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一脸无奈的看着温水月,就像一个长姐看着不懂事的妹妹一样。
“二妹,你虽然比我小两个月,但有些话还是要慎言啊。”
“你要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都像你这样必须一夫一妻,万一你无法生育怎么办?难道让丈夫家因为你的过失无后吗?”
“还有,你是不是把女诫学废了?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你怎么可以如此善嫉,非要逼着自己的丈夫只娶你一人,这未免过于自私了些。”
“就算你的夫君同意,那你有没有为公婆考虑过,上了年纪的人,只是希望多子多福,而你却不能满足,实乃大不孝也。”
周围男男女.女都被温水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差点洗.脑,但是在温柔连珠炮的炮轰下,瞬间清醒了。
对呀!他们怎么忘了,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本就应该。
而温水月的说辞实在太过自我,自私自利。
这种大逆不道的女子,谁娶谁倒霉。
温柔霹雳啪啦一大堆,言辞凿凿有理有据,把温水月鼻子都气歪了。
“你这都是歪理,要那么多女人,你当男人都是种马啊。”
男人们:“......”
好!现在他们更加讨厌温水月了。
这个女人真是无理取闹,说出的话也太不知廉耻了。
温柔都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
温水月呀温水月,你是不是看小说看多了。
将古代男人比作种马,我想这番言论一定会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的。
温柔的目的达到,也就不理她了。
人人平等,一生一世一双人。
多么美好啊,但在古代想要拥有,是不现实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
你温水月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没错,但是你若想要将自己现代的思想强加到古人身上那就大错特错。
温水月这个庶女,本就不受嫡出待见。
她又发表了男人三妻四妾是种马的言论,自然更加让人不耻。
别人谈天说地有说有笑,就她一个人被孤立了。
温水月性格骄傲,别人越是这样对待她,她越觉得自己没有错。
温柔找了个八仙桌,坐下喝茶。
周围的小姑娘们叽叽喳喳聊天,她只是听着,很少发言。
差不多过去一盏茶的时间,诗会终于开始了。
今天的题目是“月”,以明月作诗。
温水月一听,当机立断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
但是她并不着急,压轴总是要最后出场的。
看到时候她如何惊艳这群愚蠢古人的狗眼。
前面的才子佳人们略一思索,便一首接着一首的吟诵。
直到轮到温柔的时候,温柔笑着道:
“你们知道我对诗词歌赋不太擅长,所以就不献丑了。
”
一听这话,温水月撇着嘴站出来:
“你可是嫡出大小姐,又是陛下亲封的长乐郡主,若不作诗岂不扫兴。”
温柔看出来她是诚心想要给自己难堪。
想整她?那也要看她愿不愿意按照对方画出来的道走。
温柔可没有什么做不出诗丢人的想法,她也不托大,抱歉道:
“我确实不善诗词,既然二妹觉得我不作诗不太合适,不如就由你来替我做一首吧。”
说完,温柔在心里加了一句:
看,我都把这么好的机会给你了,你还不尽情的表演?
温水月要的就是这个,就算温柔不说,她也不会放过在这么多人面前露脸的机会。
只见她莲步款款,在人前走了两步,看起来像是在思索。
人家曹植还七步成诗呢,她装的比曹植还牛逼,走了两步就眼前一亮。
煞有介事的吟诵起来。
不出意外,正是李白那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毕,周围静悄悄的。
温水月以为他们全都被自己的诗歌震慑住了,心里冷哼。
哼!怎么样?这可是被后人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做。
就凭你们这群黄口小儿,再给你们一百年,也写不出这样的诗来。
温水月已经开始幻想,等自己
的这首诗传遍京城的时候,就是她名声大造之时。
可是她闭眼窃喜等待了半天,周围还是没有声音。
她这才发觉不对劲。
猛地睁开眼,就见人们用看傻子是的眼神看着她。
怎么回事?这些人为什么是这种表情?
“温二小姐,你是不是没有听懂诗会的规矩,诗会要求作诗而不是背诗,懂吗?”
“噗嗤......”温水月突然笑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都怪李白的诗太好,以至于让这些人以为这首诗根本就不是她做的,而是背了别人的诗。
温水月从身体的记忆里知道,东陵国是架空朝代,历史上也没有唐朝和李白。
所以她才会这么肯定,只要是自己背出来的诗,就一定不会有人怀疑是她把别人的按到自己头上。
“你笑什么!”刚刚说话那名公子不明白温水月为什么要笑。
可接下来温水月的回答,不止震惊了他,还震的周围的人目瞪口呆。
“我笑什么?我当然笑你蠢了,这首诗是我即兴发挥,临时所作,你却说我是背的,难道不可笑吗?”
那白衣公子咽了口口水,差点没找到自己的声音:
“你刚刚说,这首诗你现场即兴所作?”
温水月重重点头,毫无羞耻心:
“对呀,所有人都看到了,我两步成诗,这可做不得假。
”
大家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不耻和鄙夷。
而沉浸在自己幻想里的温水月却没有发现,只以为大家都在私底下对她表示惊叹。
身为庶女的她,将这么多嫡女嫡子比了下去,他们肯定都抬不起头来吧,一群蠢货。
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
温水月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一口气又背了两首和月光有关的诗。
分别是:
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首诗一出口,周围一片唏嘘。
温水月自得意满:“怎么样?这下应该不会怀疑是我背诵的了吧?这三首诗都是我在看到月亮那一刻的所思所想,作诗并不难,只要你们的心境达到了自然也能做出一首好诗的。”
众人:......
这温水月莫不是把大家当成了傻子?
在场的人都是读书人,谁不知道她刚刚背诵的三首诗,正是四个多月前,翰林轩门口一个老乞丐卖的书里面的。
那本书中所有诗词都乃千古绝唱,随便拿出一篇,都是无人能及。
从诗词的意境就可以看出作诗之人一定是有生活阅历之人。
而温水月才十五岁,又长居后宅,她有什么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