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女生小说 >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 3第33章 第 33 章

3第33章 第 33 章(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杠上妖孽九皇叔 荒芜的玫瑰 提前30天知道世界大变 阴阳作妖人 与茜书 星河欲转 神庙 最穷顶流歌手,全网跪求我出新歌 北疆郡主 山河丹青卷

转眼, 七月二十六就到。

这天,甘华镇公社发出了一份通知,说西口市新开了一家家具厂, 新厂面向西口市所有人招工,主要招的木匠,还有搬运工,另外便是会计、后勤这些。

这份通知一下来, 苏若楠两口子便光明正大的去了西口市。

他们上午去,当天下午便回来了。就像一开始苏凌云给他们安排好的那样,两人都被家具厂录取了, 一个成了家具厂的木匠师傅,一个成了会计。

家具厂面向整个西口市招工, 甘华镇这边只录取了三个人,除了苏若楠两口子, 另一个也是木匠, 不过是其它生产大队的。

两人被录取后,第一时间, 便是回来开证明, 准备把户口迁到家具厂去,正儿八经开始领公家粮。

左河湾这边, 得到消息的人无不羡慕。

这是跳出农村, 端铁饭碗了,以后不下地就有粮食领, 有工资拿,这两口子,可算是出头了。

卫子英也很为爸爸妈妈高兴。

乌黑眼睛都笑成了一弯小月牙,像个小尾巴似的, 一直跟在苏若楠身后,妈妈长,妈妈短的,帮着她妈收捡行李。

爸爸和妈妈走出了农村,那她和哥哥走出农村的日子也不远了,据她所知,好像快要改革开放了。她妈妈那聪明的脑袋,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嗯嗯嗯,她家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统统高兴。

“妈妈,你和爸爸要多存钱,以后我和哥哥们都要去城里读书,要花好多好多钱,你们不多存一点,养不起我和哥哥。”为了以后的好日子,系统现在就开始叮嘱爸爸妈妈多存钱了。

至于为啥要多存钱……改革开放,机遇遍地,但机遇也得有本钱才能发展。

玉华姐姐最近对挣钱越来越上心了,她就是她掌握风向的标杆,跟着玉华姐姐走,绝对错不了……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存钱。

“英子,你要去城里,不陪奶了?”同样在帮忙收拾行李的周桂,听到卫子英的话,装着伤心的问。

卫子英小脑袋一侧,看向周桂。

瞅她奶好像有点伤心,她小嘴一张,忙不迭道:“要啊,奶奶,你不伤心,以后我读书也带着你。”

“哈哈哈,这小嘴巴哦,咋就这么能说呢。”周桂逗孩子玩,结果却被孩子给逗乐了。

一旁,苏若楠看着闺女和婆婆,她笑容一展,道:“娘,几个孩子就劳你看着了,等孩子们大点,我和永华也在城里安顿好了,有了房,咱家就全搬去城里。”

“嗳,好,好,你们安心上班,家里孩子我会看着。搬不搬以后再说,我还利索着呢,能做,等做不动了,再来跟着你。”

儿媳妇这句话,让周桂贴心得不成,呵呵一笑,继续收拾东西。

三辈人在屋里忙到夜里,总算是把行李收拾好了,晚上的时候,周桂一个人进了苏若楠他们的卧房,然后从口袋里掏出用帕子包着的东西。

“若楠,这些钱你拿着,你们刚去城里安家,到处都得花钱,拿去放在身边,急用的时候也趁手。”

周桂把手上的帕子递给苏若楠。

其实家里的钱,正月初三那天晚上就分过一次。自家外面看着虽然大伙都差不多,但前些年大儿子蹿乡也挣了不少。一共有六七百块呢,年初那儿她就分了苏若楠三百多,这次建房子,瓦和生活费一共花了两百多,还剩下一百左右。

本来这些钱,她是准备着等建好房子,再分些给卫永民起家的,但卫永民分家前的选择,惹恼了她。

都指她心窝子戳了,她凭啥还要分他钱。

给那畜生花,还不如给大儿媳妇置城里的家。

“娘,不用,我手上有钱。”

苏若楠推搡了一下,把钱推了回去:“永华这几年挣的钱,我都攒着,都够我们在城里买个院子了,前儿我姐来也留了两百块给我,我这儿不差。”

周桂听到苏凌云留了钱,老眼一楞:“你姐……还给你留钱了?”

