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宁策请种师中,姚古等人,前往府衙议事。
宁策骑着爱马照夜玉狮子,身边则是娇小美丽的耶律普速完,杨志,武松,杨再兴等将簇拥身后,
宁策今日一袭青衫,里面穿着护身宝甲,看起来温文尔雅,玉树临风,
经过几日赈济,太原城中的百姓,已经开始恢复活力,虽然他们还是瘦骨嶙嶙,但已经不再像是宁策刚进城时看到的,颤颤巍巍,一阵风都能吹倒,饿得有气无力的样子。
百姓们接连喝了两天粥,胃肠已有所恢复,今日粥棚不但依旧有粥,还添加了热气腾腾的肉汤,吸引了大批百姓前来。
这些肉都是来自被打死,打伤的金兵战马,倒是让太原城的老百姓,饱了一番口福。
看着这座慢慢开始恢复生机的古城,宁策心中,也是十分欣慰,
肉汤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来,嘈杂的人声,拥挤的人群,演绎着无数人间烟火,
宁策微笑着望着这一切,
暗想若不是自己前来,待到太原城被攻破,城中百姓,肯定会成为金兵泄愤的刀下亡魂。
能拯救这么多人的性命,自己千里迢迢来此,也是值了。
片刻之后,宁策来到府衙,
王禀早带着种师中,姚古等人,在大门口等候,
看到风度翩翩的宁策,与娇艳动人的普速完,王禀等人,脸上不禁露出赞叹之色。
王禀
含笑上前,“镇北王与公主,郎才女貌,真是一对璧人,贤伉俪联手对敌,大败金兵的故事,来日必成一段佳话。”
耶律普速完是北国女子,行事落落大方,笑了笑便对王禀道:“王总管谬赞了,以区区三千胜捷军,坚守太原二百六十余日,总管今后也会青史留名。”
王禀听了,不禁哈哈一笑,望着宁策笑道:“王爷真乃有福之人,能得到西辽公主如此垂青,
早就听闻西辽公主普速完,文武双全,乃是惊才绝艳的人物,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宁策哈哈笑着,也下了马,然后带着普速完以及众将,在王禀等人的簇拥下,走进府衙。
众人坐定,除了普速完因身份尊贵,坐在宁策身边外,其余杨志,武松,姚平仲,折彦质等将,都只能站在一旁。
众人目光,自然而然望向坐在最中间的宁策,
想听听这位所向无敌的大宋名将,如何应对勤王之事。
从目前形势来看,金国西路军兵败,完颜宗翰被俘,大宋在战略姿态上,极为有利,只要守住汴京,然后太原这边再出兵断金人的后路,
吴乞买弄不好,就要被大批兵马,包围在大宋的腹地,被瓮中捉鳖。
宁策尚未开口,却见姚古率先起身,对宁策拱了拱手,
“末将接到官家旨意,得知京师被围,心急如焚,夜不能寐,
末将打算即日起兵,前往京师
救驾勤王,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王禀,种师中等人闻言,皆是一怔,
这时折可求也站起身来,
“末将也是昨日接旨,也是急得一夜未眠,末将愿随姚古一起,前去救援京师!”
王禀,种师中两人闻言,顿时便有些愤怒,
宁策则是脸色平静地望着两人,表情有些深沉,这让折可求,姚古两人,不禁心中有些惴惴。
按道理讲,宁策统辖秦凤路,折可求,姚古两人,应该听其调遣,
但另一方面,皇帝确实又是单独给折可求,姚古两人下旨,命他们速速率军勤王,
所以这两人主动提出离开,也有充足的借口。
为了能成功离去,姚古昨日想了很多,也准备了许多说辞,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
宁策只是略一思忖,便答应了两人的要求,
“可以,你二人既然想去,那就去吧。”
自知已经与宁策撕破了脸,折可求,姚古两人,也无意多留,当即以兵贵神速的借口,匆匆离去,宁策并不强留。
场中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王禀想了想,便招来手下,附耳低声嘱咐了几句,那人连连点头,匆匆离去。
种师中起身,先招手唤来翟进,而后对宁策道:“老夫手头还有三千骑兵,王爷前去勤王,必定能用得上,这三千骑兵以及翟进,老夫便交给王爷了。”
眼
看种师中如此仗义,与姚古等人,形成鲜明对比,宁策一时间,心中也很激动。
当即道:“把骑兵给本王,老将军难道不打算去勤王了么?”
种师中重重咳嗽了两声,身躯微微有些颤抖,“老夫年岁已高,对功名之事,早就看得淡了,
再者此一时,彼一时也,
朝廷下旨时,太原尚未解围,
如今金兵西路军覆灭,完颜吴乞买孤军深入,实乃取死之道,老夫留在这里,以逸待劳,断敌后路,岂不比千里驱驰,劳师远征要强得多?
有王爷去汴京,金兵必破,也不多老夫这一支兵马。”
宁策暗想这老将,经历了太原的生死之战后,好像是想明白了。
不再刻板地执行接到的旨意,而是开始凭借自己的直觉和判断行事。
实际上,宋朝的国力比金兵强很多,宋金之战,原本未必会输,大宋有很多能改变战局的机会,但都由于朝廷或官家的原因,给错过了。
首先是情报失误,对金兵入侵没有做充足的准备,完全没想到,导致很多重要关隘,都没有派遣精兵良将,结果被金兵轻易得手,如入无人之境。
然后得知太原被攻击的消息时,当时宋徽宗非常重视,派遣了三路大军前去救援,
但皇帝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派遣驻扎在朔州的边军主力,孙益率领的朔州军,也去救援。
朔州军战力极强,派
他们去没什么问题,但战略指挥有问题,
当时完颜宗翰倾巢而出,大本营云中一带,十分空虚,只有老弱病残把守,而孙益所在的朔州,恰好与云州距离极近,而距太原很远。
当时孙益的手下就提醒他,说咱们离云中近,完全可以去进攻宗翰的老窝,采用围魏救赵之计,来解太原之围。
这比咱们千里迢迢跑去救太原,要有把握的多,并且金兵是骑兵,咱们是步兵,等咱们疲惫不堪地赶到太原,金兵早就以逸待劳,养足精神准备和咱们打仗了。
孙益也赞同手下的意见,但是他说,去太原是皇帝的旨意,不能违背。
于是孙益不顾劝阻,强行出兵去救太原,最终被金兵打败,
这就是北宋朝廷的一个弊端,将领必须依照枢密院和朝廷的命令行军,打仗,更早的之前,宋太宗赵光义甚至给军队发阵型图,里面列出各种阵型,要求将军根据战场情况,然后在阵型图中,找对应的阵型迎战敌军。
须知战场行事,瞬间变化万千,哪有一成不变,按照图纸打仗的道理?
所以孙益和手下,都知道这时应该围魏救赵,去打云中,但他想要这么做,必须派人上报枢密院,枢密院批准后,他才能这么做。
当时古代,既没电话,也没网络,等孙益派人赶到京师枢密院去请示改变战术,恐怕仗都打完了!
如此刻板僵硬的制度,岂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