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既然想要算计我,那我也不能白白地被他们这样算计。”听到秀娥这话,楚双霜不由勾唇微笑:“好,我原先不晓得,这会儿,既然晓得了,那我也不能空手。”
“你这还和我来见者有份?”秀娥故意睁大双眼,楚双霜缓缓摇头:“我只是想到,在家里争这些又有什么用,总要出去外面挣,才算真正地挣到手。”
也算是,给陈家族人一个教训,毕竟他们为了这些钱财,都对怀孕的女子下手,硬生生地让陈若溪没有了后辈。再给陈若溪塞一个懦弱的嗣子,好完成他们的想法,把陈若溪的产业,一丝不少地,全部吞下去。
若这个嗣子,真是个老实人,按部就班地做生意,把秀娥和楚双霜看在昔日陈大奶奶的情分上,对这位嗣子也会帮衬一二。但现在这个嗣子的野心也显现出来,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来个狗咬狗,两败俱伤。
秀娥和楚双霜相视一笑,接着楚双霜就叹气:“多少女子,不输给男儿的志向,可惜,世间规矩,却把她们栓在这院子里面,看不到外面的天地。为了男子的宠爱,想尽了法子,还要被人嘲笑,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我们坏不了规矩,也只有挣扎着,能喘息喘息。”秀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由想到苏大奶奶说的话,她只想要女儿,过庸常平静的一生。
如她所愿,秀娥绝不会插手她女儿的人生。想到那个今早被自己抱在怀中,逗一逗就格格笑出声的小婴儿,秀娥鼻尖似乎都能嗅到她的奶香。而在她出生那天起,她的母亲就要用世间的一切规矩来束缚她,好让她能过上庸常平静的一生。
即便这样的一生,也许毫无意义,她也不在乎。因为,少女们被耳提面命的,是遵守规矩才会活得好,才会被世人称赞。而但凡有一点点不守规矩,就要被人唾弃,甚至连累家族的名声。
这也是秀娥对苏大奶奶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原因。这是秀娥在对苏大奶奶做保证,保证秀娥的名声不会影响苏家的女儿们。
“我希望,我的这点挣扎,能给我的女儿,一点更多的喘息。”提到女儿,楚双霜的眉眼都变得温柔了。秀娥收起思绪,对楚双霜微笑:“会的,我们现在,就等着陈家的人,狗咬狗。”
说到最后三个字,秀娥的笑容十分甜美,楚双霜也笑了,狗咬狗,陈家这场戏,一定会非常好看。
楚双霜离开之后,秀娥就寻来朱止青,告诉他,明日就是买一送一最后一天。
朱止青早就准备好招牌,听到秀娥这样说,也没有一点讶然,只是要出去外面着人把招牌给重新贴出去。
其实,看着朱止青这样能干,秀娥可以回省城了,但秀娥还是决定多待上几天,而且秀娥还有另一个主意,而这一切,都要等到这里尘埃落定,才能最后决定。
算起来,陈若溪去世已经快二十天了,而嗣子也总算决定陈若溪哪天出殡了,就在陈若溪去世的第二十四天后。这个日子,不算早也不算晚,毕竟有些人家,会停灵七七四十九天的。
当然,嗣子到现在才决定这个日子,是因为周家那边传来消息,货物已经卖出大半,至于剩下的,嗣子也可以让周家慢慢地去卖。
算来,这些货物,再加上办丧事的银子,嗣子手中已经握了快三万银子。这三万银子,拿到所有地方,都可以做富家翁,过快活一生了。嗣子打点好了这一切,也就把陈家族长和族老们请来,和他们说陈若溪出殡的日子。
嗣子对着族长和族老们,也要假惺惺地做出一番悲切的样子,挤出几滴眼泪,显得自己十分悲伤。
陈三叔身为族长,也要安慰几句嗣子,听到嗣子说出殡的日子已经定了,陈三叔别的不担心,就担心当初嗣子答应这些人的事儿能不能做到。于是陈三叔斜着眼睛,对嗣子道:“很好,这件大事你办的不错,等你父亲出殡了,当晚我们还会来你家来劝劝你。”
这所谓的劝是假的,实际上是想要分银子,嗣子心中已经把他们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面上依旧带着谦卑的笑:“是,多亏三叔公这些日子的指点,我还有件事,想要和三叔公商量。”
“什么事?”陈三叔原本以为嗣子商量的一定是婚事,还在心中盘算着,看看自己家的亲戚里面,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女子,最好性子也懦弱老实,好说给嗣子,这样一对夫妻,以后就好拿捏了。
嗣子见陈三叔转了转眼珠子,心里就在猜他一定是在想什么不好的主意,但嗣子自然不会说出口,依旧恭恭敬敬地道:“古人都说守孝三年,当在墓边结庐,如此才能显得自己孝顺。我想着,不如在父亲墓边也守着三年。”
还有这样的好事?陈三叔登时笑的面上的褶子都松开了:“你有这等孝心,这自然是好的,那你家里的生意呢,难道全丢下?总也要寻人掌管才是。”
嗣子晓得陈三叔是要问什么,却故意远远地回答:“侄孙今年也不过十八岁,算起来还年纪小,又没有成家,至于生意,侄孙越发一窍不通,不然也不会有陈大奶奶寻上门来,口口声声说我背信弃义了。”嗣子在心中斟酌着词语,面上神色越发显得哀伤。
“杨大奶奶来的事儿我已经晓得了,怎么,她竟然敢来寻你的不是,这也太欺负我们陈家了,真以为我们陈家没人了。”这回说话的不是陈三叔,而是另一个族老。
嗣子已经转向那位族老:“当日她来的时候,语气十分地……”嗣子故意停下,仿佛有什么不好说出口的话,接着嗣子才继续道:“那时候她说,陈杨两家做生意做了那么多年,哪是我这个年轻人该知道的,还说,若我不继续和陈家做生意,那这事儿就不能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