苏若楠点点头。

“她是她的,我这是我的,你拿着,家里孩子们你别担心,我会看好的。”周桂一听苏凌云竟留了两百多给苏若楠,心里不得劲起来,直接把钱搁到房间的衣柜上,转身就往外走。

她老卫家的媳妇,却得让苏家来养,这弄得,好像她家永华是个窝囊废,养不起媳妇似的。

怎就这么不爽呢。

走出房间,周桂眼一掀,就瞥到卫永华正在收拾他吃饭的家伙,她稀疏眉头紧紧一蹙,两步上前,啪地一巴掌拍到卫永华的背上。

“老大,去了城里,要勤快,争取拿最高的工资。”

大儿媳妇这还是苏家那边养着呢,不多挣钱养媳妇,以后媳妇一个不如意跑了,看他找谁哭去。

卫永华被他老娘打得发懵,转头,看向周桂:“娘,今儿一起去考试的就五个木匠师傅,我手艺最好,厂里给我开的工资不低。”

“高也得多挣点,不然,养不起媳妇孩子,你就丢脸丢到家了。”说着,周桂也不管儿子听没听懂,转身就回了屋。

卫永华一脸莫名奇妙,完全不知道他娘在发什么牢骚。

第二天,卫永华和苏若楠天不见亮就离开了家,等他们走后,周桂去给他们打扫房子,准备把被子幔子收下来洗了装好,一进去,就看到她昨儿给苏若楠的钱,还放在柜子上。

这一瞅,就是苏若楠特意给她留下来的。

周桂看着那钱,又不爽了。

但好在,这不爽没持续多久。

等去了地里,大伙一阵恭维,说她会养儿子,如今儿子和儿媳妇有出息,竟凭一身本事端上铁饭碗了,周桂又高兴了。

一天都乐呵呵的,见人就笑。

这事,她可不就高兴。

儿子和儿媳妇这都成了城里人,以后不愁吃喝了,等孩子们长大点,还能跟着去城里读书,哎呦,她老卫家可算是熬出头了。

周桂一高兴,大手一挥,给卫良峰一块钱,让他去打酒。而她,则炒了几个菜,准备庆祝一下。

周桂这儿是高兴,但有的人,却是很不高兴。

新房那边,大着肚子,已经快要生的陈丽,听说苏若楠和卫永华竟去城里工作了,整个人都散发着浓浓的酸味。

中午吃饭的时候,陈丽端着碗,看着埋头吃饭,连句话都没有的卫永民,意有所指的嘀咕了一句,道:“你娘也太偏心了,大哥去城里找工作,都没说通知你一声,你也是高中毕业,苏若楠能在新开的厂里当上会计,你去了,肯定也能成。”

说到苏若楠,陈丽心里越发不舒服。

大家都是知青,还嫁进同一个家,待遇怎么就这么天差地别。

那天,要不是苏若楠多管闲事,把她的事捅出来,惹得老两的生气了,不定现在城里那份会计的活,就是永民的。

嫁进来这段时间,陈丽也知道了卫良峰在公社那边多得脸,所以,在听到苏若楠两口子进城后,下意识就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卫良峰给谋来的。

