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镠之所以这么考量,就是怕官员为了自己的官位来回奔走从而完全什么利益交换。
一旦站了队进行了利益交换,就身不由己了。
“然后入围了的这些候选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核查其政绩,进行评分。”
“然后入殿由朕亲自出题,候选官员写策论,由礼部和翰林院阅其卷子,进行评分。”
“这两项考核,各占一半,并且政绩量化打分与策论打分全部公示,公示五天无异议者即可上任。”
朱翊镠话音刚落,就是百官哗然一片。
“廷推乃是祖制,绝不可轻改!”
“选任大僚,事关重大……”
廷推与类推、部推、敕推一起构成了明代官僚铨选最重要的部分,其推举对象是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首长并称的大九卿、巡抚,参与者是大九卿,以参议推升之官票决的结果作为皇帝任用的参考。
而张四维一直在拧着眉头,这廷推制度是文官集团制约皇帝的一项手段,虽然皇帝可以对其完全置之不理,但是廷推某种意义上就是代表了文官集团的意志,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廷推置之不理,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抗。
天子这一出,为的是什么?
张四维细细品着,又觉得无论是评分还是公示,似乎都是天子自己对皇权进行了制约。
几个老臣同样在揣摩着天子的真是意图。
朱翊镠没有理会百官的议论,继续道:“另外,这官员投票全是不记名投票,投出的支持和反对只需要打勾就可。”
吏部尚书王国光思虑了一会儿,则是开始抚须点头。
这种方式就避免了有些人畏惧权威而违背自己初心的投票。
“诸位爱卿怎么看?”
官员们面面相觑,他们都想观望一下。
这时候一个御史站出来说道:“陛下,廷推乃是我大明的祖制,怎么能随意更改?”
朱翊镠道:“没有任何一项制度,是尽善尽美的。”
“可能在制度的创立之初,尚且善处颇多。但是随着制度的不断运行,它的弊端就会不断的显露出来,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会钻空子。”
“王荆公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一听这话,御史瞪起眼睛,“皇上怎么可听信王安石之话?若不是王安石,赵宋怎会亡国?罗大经斥责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正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使得赵宋的朝政内讧不断,两党之争斗激烈无比,把朝政混乱到了极点,产生了极大的内耗,将原有的良好政风气涤荡一空,所以赵宋才有了靖康之耻!”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都是频频点头。
朱翊镠又想起来,在这个时候王安石的评价还是特别低的。
还没有多少人为这位改革家翻案。
如严有禧将王莽、王安石、贾似道三人并列称“三人力任为必可行,而皆以扰民致乱。”朱光庭说王安石当国,惟以破坏祖宗法度为事,每于言路,多置私人,持宠养交,寖成大弊。
朱翊镠想了想后世任公所言,“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安石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朕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但又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朱熹朱夫子就评价王安石变法是群奸嗣虐、流毒似海,陛下何以如此高看安石?”
朱翊镠反驳道:“安石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用薛向、张商英等治国用,用王韶、熊本等治兵,西灭吐蕃,南平洞蛮,夺夏人五十二砦,高丽来朝,宋几振矣。”
话不说还好,这一说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位位官员都开始喊起来。
“王安石乃是赵宋大奸!”
“宋无安石可安矣!”
在王安石去世了这五百多年里,他的形象一直都是负面的。
这些官员一直嗡嗡的,朱翊镠正欲再度开口辩论,但是又觉得自己身为九五至尊,下场出来撕又不太好看。
再说了,今天是讨论廷推改革的。
朱翊镠看向一旁负责纠劾礼仪的御史,但是那个御史仿佛什么都没看到一样,丝毫没有理会朱翊镠。
见状,朱翊镠恨的牙痒痒。
这也算是看出来了。这家伙估计也不满意,只能为王安石说好话。
但御前太监还是机灵的,他扯着嗓子喊道:“肃静,肃静!”
有些官员停止下来了,但有些官员还是义愤填膺的在说些什么,由于在后排听的也不是很清楚。
御前太监见此,又开始高喊道:“君前失仪者,罚俸禄三月!”
果然,还是这句话比较好使,奉天门前一下子又恢复了安静。
朱翊镠咳嗽两声,“王荆公之事,再行议论。”
“就廷推改革之事,若是没有异议就暂时施行下去吧。”
又有不长眼色的官员要跳出来反对,申时行眼疾手快的出列,“皇上圣明!臣附议!”
