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还等什么?”
成小完,已经站了起来。
其他人都对成小天的提议没意见。
因为现在没事干,还不如去石志行家中走一趟。
何况要找出杀害石志行的幕后真凶,石志行的家,是无路如何也要走上一趟的。
不过,老天好像真的不想叶熙等人去石志行的家中。
“我告诉你,这就是湘王的真迹,你买不起就不要说它是假的!”
一个浑厚的声音,突然在悦来客栈里面响起。
叶熙循声望去,发现声音来自一个年约四十岁,身材发福的男子。
发福男子对面,是一个年龄同样在四十岁左右,身材却非常枯瘦的男子。
这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马上吸引了客栈内所有人的注意。
刚起身准备离去的叶熙一行人,也被这声音吸引,停下啦脚步。
“哼!”枯瘦男子冷哼一声,神情极为不屑,“虽然你这字帖像模像样,但是我曾经去过湘王府,亲眼见过湘王的真迹,根本不是这样的,休想拿赝品来忽悠我!”
“你……”
发福男子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赝品竟然还想要我一千两银子,做梦去吧!”
枯瘦男子说完,做了一个帅气的拂袖,直接转身走人,留下气急败坏,又略显尴尬的发福男子楞在原地。
见争执这么快就结束,围观的人一边说着无趣,一边自动散开了。
这个时候,发福男子身前突然出现了四个人。
两男两女,都是俊男美女。
这四个人,正是原本准备离开客栈的叶熙一行人。
叶熙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把纸扇,露出一个如沐春风的微笑,一边慢慢地摇着纸扇,一边问道:“这位兄台,听说你有一副湘王亲题的字帖,可否借在下一饱眼福?”
发福男子并不买账,摆了摆手,说道:“这位兄弟,你是来取笑我的吗?你应该听见了,刚才那位识货的仁兄说我这是赝品,有什么好看的?”
叶熙继续笑道:“这位兄台怎么称呼?”
“我姓乔,名宏振。”
“原来是乔兄。”叶熙开始客套起来,“我也姓乔,全名乔丹,没想到我们还是本家!”
叶熙没看到的是,他身后的三个人几乎同时翻起了白眼。
不过叶熙此举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乔宏振的态度明显好了起来。
“原来是乔公子,久仰久仰。”
叶熙差点当场翻白眼,明明没见过,古人为什么要说久仰呢?
不过为了得到乔宏振手中的字画,叶熙还是忍住了。
“乔兄,我想可能是刚才那人不识货,才说你手中那副字帖是赝品。”
“没错!”乔宏振一脸气愤,继续说道,“要么是不识货,要么就是想压我的价,没门!”
说着,乔宏振还朝刚才枯瘦男子离去的方向吐了个口水。
幸好叶熙等人及时闪开,才没有中招。
四人头上同时冒起三根黑线。
要不是为了朱柏的“真迹”,才不会跟这么粗鄙的人打交道。
“乔兄,要不你把那副字帖给我品鉴一下,如果是真迹,这一千两我愿意出!”
乔宏兴奋地说道:“你说真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那好!”
说完,乔宏振在桌子上清出了一片地方。
然后,他从怀中取出了一样东西,慢慢地在桌子上展开。
不用说,乔宏振拿出来的就是朱柏的“真迹”了。
叶熙看到标题之后,惊呼道:“兰亭集序?”
乔宏振赶紧解释:“这是湘王按照前朝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内容,照着写了一遍。”
“原来如此。”叶熙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乔公子,你看这字体,笔酣墨饱,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颇有当年王羲之的风范,绝对是出自号称‘小王羲之’的湘王之手。”
叶熙用右手托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曾经有幸见过湘王的真迹,这幅字帖确实跟湘王之前的字迹非常相似,不过……”
乔宏振一听,搓了两下手,紧张地说道:“乔公子,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叶熙看了乔宏振一眼,接着说道:“不过我听说湘王在成亲后,没有再写过一幅字帖,作过一幅画,导致湘王的字画极为珍稀,此事是真的吗?”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乔宏振的语气有点无奈,“不就是成个亲嘛,也不知道湘王是怎么了,竟然就不写字,不画画了,都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
夜袭新乡,看来在字画界,也有很多人不解湘王的这种反常的行为。
“乔兄你这这幅字帖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得来的?”叶熙继续问道。
“这幅字帖是乔某最近从一个行家手中买下的,至于它的真正来源,恕在下不能告知!”
叶熙皱起眉头。
乔宏振赶紧说道:“乔公子尽管放心,我保证这绝对是湘王的真迹!”
“既然乔兄这么说,在下哪有不信的道理。”叶熙不停地摇着手中的纸扇,继续说道,“不过我需要再仔细看看。”
“乔公子请便!”
乔宏振就当叶熙是一个正常的卖家,在买东西前需要瞧上几次。
殊不知,叶熙只是在对比《兰亭集序》上面的字迹,和脑海中安魂帖的字迹。
另外,叶熙还在想,等确定《兰亭集序》的字迹和安魂帖字迹是否一致之后,就找个理由,不买乔宏振的字帖了。
虽然叶熙对这个时代的银钱没有多大概念,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身家,一千两还是贵了些。
可还没等叶熙仔细观看朱柏写的《兰亭集序》,一边的成小天就展现了她不耐烦的本色。
“还在这墨迹什么,直接买下来,我们回去慢慢观摩!”
成小,一边从怀中掏出一沓银票。
乔宏振看到这一幕,口水都快要留下来了。
成小天从一沓银票中,找出一张,递给了乔宏振。
“这是一千两银票,这幅字帖我们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