这想法一生起,陈丽脑中就开始埋怨了起来。

她就觉得两个老人太偏心。

就算他们不喜欢她,那永民总归是他们的儿子吧,怎什么好事都只想着卫永华,自家永民,却是啥都捞不到。

学手艺挣钱的是卫永华,这如今,就是求人都要把卫永华弄去城里,两个儿子,好像永民就是捡来的似的。

落差太大的生活,让陈丽心底越发不平静。

没搬出来前,她在老房子那边,生活不知多惬意,就没差过一口吃的,可搬出来后……天天稀饭咸菜,连点肉沫子都见不到。

她养了鸡鸭,但这些鸡鸭却都才养没多久,还没开始下蛋,就更说吃肉了。

她倒是想让卫永民去割点肉回来,但分家时,那边就只给了五块钱,这五块钱,要不省着点花,不定到肚子卸货的时候,月子里连口吃的都没有。

“我吃饱了,你自己吃吧。”

桌上,卫永民听到陈丽的抱怨,握筷子的手一紧,眼睛在陈丽身上凝了一会儿,几口喝掉碗里的稀饭,然后放下碗,走到屋前院子里,开始编制箩筐。

分家出来,总得有个生计,而那些年跟着三叔学的竹篾手艺,就成了他现在唯一能挣钱的活。但农村用竹篾编制的人太多,这东西不怎么值钱,还耗时间的很,一个月,能有三四对箩筐就算是高产,四对箩筐,也就只能卖上三四块钱。

卫永民手里拿着划竹子的柴刀,抬眼,往只有百米不到的老房子那边看了去。

一眼看过去,便见那边屋檐下,他爹抽着烟,乐呵呵地和钱二说着话,院子里,三个侄子在和隔壁钱二牛,在院子里戏耍追赶。

那边很热闹,就如以前他生活在那房子里一样,整天有声音响起,而响起的,都还是和和乐乐的欢笑声。

而自己这屋里响起的声音……

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卫永民伸手,轻轻挡住了眼睛。

他,是不是真的错了……

为什么以前觉得爽朗又利索的陈丽,会是如此不堪。

没人给得了卫永民答案,卫永民在门口坐了一会,埋头开始编箩筐。

*

已入农历七月,眼瞅便要开始忙了,卫良忠通知大家,去把地里的红苕,翻上一翻,然后先收梯田田梗上的豆子,再然后便是翻红苕藤,和收玉米。

他这通知一下,整个村的人,顿时进入了忙碌状态。

盛夏,太阳毒辣,空气都翻腾着热浪,人不能顶着太阳晒太久,卫良忠重新安排了一下上工的时间,每天早上五点到十点,然后收工回家,下午四点过再出来,一直干到晚上八点。

卫子英年纪小,是不用去地里的,但耐不住周桂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小丫头就被她奶放在背篓里,带去坡上睡。

农忙这段时间,凡是家里有小孩子的,几乎都是这个操作。

自从朱标强在村子里偷过小孩后,所有人都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把小孩自个儿丢在家里了,就怕步了周家后尘。所以,能带上,都自己带上坡去。

山坳里,男人女人都手脚麻利地干起了活,快速翻着红苕藤子。

红苕要长得大,在它挂果期间,就得把它分出来的藤子掐断,以避免分出来的藤子再扎根地里抢养分。

种一节红苕,这腾红苕藤的活,就得干上两三次。

这段时间,地里活太多,连卫良峰和卫志勇他们这种小的和残的,都闲不下来。而卫永民这边,肚子已快八个月的陈丽,到了农忙时,再也没借口呆在家里了,挺着个大肚子,也下了地。

也不知道她是真累,还是怎么回事,才干一会儿,就坐到了一旁,一副很难受的样子扶住了肚子。

扶就算了,眼睛还时不时看看卫永民。

可卫永民这儿也不知是没注意到,还是不想搭理她,一直埋着头在翻藤子。翻出来藤子,他用一根较长的藤子,捆成一把,准备等会儿背去给周桂喂猪。

他们新搬出来,还没有捉猪崽子,这喂猪用的藤子,他这里自然是用不到。

陈丽那期期艾艾的眼睛,可把附近几个干活的女人,给腻歪得不行。

冯勇他奶撞了撞郑娟:“郑娟,这永民媳妇,在东阳大队时不是说挺能干的嘛,我怎么瞅着,好像又是一个永华媳妇啊。”