之后吏部尚书王国光也附和道:“臣附议!”
见阁臣与吏部尚书都附议了,官员们也都纷纷道:“臣附议。”“臣附议。”
朱翊镠满意的点了点头。
“另外,礼部和翰林院送上来的皇子名字,朕不是很满意。”
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官员纷纷出列,“臣等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朱翊镠摆摆手,“卿等后勉之!”
“至于皇元子,朕亲赐名为常湃!”
话音刚落,百官齐齐跪地高呼:“为皇上贺,为皇元子贺!”
朱翊镠笑道:“此乃朕之喜事,更是诸卿之喜事。”
“朕决定,从内库之中赏赐诸位,一品官员三百两,依次递减,直至九品官员!”
听到天子说的这话,百官们知道自己的奖金又来了。
想不到天子出手这么阔绰,几十两银子也足够花一段时间了。
这天下几万官员,天子这赏赐分下去就是几十万两银子。
朱翊镠点点头,几十万两银子而已。
你们领了银子,少不了来朕的酒楼吃吃喝喝。
……
万历王府。
扶着腰的朱翊钧从王喜姐的房间出来了之后,就直接火急火燎的朝着郑梦境的房间走去。
自己肯定是要一碗水端平的,雨露均沾是很有必要的。
这么想着,朱翊钧就在路上恰好遇到了郑梦境,郑梦境诧异开口道:“王爷不是在王姐姐房里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没等郑梦境说完,朱翊钧直接将其扛在了肩上,朝着房间方向走。
郑梦境脸色一红,想到了前几日发生的事情,“王爷,你快放我下来……”
朱翊钧嘿嘿一笑,“本王奉了母后的谕旨,得给咱老朱家添添丁!”
“皇上都有了子嗣了,我一个亲王就不会犯忌会了。”
听到这里,郑梦境倒是不反抗了。
她知道自己的婆婆李太后一贯不喜欢她,反而是更喜欢王喜姐。
要是自己能够怀上个一男半女,那自己地位肯定会稳固下来。
这时候,朱翊钧路上遇到了一扫地小厮,还没等小厮行礼,朱翊钧就风风火火的说道:“让管家泡一些枸杞和人参送到侧妃的房间里。”
说完,朱翊钧就顾不得小厮诧异的眼神便急匆匆的扛着郑梦境继续朝着房间走去。
看着朱翊钧远去的身影,小厮感叹道:“王爷的体力真好啊……”
一进房间,朱翊钧一脚关上房门,把郑梦境扔到了床上。
然后朱翊钧一边扯自己的衣服,一边嘿嘿笑着:“小美人,我来了……”
郑梦境抱住被子,佯装害怕,“你,你不要过来……”
之后房中就传来了嘎吱嘎吱的响声……
辽东。
刚刚训练完的李成梁走下了训练台,就在此时,一个斥候行色匆匆地来到了李成梁的面前,躬身拜道:“启禀侯爷,潘大人来信了。”
“哦?潘大人这是有什么事吗?拿来看看。”李成梁开口回应道。
很快李成梁便拿到了信件,没过一会儿,李成梁的脸色变得铁青。
“混账!他张四维凭什么削我爵位。”
“难道就凭借着他当上了首辅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我李成梁平倭国,为大明镇守边关这么些年。”
“仅仅凭借着他一句话就要否认我的功绩,削我爵位吗?这是看元辅故去,来清算我李成梁?”
“他张四维好大的官威啊!”
“真是欺人太甚,随我回府。”
说着,李成梁便怒气冲冲地朝着府上走去。
李成梁一走进府内便叫来了先生为他写奏疏。
“就这样写,既然如此的话,那本侯就自愿辞掉爵位和官位,请求陛下恩准回乡。”
一旁的先生迟迟不敢下笔,不知道这样的奏疏该不该写。
而一旁的李如松则是开口劝说道:“父亲大人,您可不要意气用事啊!”
“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张四维刚上任首辅一职,肯定会对我们这些人进行打压的。”
“这个时候父亲您可一定要沉住气啊!不能被愤怒蒙蔽了双眼啊!”
“是啊,可不能如此冲动,说不定正是张四维给侯爷您设的圈套呢,可不能中了他的下怀啊!”李宁也是开口劝说道。
此时的李成梁满脸皆是愤怒之色,根本听不进去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