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四王进士的心路历程
总体来说,这一次的“严打”工作还是相当成功。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琼州府的治安都堪称大明朝首善之区。掌管刑律的推官王璞非常高兴,等到短毛允许他们重新跟朝廷联系之后,他在写给朝廷上官的第一份报告里就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种管理治安方式,及其优良效果,并且建议大明王朝的其它地区也可以效仿之。最好是每隔一年半载就来上一次,无论什么流民反叛,肯定都被制压于无形之中。
同时被王璞正儿八经作为先进经验介绍给大陆同僚们的还有另外一条,也是阿德所提出来的——那时候琼州府与外界的商业交流已经非常密切,人员往来频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安分守己做生意的良民,但也有一些坏分子夹杂其中,诸如间谍密探啊,小偷扒手啦,还有一些流窜逃犯之类。如果不能从往来人群中把这类人有效鉴别出来,地方治安与政府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由赵立德同志提议,经委员会慎重商议,其间还发生过几次大争论,最后终于决定祭出他们另一件不下于城管的大杀器——暂住证制度。
说是暂住证,实际上更接近于签证——所有来到海南岛上的外地人,当他们从码头上登陆的时候,都必须要经过一道类似于出入境边检的程序。他们需要向工作人员申报自己的身份,来意。计划停留时间,以及携带地主要货物等内容。所有这些资料都将被汇总纪录,形成一式双份的文件,一份存档,另一份本人持有,就是所谓暂住证了。
如果是从其它没有边检措施的口岸登陆,又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在入境时没有来得及办理证件的。这边所有的商铺,旅馆。饭店等服务场所都有义务提醒客人:请主动前往州府衙门办证。这里的官府经常会抽查那些看起来可疑的外乡人,如果被城管或衙役抽查到,却又拿不出有效证件地话……官府可以帮你补办,但时间会比较长,通常需要三个月。
而在此期间,这位老兄将不得不到长昌煤矿去待着……每日三餐是可以保证的,如果干活儿勤快点地话。除了支付自己伙食费以外还有可能拿到些外块——当然,相信大部分人肯定不愿意跑那儿去赚钱。
王璞对于这类管理措施非常感兴趣,他觉得如果大明朝能够引入这些措施的话,那么令朝廷极其头痛的流民问题应该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明政府对于人员流动本来就是持压制态度,朱元璋时期确立的“路引”制度是由出发地进行管理。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间,凡是会产生大规模流民的地区,其地方官府的控制能力肯定已经非常低下,社会秩序也早已紊乱。在管理上肯定是力不从心。
而短毛的这种“暂住证”制度却是在人员流动地终点进行管理,能够接受外来人员的地区,官府的实力肯定比较强,社会也比较安定,控制起来更加容易。
王璞原本想要建议在大陆各地都实行这种制度,不过经过深入了解以后。他发现这种制度看起来简单,真要实施起来还挺困难。关键在于——申报和记录将产生大量的文书工作,这就需要大量识字的文员来进行处理。短毛能够用非常恐怖的高效率成批成批教导他们手下识字,但明政府却反而做不到这一点。大明朝读书人不少,可凡是读了书的无不想着科举当官,很少有人愿意作这些普通而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
经费方面也是一个问题,短毛可以养一大帮子人什么都不干,每天就这么抄抄写写,可明王朝却养不起。王璞跟这群短毛相处时间长了,也渐渐习惯用数学方式来思考问题——他在写报告地时候大致算了算所需人员的工资。最后很沮丧的发现哪怕是按最低俸禄标准。官府也肯定拿不出来。
所以最后王璞只能提议:可先在京师和南京两处实施此法,至于相关原因和措施则足足写了四五十页纸。交上去的报告比一本书还厚。
到最后朝廷有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这个不清楚,但他王介山在吏部倒是得到了“干练有才,思虑周密”的风评——当然是在叛逆帽子被摘掉以后。再加上他本身又是正宗进士出身,底子足够硬,对他日后在官场上地升迁就很有帮助。