这作派,可不是像极了苏若楠。

苏若楠嫁过来,跟着下地时也是这样,太阳大点,就会头晕,重活一落到她手里,百分百就会搞砸,怀孕后,更是沾都不沾地里的活了。

但若楠这个还能理解,毕竟人家是真娇,那小身板就连她这个老婆子看着都有点担心,风一大,是不是就会被吹走。而且当初卫永华娶苏若楠的时候,苏若楠那下乡两个月,就晕了十几场的事,早就传遍了整个良山大队。

所以,她娇弱一点,大家不觉得有啥,但陈丽这个……

这个知青可是下乡十年了的,据说,在东阳大队那边,都被提名过三八红旗手的,这咋到了他们左河湾就变了个人呢。

“肚子那么大了,可能是真累吧。”郑娟忙着手里的事,没往陈丽那边看,淡淡道。

“肚子大又咋了,你瞅坡上,朱老六家人的,肚子比她还大呢。”冯勇奶抽了抽眉头。

在乡下,大着肚子干活的女人多了去,就算真累了,坐一会儿回家就成,那坐在地上,幽幽怨怨盯着男人看是闹哪样。

果然不是个好东西。

永民保不准就是被她这副模样,给勾去的。

哎,好好一个小伙,结果却娶了这么个不要脸的玩意儿,真真是……也不知道周桂是怎么忍下她的,这要是换成她,她非抽她两巴掌不成。

“别人家的事,你管啥呢,永民乐意,咱这些外人还能插手不成,没瞅周婶子和良峰叔都没管吗。”郑娟睨了眼冯勇他奶,道。

鬼知道这个女人是怎么回事。

卫婶子对儿媳妇向来很好,但落到陈丽这里,卫婶子却是连孙子的面都不看了,房子一建好就把人赶了出去。分家那会儿,她可听钱二媳妇说了,婶子只分了五块给永民。

这撕破脸的做法,一瞅就是不喜这个儿媳妇,连带的,卫永民这个儿子她都讨厌起来了。

“我吃多了才去管她的事,周桂摊上这种儿媳妇也是倒霉。卫永民也是,以前瞅着还是个好的,可娶了媳妇后,我瞅着,也是个有了女人就忘了娘的狗东西。”冯勇奶被郑娟一顶,没了说话的兴趣,埋头继续干活。

另一边,周桂也看到了陈丽的作派,她老脸一耷,全当没瞅见,一边干活,一边和钱二媳妇唠叨。

旁边,被周桂放在背篓里睡觉的卫子英,翻了个身,卷翘睫毛微微扇了两下,就睁开了眼睛。

一睁开,湛蓝天空映入眼底,太阳已从东方爬了出来,西面天空,还能看到隐隐约约的月亮。

卫子英一瞅天色,就知道她又被奶奶带到地里来了,她小爪子揉了揉眼睛,睡眼惺松的四处望了一下。见她奶在那边干活,她没吵没闹,站起来就想爬出背篓。

但背篓这东西搁在地里,是不能爬的,一爬,百分百分会翻倒。

才睡醒,卫子英脑袋瓜子还没清醒过来呢,手刚扒拉到背篓的边缘上,半边背篓受不住力,小小的身板连着背篓,一起扑到了地上。

要不是周桂心细,在背篓里弄了很大的毯子,把竹篾全部包往了,小丫头这一摔,保不准要把两颗门牙给磕没。

“奶……”这一摔,可把卫子英给摔醒了。

她揉着摔疼的下巴,可怜巴巴喊周桂。

“哎呦,我的乖乖哦,醒了咋不先喊奶,摔了吧,疼不疼啊。”周桂听到喊声,一转头,就瞅见倒下的背篓和抬着个小脸,要哭不哭的小孙女。

她老眼一睁,忙不迭丢开手上的活,小跑过去把卫子英给抱起来。

“奶,疼。”卫子英指着自己的下巴,撒娇说疼,周桂见状,赶忙伸手,轻轻的给她揉了揉。

揉完了,手在毯子底下翻了翻,从里面翻出个绿色的水壶,和一个没有剥壳的鸡蛋。

她揪开水壶盖子,让卫子英先喝口水:“蜂糖水,你老太从牙齿缝里给你扣出来的,好喝着,快喝。”

