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阿率领舰队逃回了巴伦,东西方的第一次碰撞以欣朝的胜利告终。所有人都明白,这次战争只是第一次,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郑拓率领舰队返回了太平岛军港,自己也回到西京进行了有关这次战斗的汇报。
“巴伦国舰队船坚炮利,好在我军指挥得当,才能取得此次战斗的胜利。如果双方摆开架势,胜负未知。”
对于此次海战的胜利,郑拓心知肚明。如果拖阿不是准备不足,自己未必能够取胜。
“郑大人不宜妄自菲薄。不论如何,胜利的是我们欣朝,在气势上,巴伦已经先失一阵。”
“丞相所言极是。此次胜利,爱卿当记头功。”
“陛下,臣不敢居功。虽然胜利,可也是惨胜。臣实在是惭愧至极。臣以为巴伦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再次兴兵来犯。”
“依爱卿的建议,又该如何?”
“巴伦距我欣朝,路途遥远。他们若是想要侵略我朝,势必会找个落脚点。而孟加就是他们最适合的中转站。”
“依爱卿的意思是他们若是再次兴兵,首先会夺取孟加作为他们的落脚点?”
“臣的意思便是如此。此次拖阿之所以会冒险突围,也完全是他们所携带的给养已经不多,再不突围,恐怕将无法返回巴伦。”
“郑将军的看法臣完全同意。如果我们要进攻巴伦,也是一样,必须以孟加作为中转。所以臣建议在孟加驻军。”
“此事还需孟加国王同意才成。”
“臣觉得即便我们不提,孟加国王也会主动提出。毕竟五国联军全军覆没,孟加已是一座空城。如果我们不派兵驻守,巴伦进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占领孟加。”
“既然如此,还是等孟加人自己提出来吧。如果过段时间他们还未提出,朕再派出使节与他们磋商。”
陈子昂与郑拓相偕走出大殿。
“郑大人劳师远征一路辛苦。”
“有劳丞相费心,下官为国尽忠,并不觉得辛苦。”
“话虽如此,可是大人还是要多加注意身体。薛大人前车之鉴,万事不可太过操劳。”
提起薛让,陈子昂长长的叹了口气。
“大人放心,下官会注意的。反倒是丞相,下官觉得与上次见面相比,丞相明显有些苍老。”
陈子昂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的面庞。
“不知为何,最近总是少眠多梦,所以才会精神不济。”
“丞相尚处壮年,身体定无大碍,稍稍调理便是。”
两人又聊了聊欣朝的国事,便各自散去。
又过了些时日,孟加国王果然派人向李泽宇呈上国书,请求欣朝驻军保护五国,而且言辞非常恳切。
孟加此举正中欣朝君臣的下怀。
郑拓自告奋勇,请求率军前往孟加。
郑拓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于是郑拓便被李泽宇派为征西将军,率领水师进驻孟加。
临出京城前,陈子昂罕见的亲自送别了郑拓。
看着郑拓骑马逐渐远去,陈子昂久久不愿收回目光。不知为何,一股苍凉之情油然而生,让陈子昂久久不能释怀。
郑拓率军抵达孟加,受到了孟加人民的热烈欢迎。
深知自己身上担子沉重的郑拓未做任何停留,便开始了布置防线。
孟加原有的城墙被郑拓下令加固,城墙上架起了欣朝新铸造的火炮,每日郑拓都会派出军舰出海巡逻。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巴伦的舰队前来进攻。
逃回巴伦的拖阿虽然兵败,可是巴伦国王听完他的陈述,并未觉得拖阿有何过错,相反,他还对拖阿大加赞赏。
而对于孟加的背叛行为,巴伦国王愤怒不已,发誓要采取报复行动。
拖阿却上书阻止了巴伦国王的冲动。
拖阿的理由非常的充分:时机不对。
“出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我军新败,士气低落,加上远离本土,所以暂时不宜出战。”
巴伦国王采纳了拖阿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可是在他心中却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巴伦国王登上王位以来,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短短数年就征服了所有的王国。如今对于同样强大的欣朝,这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一定要将欣朝征服。
对于李泽宇也是一样。
不论是西部番国,还是南海诸国,欣朝的每次出征最后的胜利者都是欣朝。对于巴伦,李泽宇也同样势在必得。
孟加之战后两个月,拖阿上书巴伦国王请求出兵欣朝。
巴伦国王同意了拖阿的请求,这次巴伦国倾巢而出,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
作为统帅,拖阿选择了一条与以前不同的进攻路线。
廷加。
考虑到欣朝有可能派兵进驻孟加,所以拖阿决定兵行险着,绕过孟加,从廷加登陆,直接进攻欣朝的本土。
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选择。毕竟从巴伦到廷加,要多走许多航程,而且海上情况不明,可谓凶险异常。
可是拖阿力排众议,不顾手下将领的反对,将主攻的目标还是放在了廷加。
此时欣朝的君臣还蒙在鼓里。
拖阿率领舰队扬帆起航,直奔廷加而去。
此次拖阿带去战舰二百余艘,舰上还有巴伦最精锐的重装骑兵,一场战争史上最大的战争就要上演。
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拖阿进攻的郑拓,始终不见巴伦舰队的踪影,这让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难道自己的判断有误,巴伦偃旗息鼓不再有进攻欣朝的想法?
郑拓命人找来一张航海图,终日研究,终于让他发现了一条可以绕过孟加的航线。
从廷加出海向北航行两日然后一路向东航行便可抵达巴伦,这一发现让郑拓吃惊不已。
他立刻将自己的这一发现汇报给了朝廷。
接到郑拓军报的欣朝群臣觉得郑拓的言论太过惊世骇俗。如果按照郑拓的言论,巴伦的舰队要多航行两月才能抵达廷加。
如何取舍,这让李泽宇陷入了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