,但此刻皇帝都这么说了,自己若不做出点政绩,恐怕难以对皇帝交代,想了想,马周下定决心,不仅要让吴冬生继续跟着查,还得加把劲,切实的做出点成效出来。
对,回去就办。
----------------------
长寿坊,长安县衙,后院,魏叔琬正在书房秉灯夜读。
魏叔琬面前的书已经很久没有翻过页了,他的心绪有些烦躁,而这源于白天那些来领赏钱的告密者,魏叔琬知道,那些报信告密者大多数都是骗子,应该没有人的消息是真的,但即使这样,这些告密者仍然打乱了他的部署和计划,因为他们让魏叔琬陷入了两难之境,对方抛出来一个难题,然后躲在角落里等着看你接不接招呢。
如果你接待了告密者,问出了消息,往下查吧,就算是随便糊弄着干,那也得投入大量人手,魏叔琬自己也免不了要牵扯些精力;不往下查吧,你得到消息却不查,你怎么解释?
不论如何,人家在暗中观察你,会根据你查案的态度和所作所为判断你的立场和策略,而且还将你牢牢困在无意义的繁冗杂事中,这是诡计,却是阳谋,你破解不破解,都在人家的算计之中,这是个可怕的对手,不讲规矩,也不按常理出招,遇到这样难缠的对手,魏叔琬心神不宁。
想不被对方牵着走,就只有一个办法,将告密者拒之门外,魏叔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但也这也有一处弊端,就是对方联手御史台,让御史们告你个懈怠渎职,然后那些好事的御史们会借机介入案子,一旦御史台介入,那后续的走向就不好说了,毕竟那些御史们可从来都不讲情面的,一旦来了劲上了头,可是连宰相都敢弹劾的。
这其实是一场赌局,魏叔琬赌的是,对方没有联手御史台,赌对方也有不能说的秘密,不敢把所有的事都大白于天下。
正拧眉沉思间,眼前光线似乎暗了一下,魏叔琬眨了眨眼,看向桌案上的烛台,那烛火闪了一闪,魏叔琬正要抬手去捏灯芯,却是大惊失色,正前方不知什么时候,站了一个人,一个一身黑衣的蒙面人。
大唐穿越必读(87)初唐府兵。唐代折冲府,不同时期曾用名“鹰扬府”、“军府”,贞观年间正式定名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对应的规模不同,上府是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当然了,府的规模等级不同对应的相应官职的品级也不同,这个以后另说。唐代总计是六百三十四个(这个数不同史料有不同的说法),具体分布呈现内重外轻,以关中最多,与关中临近的河东、河南次之,其他地方更次之。在长安的十二卫每卫统辖四十到六十个府,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下设团、旅、队、伙四级。府兵也称“卫士”,是从小地主、下级官员或有一定资产的农民中挑选,府兵的选拔原则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所以府兵制的经济基础一定是均田制,均田制若不能维持,府兵制便旋即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