早上出来的时候,他们是喝了碗稀饭垫肚子的,唯有还在睡的卫子英,是啥都没吃,还睡着觉呢,就被带上了山坡。周桂担心她饿着,所以出来的时候,煮了个鸡蛋,兑了点蜂糖水装着,就等着她醒了,让她吃。

把水壶递出去,周桂转身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开始给卫子英剥鸡蛋。

卫子英听到水壶里装的是蜂糖水,小眼睛一亮,下巴也不疼了,抱着水壶就喝了起来。

那有别于糖水的味道,好喝的让卫子英小眼睛都眯了起来。

“好喝吧。”

剥鸡蛋的周桂,瞥着孙女脸上的神情,笑道:“也不知你哪入了你老太的眼,你老太啊,现在可稀罕你的很。”

说着这,周桂就神奇的很。

这半年,沟子里老太太好像是真把英子给惦记上心了。

吃的喝的,只要她有,她都会挪一点出来,让卫良海给小英子拿过来,拿过来后,还说只给英子吃,别人不许动,卫志勇和卫志辉都不能吃。

这老太太啊,她的东西,一辈子也就只有卫良海才能沾到嘴,可现在,自家小孙女竟把她的东西,给薅出来了。

“我长得好看,老太喜欢。”卫子英抱着水壶,笑眯眯地看着周桂。

周桂瞅着小丫头:“你平时,也是像哄奶奶开心这样,哄你老太吗?”

“我才没有哄过奶奶,奶奶冤枉人。”卫子英哼哼,抱着水壶,继续喝自己的蜂糖水。

周桂呵呵一笑,把剥好的鸡蛋塞给卫子英,自己则准备继续去干活:“我可没冤枉你,你这小嘴啊,就跟沾了蜜一样,背着我,不定是怎么哄你老太的。”

“怎么哄我的,英子可没哄过我。你背着我,在说我什么坏话。”

背后灵,背后灵,周桂这不过给剥个鸡蛋的功夫,说了卫老太两句,腿脚不灵活的老太太,就这么不声不响杵在她身后。

卫老太声音一出,甭管是低头喝水的卫子英,还是正想蹭起身去翻红苕藤的周桂,都被她给吓一掉。

两祖孙神情同步,诧异地看向站在他们身后的卫老太。

“娘,你可别冤枉我,我可没在你背后说你啥,我这是在和英子说,你稀罕她呢,哪有说你坏话。”周桂讪讪一笑,赶忙转移话题:“娘,你上坡来做啥呢,这又不是搬着跟板凳,坐着就能干的活,太阳快出来,你先回去吧。”

卫老太睨了周桂一眼,道:“咋得,这是嫌我老了,不中用了,干不了活了,所以坡上都不能来了。”

周桂:“……??”

一旁,见自己奶奶被噎的卫子英,小眼睛骨碌碌一转,脸上荡出甜甜的小梨涡,齐手齐脚从站起来,然后牵着卫老太,稚声道:“老太,你是找三爷吗,三爷在另一边坡上呢,我去给你叫。”

“哎呦,还是咱家英子有眼力。”

卫子英嘴一张,卫老太唬着的脸,顿时就展开了。

她朝卫子英呵呵一笑,然后一转脸,跟翻书似的,又唬着脸瞥向了周桂:“这个大个人了,还没咱英子脑袋转得快。”

这小孙孙哦,真是太聪明了。

她老卫家啊,以后不定会在这个小孙孙手里换门庭呢。

周桂:“……??”

