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李策正在府中悠闲的看着书,表情十分的惬意。
突然管家在屋外高声禀报道:“殿下,府外有位姑娘求见。”
李策心中疑惑,随口问道:“什么人?”
“那位姑娘说她是大梁国的公主。”管家应声回答道。
李策脸上露出诧异之色,他没想到阿蒂仙还在大周,现在却又来求见。
“让她去大堂等候,我随后就到。”
“是。”
大堂内,阿蒂仙心急如焚的在屋内来回踱步,时不时看向门口,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心中一直盼着李策能够快点来。
不一会儿,李策走进大堂,阿蒂仙看到后,忙向李策施礼道:“见过殿下。”
李策摆了摆手示意道:“公主请坐。”
“公主这段日子一直是在大周境内,未曾回国吗?”等阿蒂仙坐下后,李策有些好奇的问道。
阿蒂仙摇了摇头道:“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所以暂时还未回国。”
“那公主今日到我府上是有什么要事吗?”
一进门的时候,李策就看出阿蒂仙眼中有着一丝急切之色,猜测可能是有什么急事。
阿蒂仙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开门见山的回道:“殿下,我刚收到我父王的传信,齐国最近开始攻打我大梁国边境。”
“齐国?齐国和大梁相毗邻,一直以来都和平共处,怎么会突然发难,攻打大梁呢?”李策不解的问道。
阿蒂仙叹气道:“殿下有所不知,以往齐国都在积蓄国力,所以和周边的国家一直交好,可是现在他们日益强大,开始初见展露野心。”
不等李策搭话,阿蒂仙又说道:“齐国的皇帝野心勃勃,想要占据我大梁,近些年频频派遣兵马,骚扰我大梁边陲,以作试探。”
李策闻言,若有所思,良久后,看向阿蒂仙,道:“所以今日公主来找我,是想让我帮你在朝堂上说话,借我大周之力,对付齐国。”
阿蒂仙重重的点了点头,赞叹道:“殿下果然是聪慧之人,一下就看明我的来意。”
李策想了想,沉吟道:“以我父皇的性子,未必会答应帮你们。”
阿蒂仙闻言,咬牙道:“殿下知道,齐国国力强盛,也与大周毗邻,他们既然有野心要吞并大梁,以后未必不会攻打大周。”
李策瞥了阿蒂仙一眼,幽幽的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既然殿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么就请殿下将此事呈报给陛下,也希望殿下能够在朝堂上帮大梁说些话。”阿蒂仙哀求道。
现在大梁国岌岌可危,两国实力相差悬殊,以齐国的实力,攻破大梁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阿蒂仙已经顾不得公主的身份,毕竟大梁国若是没了,她这个公主的身份还有什么意义。
李策能理解阿蒂仙的心情,任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国家灭亡。
只是国与国之间一直都是弱肉强食,小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没有任何话语权,一些小国甚至成为大国附属国才得以延续。
可是与齐国交战,也就意味着彻底得罪了齐国。
阿蒂仙看出了李策的犹豫之色,心中做了一个决定,开口承诺道:“若是此次大周肯定出兵,我大梁愿成为大周的属国。”
李策听后,觉得这个条件还是有些诱人的,谁不想自己的国土更大,能有一个附属国,对大周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既然如此,那我就将此事上奏,也会为大梁说些话,只是此事成与不成我不敢保证.”李策想了想沉吟道.
“那就在此谢过殿下了。”阿蒂仙站起身来,向李策鞠躬谢道。
“客气的话还为时尚早,只能说我尽力而为。”李策摆了摆手道。
“那我就不打扰殿下了。”阿蒂仙向李策告辞道。
“好,公主慢走。”
阿蒂仙走后,李策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想着这件事,其实他对大梁还是有些好感的,也有帮助大梁的想法,可是他做不了决定,只能上奏,由周帝决断了。
随后,李策起身来到书房,斟酌之后,将阿蒂仙的请求写了一份奏折,他没有命人将折子递上去,而是打算亲自进宫,面见周帝。
御书房内,李策站在一旁,而周帝则是看着他递过去的奏折。
看完后,周帝眉头微微一皱,缓缓合上奏折,问道:“大梁国的公主为何不直接面见朕,却到你府上了?”
李策躬身回道:“回父皇,阿蒂仙担心父皇不同意出兵,想让儿臣从中为大梁说些好话。”
“原来如此。”
周帝点了点头。
“现在齐国正是国力强盛之时,大周不宜贸然出兵,否则胜败难定,届时也会导致国库空虚,况且我们还要防备大宋,朕看此事还是不出兵为好。”周帝权衡了一番后说道。
虽然大周之前抵挡住了大宋的侵扰,这并不代表着大宋不会趁此机会偷袭大周,而且打仗打的是钱粮,现在大周正在积蓄国力,周帝不想因此又让周回到以前的状态。
“儿臣可不这么认为。”李策开口说道。
“哦?那依你之见,应该出兵救大梁?”
“是的。”
“说说你的理由。”
周帝想听听李策到底为何同意出兵。
李策依照周帝的几点担忧分析道:“首先齐国国力强盛,便开始有了征战四方的野心,而首选就是大梁,大梁与我国相隔不远,齐国若是攻下了大梁后,等将大梁完全吞并后,转而还会继续攻打其他国家,到那时,我大周也一定在其目标之列。”
周帝听后点了点头。
李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其次,父皇担心大宋会趁此机会偷袭,这一点父皇完全不用担心,之前的交战在用了我研发的新式武器后,已经将大宋打怕了,当然如果大宋忍不住进攻我国边境,有我留在那里的武器也足以应对。”
听完后,周帝有些拿不定注意,想了一下说道:“你说的这些很有道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朕觉得明日早朝上与大臣们商议一下,再做决定为好。”
“那就按父皇所说,等明日早朝在做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