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业听到李源的问题,点了点头,然后低下头,没有再说话。
成掌柜见话题又跑偏了,赶紧回到正题,继续问道:“叶知县,肥球的遗书,怎么跟证人的证词相悖了?”
叶熙深吸一口气,继续解释道:
“曹祥在洪海村说过,李盈盈死的那一天晚上,有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男子悄悄进入了宁曼英的家中。
如果只有曹祥这么说,那还有可能说是曹祥记错了,但是高鸿信也这么说,那这证词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
“原来如此。”成掌柜点了点头,继续问,“还有疑点吗?”
“当然有!”叶熙笑了一下,继续说道,“还是在遗书上。”
叶熙一边说,又一边拿出了那封看过好几遍的遗书。
这一次,叶熙又翻到了最后一页。
不过这次叶熙并没有讲遗书上的内容,而是指着遗书上面的一个地方,对着所有人说道:“你们看!”
叶熙手指的地方,整封遗书最后的最后一个字。
由于这个时候只有句读,没有其他标点符号,所以,这个字就是“呢”字。
只不过,这个“呢”字现在有点模糊。
成掌柜疑惑道:“叶知县,我记得刚才我看的时候,这个‘呢’还不是这样的,怎么才过了一会就这样了?”
叶熙看了三人一眼,然后回答道:“没错,这个‘呢’一开始确实不是这样。
现在这个‘呢’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我第二次接过遗书之后,手指不小心碰了一下。”
叶熙说完,还把右手大拇指伸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三个人都看到叶熙的手指上还留有墨迹。
“可是,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李源不解。
“这我就要先问成掌柜一个问题了。”
“叶知县尽管问,只要是我知道的,一定不藏拙。”成掌柜语气平淡地说道。
叶熙听言,笑问道:“很简单,你们家的画眉墨,一般多长时间会干?”
面纱下的成掌柜看见叶熙又笑了,心里不禁感慨,今晚看到叶熙太多的笑容了。
在如此重压的情况下,叶熙竟然还能笑出来,这得有多么强大的一颗心脏。
这天底下,能够做到像叶熙这样的,应该不超过十个。
成掌柜内心的感慨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听到叶熙的问题后,她立刻回答道:“天成楼的画眉墨,一般在一炷香时间就会干。”
“有没有特殊情况?”叶熙的这个问题非常严谨。
“有是有,但无论怎样,半个时辰之内肯定能干!”
一炷香大概是半个钟,半个时辰就是一个钟,也就是说,最多在半个钟到一个钟之间,用画眉墨研磨出来的墨水,就会完全干。
叶熙听到成掌柜的回答,再次露出笑容,接着说道:“如此说来的话,就说明一个问题,这个这封遗书,最多是在半个时辰之前写下的。”
“这能说明什么吗?”莫高业问道。
叶熙看了莫高业一眼,收起笑容,开始解释:
“自我们发现遗书已经过去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我们可以假设,就算施良才写完遗书之后立刻割喉自尽,那他的死亡时间也不会早于半个时辰之前。
但是自我们发现施良才的尸体之后,至少已经超过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所以那封遗书,不可能是施良才写的!”
“会不会是天成楼的墨出现了问题?”莫高业再次提出疑问。
叶熙又看了一眼,老莫年纪大了,想问题似乎越来越谨慎。
成掌柜听到莫高业的问题,瞬间不高兴了,“我们天成楼的画眉墨品质一流,绝不会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
莫高业一听,低下了头,没有再说话。
“这么说的话,施良才八成是被人杀害的。”李源像是自言自语,不过所有人都听见了他的话。
此时叶熙又突然开口说道:“虽是如此,但有一点非常奇怪。”
“哪里很奇怪?”李源立刻问道。
“刚才我们曾经推测,这封遗书是在这个房间写的,可是我们来到案发现场的时候了门窗都是从里面紧闭的,那么有一个问题——那支用来写遗书的笔去哪了?”
李源和莫高业突然瞪大眼睛,不用说,刚才他们确实忽略了这一点。
叶熙没有理会几人惊讶的神色,走到施良才的尸体旁边,蹲了下来,神情凝重地说道:“还有一个地方很奇怪,刚才我看过施良才的尸体,根据尸僵的程度判断,施良才死了最多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李源露出疑惑神色,“那不就是我和老莫刚发现尸体的时候,难道那时候施良才刚死?”
“也有可能。”莫高业突然开口,“如果这样的话,就跟叶大人验尸的结果对得上。”
叶熙听到莫高业的话之后,站起身来,点了点头,说道:“毕竟我不是专业的仵作,也不一定验的准。”
叶熙说完,几个人陷入了沉默。
李源和莫高业见没什么事了,便带上手套,开始在房间内寻找线索。
他们寻找的重点是那支用来写遗书的笔。
不管那封遗书是不是施良才写的,那支笔都应该还在房间才对。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李源和莫高业牟足了劲,在房间内寻找线索。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施良才是被人杀害的。”成掌柜走到叶熙身边,开口说道,“可是我记得你在发现遗书之前,就很确定施良才是被人杀害的,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当然可以!”叶熙露出笑容回应。
面纱下的成掌柜,此刻似乎也在笑。
叶熙继续笑道:“首先一点,一个人选择自杀,多半会选择上吊、跳楼、切腹等方式,很少听说割喉这种方式。
而且死者直接把自己的颈动脉都割破了,这人临死前得有多大的决心,才能做到这样?”
“就这?”很明显,成掌柜听了叶熙的话之后,说话的语气不解中带了一丝不屑,“就算相对较少,还是经常听说有人自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