不想和这老婆子说话。

卫老太说了一句:“你去喊一下你大嫂,良忠还有良海,今儿停上一天工,去老宅那边帮着煮顿饭。”

周桂听到卫老太的话,眼睛登时浮出迷糊:“咋了,这是大姐要回来了吗?”

卫良峰他们这辈,还有个姐姐,不过嫁得太远,这几年因着年纪大了,就连正月初二,都是时来时不来了。

周桂听到卫老太喊她和张冬梅去煮饭,还以为是大姐要回来了。

因为往年初二那天,大姐回来,这顿饭就是她和大嫂去老三那里煮,连带的,连卫永红他们初二回娘家,都是在老三那边吃饭。

卫老太:“又没过年过节,她回来干什么。是吴家平那边吴三婆子,还记得她去年提的那事吗,这事怕是要成了,人都来了,说今儿中午过来吃饭,相看一下。”

“吴三婆子?”周桂一楞。

楞过后,似想到了什么,眼睛里忽得浮起了亮光。

她搓了搓手,赶忙道:“人真来了,在哪呢?”

卫老太看了眼四周,见没人注意到她们,低声道:“在吴三婆子家呢,吴三婆子刚才来沟子里,和我坐了一会儿,问我们还要不要相看,不相看,她就在吴家平那边问问,吴家平那边,可有好几个光棍来着。”

周桂听到这话,也不干活了,麻利地把翻出来的藤子,装进背篓里,然后背上背篓,道:“行,我这就去喊大哥和大嫂。英子,让你哥他们过来,扶你们老太回沟子里,奶奶一会儿就回来。”

说着,周桂一转身,忙不迭就往张冬梅和卫良忠他们那儿走去。

卫老太嘴里说的这事,周桂和张冬梅都知道是啥事。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来。

去年农忙那会儿,吴家平吴三婆子说要给卫良海说个媳妇。这个媳妇,是隔壁水河县的,也就是苏若楠他们去建水电店的那个县,是个死了男人,当时卫家这边听了,就说让人过来见见,这算算,从去年农忙到今年农忙,也是差不多一年。

本来因着人一直没有过来,卫家还以为没信了呢,没想到,这才入农忙,那媳妇竟然来了。

说起卫良海这事,不管是卫老太还是周桂和张冬梅,都是希望他能找一个人。

跟前有个知冷暖的人,哪怕和他一样又聋又哑也是好的。至少干完活回到家,也有个煮饭烧水的不是。虽然他们两家都不嫌他,但侄子终究是隔了一层,哪比得上自己屋里的。

卫良海这年纪和情况,找个没嫁过的姑娘肯定是不成,但找个要改嫁的寡妇却还是能成的,卫老太年纪大了,这些年心里装的,一直都是这事,但耐何却始终没有合适的。

那吴三婆子说的媳妇,是吴三婆表姐那边村子里的,四十岁,男人死了好多年了,有三个孩子。至于这三个孩子,会不会跟着这寡妇改嫁过来,去年的时候,吴婆子没说,所以,卫家这边也不清楚。

不过,按正常情况,这个三孩子最多只过来两个。

毕竟那媳妇都四十岁了,若是结婚的早,大的孩子怕都要二十岁,这么大个孩子,怎么着也不会跟着妈妈改嫁。但年纪小的,却不一定。

周桂在坡上找到张冬梅,这会儿张冬梅正耷着脸,不知道在说周大红什么。

而周大红则埋着头,麻利地翻着地里的红苕藤子。

周大红这人,性子虽奇葩的很,但手脚是真利索。

做啥事都快得很,快就算了,还做得很好,地里她翻过的藤子,晃眼看过去,地瓜叶子,竟整整齐齐全都朝着一个方向。

一个早上,别人只翻了小半块地,她这里,却是一大块地都要翻完了,从地里□□的杂草,还全都垒在一处,这垒好的草,等会一下工,她就能直接装进背篓里,背去牛棚那里换工公了。

