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虽然大多数时间是她在开启话题。
有一次,他问:“你是哪里人”
-“广东人”,"那你呢"
"我是山东青岛的“
巧了,刚好她和舍友在6月份开始讨论假期安排,因为天气真真是太热了,她们三个正在小红薯、飞珠上做攻略ing,于是她很兴奋地问他青岛有哪些推荐的好玩的地方,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和他多展开对话,提供聊天话题。
他真的很有礼貌,很耐心地介绍了一些,也说了他也没怎么去玩,还说了山东青岛近海遭历史最大规模浒苔侵袭,告诉她去了也可能看不到海了呢。
他很有礼貌,他的个子很高,他的名字很好听,这是目前她对他的印象。
但是他回复消息真的很慢,她在想:应该有很多女生加了他,或许才回复信息这么慢的吧。
但是可惜的是她是个遇冷则冷、遇热则热的人,她感到第一次被这样对待,她怯懦了。
但是他很特别,他不像之前加她的男生那样,一上来就要看照片或者发照片过来,他只字未提,似乎毫无兴趣。
她开始很关注他的朋友圈,关注他的动态,去听他分享的歌曲,去查找他打卡的店铺,开始了“放大镜女孩”模式,问他是不是喜欢喝咖啡,问他是不是喜欢露营······
有一次,他发了tape提问箱,不出所料,她点进去看了。里面不是很多回答,最早的是去年刚到大学,拍摄的学校的图片,有湖边的夜景,有课堂的随拍,有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她在这条tape匿名提问箱里,记住了他的专业课名称,还去官网查阅了他的专业。好像她开始更关注这个人了,这是她从未有过的心绪和体验。
她开始也频繁地发朋友圈,好像想分享的人只有他,但是又不能只分享该给他。其实啊,要是她是私发给他,故事那又会怎么样呢,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她选择错误的一环。
按下绿色post键,她将闺蜜给她拍的照片与朋友圈的好友分享,开心而又期待的,其实最想让之看见的人无非是他。他成了她近些日子的记挂,似乎一打开眼睛就是关于他,即使他们还没有见过面。
在她心里的他,日渐增长的是他的吸引力。
在朋友圈分享歌曲、在朋友圈emo,在朋友圈书写书评,时不时地发一组照片,但是他总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仿佛他讳莫如深。
冥冥中,好像他越冷漠,她越好奇。好像,几乎他的每条动态,她都“如视珍宝”,想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去更了解他一些,她好想见他一面。
-------------------------------------------------
一天,他推荐了一本书籍,很可爱的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根据销售大数据,在过去一年备受中国读者青睐,分列“Kindle电子书畅销榜”前三位。她在微信读书阅读过后上很感兴趣,看了过半,总有很多思绪,看到他的书评和观后思考,她也深有感触,和他的很多点都颇能共情,她也曾因家庭环境曾因小时候的经历等因素暂时性苦恼,形成了这样的性格。
其实,如果他们真的能轻松地简单地聊一下,可能他们会因为找到共鸣的朋友而熟悉,只是好像从始至终,他都没打算和她敞开心扉。
终于,她鼓起勇气,将自己阅读过程中记录的部分读后感复制了一段,想与他私下分享,在微信小窗上,看着发送出去的绿色方框内的文字,突然觉得好像发了篇小作文。她笑自己,她想起来舍友说的,千万不要给男生发小作文。
一语成谶。
【作者题外话】:“你坚定的走向我我就热烈的回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