不仅仅是王璞一个,明朝吏部的官员们甚至渐渐发现:凡是从短毛那边出来的官儿,其办事能力都不错。所以到后来,他们甚至有意识的利用短毛来培训官员:把那些觉得有前途,或者打算培养的目标安排过去当官儿,时间也不用长,半年左右就能出炉。哪怕是一些原来比较迂腐,或者不怎么通世事的书呆子型官员,在被打发到短毛控制区待上一段时间之后,头脑也会变得相当灵活变通,行政能力也都有了极大提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明崇祯三年的最后一个月,或者说,公元1631年的头一个月,对于海南岛上的老百姓来说,是充满了新奇和变化的一段日子。很多人惊奇地发现,在这一个月内他们所见识地新东西,新玩艺儿,要比他们过去一辈子,甚至是祖上几辈子加起来的还要多。
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地黑帮事件已经结束,而且是以短毛特有的方式结束——十一月廿八日,也就是大市场开张的前一天。短毛在旧城区原本最热闹的菜市场那里召开了一次公审公判大会,一举斩杀了十余名手上沾有人命案子的帮派头目。以如此高调和果断的态度表明了他们要彻底控制本地一切,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扰的决心。
王璞王介山全程参与了这场大会,而且和以往几次单纯只是冷眼旁观不同,他在这次会议中担当了主角——作为专司刑名事务的推官,所有犯人的罪行以及判决都是由他出面宣布。虽然人人都知道这里已经是短毛的天下,是短毛要杀这些人,但至少在表面形式上,依然大明王朝的官员,在按照大明律对琼州府行使着统治职能。
如果换了以前,他王介山是宁肯死也决不愿被短毛这样利用的,而且真要计较起来,地方官府自己是无权处决犯人的,应该至少上报南京刑部,等到批复之后再行秋决。
不过现在王介山的想法和最初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他不再执著于这类皮毛表相,而是更加注重于大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王璞对于这些短毛的行事风格总算有个大致了解,不再是完全摸不清头脑了。就和那时候的严文昌一样,一旦掌握到脉络和规律,能够静下来思考,短毛所作的事情,其高明之处就立即显现出来……
就拿他最熟悉的,官府的统治手法来说,明朝的官员历来信奉那句古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只要老老实实接受统治就好,其它别多想,更别瞎掺和,想得越多越坏事,掺和越多越倒霉。
可短毛却偏偏把这句话给断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意思马上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实际行使统治权的过程中,不但把教平民百姓识字当作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而且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会尽量把老百姓引入,让他们一起来参与各种运动——短毛显然非常清楚的知道,如何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出老百姓的热情,并利用之。
比方说现在,当王璞在宣布一个黑帮头儿的死刑判决时,按照短毛给他的稿子,念到“……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句话的时候,他立刻听到了从台下传来惊天动地的欢呼与喝彩声,还可以看到一些苦主跪在地上,一边喊着“青天大老爷”,一边朝他磕头。
看这台下那一张张激动地,充满感激神情的面庞。王璞忽然明白了:那位解大头领总是开口闭口挂在嘴边的所谓“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短毛对于本地的统治基础显然又牢固了一分,而且他们也很大方的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的个人声望能借此获得极大提升——要知道在大明官场上,这种声望是非常难得的资本,对于将来升迁是大有帮助的。
与严文昌那种出身于偏远地区,对明王朝本就没多少忠心的低级杂吏不同,东林仕子王介山依然无限忠诚于大明王朝。但是在短毛并不要求他改变效忠对象的前提下,王璞决定跟这些人好好合作下去,尽可能的从他们那里多学一些东西。
将来,如果还有机会回到大陆,重新为朝廷效力的话,王璞相信,自己在这里所学到的一切都不会白费。短毛的很多政策并不是只有他们独家能用,只要自己能够获得一个施展的舞台……相信可以让整个大明王朝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说到做到,连更三天,嘎嘎!^-^
继续要票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