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明朝的灭亡起自万历,关于这种说法,我是非常的赞同的,万历一朝最大的问题就是破坏了国家的吏治,造成党争不断,后来朱由检倒是想有所作为,但大臣们却没有人考虑国家的事儿了,继续干着争权夺利的事儿。
当然,说崇祯一朝没有好官太武断了,准备的说好官不多,在官员中形不成主流意识。
那么万历皇帝朱翊钧不上朝是不是一点也不管国家的事儿了呢?也不是,他只是通过太监完成上呈下达的事儿。
太监这种人可以说其中好人不多,混蛋不少,你想一想就知道了,这些人为什么会阉割进宫去伺候人,就是因为穷,所以,太监从小到大都因为害怕穷而变的特别的喜欢钱,这种人连男人都不是了,心里扭曲,你还指望他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吗?根本不可能。
我这种说法似乎也很武断,历史上不是没有好太监,像高力士、冯宝、蔡伦、郑和这些太监都是好太监,但这种人太少了,凤毛麟角啊。
曾经有位叫唐甄的人就写过这么一首诗来讽刺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高度概括。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明确规定后宫和内宦不得干政,不允许内宦读书识字,曾命人铸造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希望借此斩除太监干政的隐患。
根据《明太祖宝训目录》记载,朱元璋曾经对近臣这么评价过这些宦官“此辈自古以来,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二见。若用以为耳目,即耳目蔽矣,以为腹心,即腹心病矣。驭之之道,但当戒饬,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翻译过来,就是他认为太监里的好人百里挑一,不可以对他们重用,否则会蒙蔽自己的双眼,得令他们畏惧自己,不可以让他们立下功劳。
可惜,规则终究是人定的,既然有人可以制定规则,那么自然也有人修改规则。对于皇帝定下的规则,能修改也只有皇帝。朱元璋恐怕想不到自己亲手制定的规则,在他长逝后受到了两位皇帝的修改。
最先修改朱元璋政策的是他的儿子朱棣。
朱棣为何要违反自己父亲制定的国策呢?因为太监对于朱棣夺下皇位功不可没。在朱棣大军攻打过长江前,宫里就有太监不断向他透露宫中的重要情报,这些情报给予了朱棣极大的帮助,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变时,他手下的太监竟然还有能够带兵打仗的,其中有一位叫狗儿的太监,不仅参加过了靖难之役,还和朱能、朱高熙等人一起并肩作战过,后来更是参与过朱棣征伐漠北的战事。基于投桃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的本意,朱棣也放了一定的权利给予这些太监,朱棣即位期间,朱元璋留下的话就变成了“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第二位便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一个好皇帝,不近酒色、不喜杀伐、而且任用贤臣,除了玩一下蛐蛐也没其他什么劣迹,但是人总会有自己的小爱好。不过明宣宗做了一个事情却令一直给人诟病,乃至有人认为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明朝出现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
那么,明宣宗做了什么事情呢?那就是教太监读书,有人认为明宣宗的本意可能只是希望这些陪伴在他身边的人能懂一点文化,不至于给文官嘲笑都不自知,但我认为真实的原因恐怕是他想借这些宦官来与文臣抗衡。
皇帝的权利分为两个部分:票拟权和批红权。票拟可以理解为内阁大臣对奏章拟定的处理意见,然后附上奏章之上送给皇帝预览。而批红则是对这些奏章同意的权利。一直以来票拟的权利都在文臣手里,而批红却不一直在皇帝手里,有时候皇帝会把这个权利交给信任的太监,而这也是太监能够干政的重要原因。
民间常有这么一句话:不怕坏人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一个有文化的坏太监可比没文化的厉害多了,从明朝后续的发展来看,朱瞻基的这一举措确实培养了不少极品太监。
朱瞻基在宫内设立内书堂,开学之初就收取了十岁以下的小太监二三百人,由司礼监秉笔任校长,学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请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学生,可以说教学资源绝对是顶级的,当时读书的宦官课本是《百家姓》、《神童诗》、《千字文》等书籍,当这些原木目不识丁的太监,一个个变成博古通后,他们在和官员的斗争中简直如虎添翼,再加上他们不要脸的本性,那一批碍于面子的文官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朱翊钧事后,朱常洛终于接班了,也许压抑的时间太长了,朱常洛开始放肆起来,弄了好多的女人,郑贵妃怕朱常洛报复讨好的给朱常洛又送来了八个漂亮的美女,结果朱常洛当皇帝不到一个月就死了。
有人说朱常洛是玩女人累死的,我估计这种说法不对,谁见过玩女人精尽而亡的?最多累的起不了床罢了。
后世有医生认为造成朱常洛死亡的根本原因是朱常洛长期生活在恐怖之中,精神压力大,肠胃紊乱,内分泌失调致使内脏器官产生了病变是主要原因,我认为有道理。
朱常洛死了,自然由他的儿子接班。
但朱由校却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这家伙醉心于干木匠活,用现在人的话说朱由校是一个专业人才,却非要人家去当官搞管理,用非所用,浪费人才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据说朱由校的手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做出的东西太监拿到街上能卖很多的钱,有的竟然能卖到千两白银。
一千两银子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当时的百姓打工,男的一个月能挣一两二钱银子,女的只能挣八钱银子,可以说朱由校做的东西已经成了高级工艺品中的高级工艺品。
每当太监将东西卖出去,看到卖了那么多的银子,朱由校就非常的高兴,做木匠活更加来劲儿了,天天呆在木匠房里,乐此不疲。
一个皇帝天天做木匠活,朝政谁来管,自然就落到了身边太监的手里。
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明白,这朱由校的爱好是谁传给他的?是谁交给他做木匠活的?可惜,怎么也查不到有关资料。
我估计朱常洛当太子的时候连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不敢保证,肯定没有心思管儿子,这皇宫里有专门负责维修房屋、家具的木匠师父,估计这些木匠干活的时候,朱由校经常的在旁边看,慢慢的就产生了兴趣。
至于那手艺如此的高,只能说朱由校太有天分了,看来天生就特别的聪明,估计智商一百好几十。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二年,进为才人,万历三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朱由校出生,万历四十七年,其母王氏逝世。
别看万历对儿子不怎么样,却对孙子还可以,念及皇孙朱由校幼小,万历帝让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李氏抚育朱由校,当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翊钧驾崩,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当时西李得宠,朱常洛想要封西李为皇贵妃,西李不满足,唆使光宗立自己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
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
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之意,并下令将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逐出皇宫。
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朱常洛,结果九月二十六日五更,朱常洛驾崩,享年三十八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