在干活这块,哪怕周桂再看不上周大红,也没办法在这上面找她毛病。

周桂有时候就在想,她大嫂当初同意周大红留下,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大嫂。”周桂到了地儿,朝张冬梅招了招手。

张冬梅见周桂过来,冷着的脸稍缓了缓,放下手里的活,走向周桂。

“这是咋了。”周桂见张冬梅过来,瞥了眼周大红,压低声音问。

张冬梅叹了口气:“没啥,就是拎不清事。志飞去了城里,不和她相中的那个姑娘相看了,她这不是在闹吗,想让志飞回来相看,要是成了,就带着那姑娘一起去城里。”

说到这,张冬梅心里就气得不行。

志飞去城里工作,老二永凯都说了,只要干得好,回头就会想办法,把临时工给转成正式工。

这要转了正式工,那志飞以后的媳妇,肯定就不能是乡下的,不然两口子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里,还怎么过日子。

可这个犟媳妇就是不听。

说娶乡下的媳妇,也能一起进城。进了城,就是两个人工作,还能多挣份钱,为啥就一定得娶城里的姑娘。

周大红这话,一度让张冬梅想敲开她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脑水还是豆腐渣。

真当城里的工作是大白菜了,要是进城就有工作,那大伙还在地里忙啥,全进城算了……

她怎就想得这么美呢。

因为这事,她现在还和她犟着呢。

“啥,这也能闹。”周桂觉得周大红有毛病,儿子去城里工作,这么好的事,她还闹啥呢。

附和了一句,周桂压低声音道:“大嫂,隔壁生产队吴三婆子,给老三介绍的媳妇来了,说今儿中午过来吃饭,老太太让咱们回去帮忙。”

“来了,那走走,咱们回去赶紧收掇一下。”张冬梅一听吴三婆子介绍的媳妇,顿时知道是怎么回事,她眼里闪过欣喜,背上背篓就准备回去。

才跨出去两步,她又一转,走到卫良忠身边,让卫良忠给卫良海说一声,让他等会儿早点回家,收掇一下自己,别等人来了,却相不中他,那以后就真没媳妇了。

卫良海的终身大事,一直都是老卫家头痛的事。

如今终于有媳妇不嫌弃他又聋又哑,要来相看,卫良忠一听,哪还顾得上手上的事,那反应比周桂两个媳妇都要激动,蹭地一下站起身,拔腿就往卫良海走去。

他那根从来没有离过身的烟杆,因着起身太快,都落到红苕藤里了,他竟都没发现,显然,卫良海娶媳妇的事,比他那烟杆不知道重要了多少倍。

张冬梅看着男人急吼吼的样子,好笑地摇了摇头,弯身把他落下的烟杆给捡起来,顺手甩到自己的背篓里,就和周桂一起回了家。

那边,卫良忠找到卫良海,比手画脚好一阵子,才让卫良海弄明白,有媳妇要来相看他了。

卫良海有点木。

啊啊啊着急了喊了好几声,手指一直往卫永治身上指,一会儿又往在坡上疯玩的志武、志刚还有帮着干活的春玲身上指。

那神情,瞅着似乎不是很愿意。

不过这会儿,卫良忠才不管他愿不愿意,踢了他一脚,让他赶紧回家。

卫良海有点委屈,隔着老远,又往侄儿和侄孙们身上又指了指,啊的声音倒是小了一些。

“春玲,太阳出来了,带志武、志刚和你们三爷一起回沟里去。”卫良海没看明白兄弟要说什么,踢完人,抬头,朝卫春玲喊了一声。

“嗳,好。”

卫永凯两口子上次回来,在家住了一晚,就带着志飞去了城里,三个孩子则留在了老家,让卫良忠两个老的帮忙看着一点。城里长大的娃,对地里的活很生疏,张冬梅虽然带着他们上地,但也没指望他们能干啥,只不过是一起撵来坡上,让他们玩一会儿罢了。

不过就是玩,也不能让他们在太阳底下玩太久,陈舒敏回城的时候,叮嘱了好几遍,别让三个孩子晒黑了,特别是春玲。

春玲是姑娘家,因着没怎么晒过,那皮肤比村里所有女孩都白,看着特别好看,这么好看的孙女,其实就算陈舒敏不叮嘱,张冬梅两口子都舍不得她晒黑。

春玲应了一声,叫上两个弟弟,然后跟着卫良海回了沟子里。

卫良忠瞅着不情不愿的三爷,难得迷糊了起来。

谈媳妇呢,三弟咋就不愿呢,难不成,还真想打一辈子光棍啊。

卫良忠有点泛愁,手往裤腰带上一摸,就想抽口烟解解愁,结果一捞,却啥都没捞到。

这烟杆子可是卫良忠快二十年都没离过手的东西,这玩意一掉,卫良忠活也不干了,闷着脸,满山坡找他的烟杆,结果找来找去,楞是没有找得到。

这可愁死他了。

那根烟杆子,是为卫永华当年学手艺出师后,亲手给他做的,当时一共做了两个,一个在卫良峰手上,一个在他手上,这是侄子孝敬给他的东西,这冷不丁不见了,卫良忠心里忒不得劲。

莫名的,有种娃丢了的感觉。

卫良忠在山坡上找烟杆,沟子里,周桂和张冬梅带着孩子们回来后,脚不沾地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扫院子的扫院子,擦桌子的擦桌子,连卫子英这个小豆丁,听到有人要来相看她三爷后,都闲不住了,拿着把小刀刀,把门槛上积年的小土疙瘩,给敲了个干干净净。

把门槛敲完还不算,又跑去垮了一角的柴房里,弄了一把小锄头,嘿咻嘿咻把院子里那些都被踩得泛了光的土疙瘩给铲了起来。

农村的院子多数没铺石板,那成本太高了,没几个铺得起,一般都是用泥筑的。泥虽打平了,看着光滑,但总会因着时间过去,生出一些土包疙瘩。

这种土疙瘩,每年腊月二十四除尘日那天,都会铲上一次,可再怎么铲都没用,来年还是为因为从外面带进来的泥,而再生出土疙瘩。

卫子英这会儿就觉得,这些疙瘩有点碍眼,既然要收拾,那就收拾干净。这样子,等新三奶奶来了,不定看着收拾得这么干净的院子,就真留下来了呢。

于是,周桂在前面扫,屁股后面的小尾巴,就在那嘿咻嘿咻铲。

等周桂扫完地,准备放下扫把去帮张冬梅煮饭了,一回头,就发现整个院子,都是新翻出来的泥巴。

“……??”

周桂有点木。

勾着脖子,瞅着还在铲疙瘩的孙女,笑也不是,气也不是。

“周桂,老婆子在坡上那话还真没说错,你的眼力劲,还真比不咱小英子,瞅瞅小英子想得多周到,竟把土疙瘩都能铲平了。”卫老太拧着一把四季豆,坐在厨房门边,一边拆菜,一边打趣儿媳妇。

周桂看着,铲泥疙瘩竟还把自己铲出汗水的小丫头,哭笑不得,跺跺脚,又把扫把拿起来,来来回回又扫了一遍。

“你个小人精,心眼咋长的,怎就这么会来事呢。” .w21格格党m 请牢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穿越之我在如懿传重生当皇后 异世界穿越日记 穿越雪豹成为周卫国 鬼灭:开局就给错了系统 不当人的精灵世界玩家 穿越无期,我给局长送禁闭者 神雕:重塑杨过,女侠为我沦陷 龙珠之逆袭传奇 我在南洋当皇帝,朕才是最终赢家 我,萨摩耶,可爱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