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汴京城中,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宁策的事。
汴京乃是天子脚下,官员多如牛毛,有句话叫做,不到汴京,不知道自己官小。
这里的老百姓,消息也是最灵通的。
某处酒馆中,百姓们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宁大人为郓州的百姓请命,把西城所的恶政都给废除了,还把李彦那奸臣给狠狠打了一顿。”
“打得好!西城所吃人不吐骨,早就该收拾了,李彦也是个大奸臣,宁大人打得好,打得好啊!”
“只是话虽然这么说,但宁大人也是惹火烧身,听闻昨日官家一道旨意下去,命宁大人速速前来汴京请罪。”
“这……,李彦这奸臣,居然得到官家如此宠信?”
“真是个昏君!”
“慎言!”
“这有什么?在下听闻,宁大人也是如此说的。”
“啊?宁大人也这么说?”说话之人,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此举岂不是得罪了当今圣上?”
“这昏君敢做,还怕咱们说么?”
一人神秘兮兮地凑过来,“你们不知道,宁大人现在麻烦大了,不仅仅是打了李彦,我可是听说,统安城一役,刘法将军原本中了西夏人的计策,被西夏人埋伏,我军大败,
幸好在这时,宁大人及时出手,率领八百悍卒,千里奔袭,关键时刻对西夏晋王察哥的中军,进行决死突击,方才挽回败局。”
“只是宁大人并不居功自傲,而是把功劳让给了刘法和朱定国两人,却没想到,此事被小人举报,如今已经上达天听,官家得知此
事后,震怒不已。”
众人闻言,顿时都是大吃一惊。
“统安城之战,宁大人也有参加?”
“把功劳让出去?不太可能吧?”
“这……,几位客官,在下对宁大人的事迹很感兴趣,尤其是统安城之战,却不知客官可否为在下详细说一说此事?”
几个客人正说的眉飞色舞,隔壁桌一名年轻士卒,放下手中的馒头,站起身来,拱手问道。
几个客人讶然看去,却见这士卒衣着朴素,粗布衣衫上,打了好几个补丁。
此人身材魁梧,英气勃勃,只是两只眼睛,看起来好像一大一小,此刻他面带和蔼笑容,望向几名客人,显得彬彬有礼。
在他身后,还有几名同样年轻的士卒,也是充满好奇之色,望向这边。
被询问的老者,摸了摸胡子,当即呵呵一笑。
“此事,也没什么秘密的。”
“据老夫听到的消息,得知官军即将对西夏用兵之事后,宁大人料到西夏兵必有计谋埋伏,心急如焚,由于事关紧急,宁大人当即点起麾下八百学生兵,从襄州出发,花了二十日,长途奔袭,千里迢迢,赶往西北。”
年轻士卒闻言,跟他那几个同伴,顿时脸上皆都露出震惊之色。
“这么快?”
“战马如此金贵,他手下居然有八百精悍铁骑?”年轻士卒讶然问道。
老者闻言,又是自傲地一笑,斜了年轻士卒一眼。
“八百铁骑?哼,宁大人带的是步兵!”
此言一出,年轻士卒脸上当即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这……,老丈莫非是弄错了
吧?襄州到西北,至少两千里地,没有骑马,只靠步行,二十日如何能到?”另一名年轻士卒站起身来,拱手抱拳问道。
老者冷哼一声,“怎么?老夫的话,你们不相信?”
“老丈误会了,我等并无此意,只是……,日行百里,此举实在令人震惊。”年轻士卒沉吟着说道,随即,他回顾身后同伴,“王贵,此事你怎么看?”
被唤做王贵的士卒摸着下巴,沉吟道:“若是咱们弟兄几人,日行百里,倒也不在话下,只是宁大人手下八百士卒,人人皆有如此之能,这就太让人震惊了。”
“小弟也是如此想,”另一年轻士卒站起身来,“岳大哥不必疑惑,正因宁大人手下都是如此精锐,所以才能一战之下,轻易击败西夏大军啊。”
被称为岳大哥的年轻士卒,点了点头,“汤怀,你这话,说得有几分道理。”
老者望着眼前士卒,抚着胡子,呵呵笑着,“说了这么半天,老夫还未请教小兄弟的大名?”
年轻士卒当即拱手抱拳,“在下岳飞,汤阴县人士,这几位是在下的兄弟,王贵,张显,汤怀等,我等皆是军中普通士卒,听闻宁大人的战绩,一时好奇,便出言询问。”
老者含笑点头,想了想,便说道:“老夫绝非夸大其词之人,老夫邻居,正在兵部任职,此事乃是他说的。”
“宁大人统率八百士卒,杀到西北前线,恰好碰见官军被西夏军杀败,刘法将军也折断了双腿,困在战场之上。”
“此刻我军早已兵败如山倒,但
宁大人毫不畏惧,毅然率领八百忠义之士,奋勇杀向强敌,宁大人亲自上阵,身先士卒,率领手下,一举破敌,立下不世之功。”
岳飞等人闻言,脸上均是露出了敬仰之色。
“不顾自身安危,深入敌境,以寡击众,立下赫赫战功,宁大人此举,真乃我辈楷模也。”汤怀赞了一声。
岳飞也是点了点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宁大人,是个好官啊。”
一旁的王贵却是叹了口气。
“听闻宁大人如今遭到奸人陷害,被官家急招进京,只怕凶多吉少。”
岳飞等人闻言,顿时也是心中沉重。
老者回顾左右,却又对众人低声道:“刚才老夫所言,皆是朝廷机密之事,你等听听就好,千万不要外泄,连累了老夫的邻居啊。”
众人齐齐点头,说道:“老丈放心。”
就在这时,到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不少人起身,出去看热闹。
岳飞见状,心中疑惑。
急忙扯住一个往外跑的汉子。
“这位小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汉子急忙挣扎着甩脱了岳飞。
“宁大人进城了!你们还不知道?”
宁策进城了?
岳飞回顾左右,看了看王贵汤怀等人,几人脸上,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而此刻,
汴京城的街道上,
宁策一身青衫,满脸的风轻云淡,带着几人,不紧不慢地走在汴京的街道上。
张宪紧跟在他的身后,两个农夫模样的老头,粗手大脚,抬着一个大圆木桶,还有两名士卒,挑着扁担,篮子里的东西用粗布蒙着,看不出里
面是什么,但是十分沉重,把扁担都给压弯了。
百姓们纷纷地聚集来此,站在街道两旁,望着宁策,脸上都是钦佩之色。
镇定自若神情下面,宁策其实很紧张。
他此番进京,冒了很大风险,但他权衡之下,还是毅然来此。
感受着周围传来的善意目光,宁策心中稍显安慰。
李彦被打,含恨离去后,宁策当即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由于之前已经统一了认识,关于宁策接下来的行动,几名下属,各有不同看法。
杨志建议宁策马上给朝廷上书,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禀报官家,以求得到官家的谅解和支持。
但鲁智深以为,宁策先是打了李彦,又当众骂皇帝是昏君,与宋徽宗之间,可以说矛盾已经形成。
这不是一份奏折就能解决的事。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鲁智深建议宁策,禀报朝廷后,静观其变,若是朝廷斥责宁策,甚至贬去宁策官职,宁策可索性带着手下人马,反上梁山!
经过几年励精图强的发展后,积攒钱粮,伺机争霸天下。
这是鲁智深的想法。
他认为朝廷已然腐朽,奸臣当道,宁策不该对朝廷抱有幻想。
杨志则认为应该尽量与朝廷达成妥协,聚众上山,只是下策中的下策。
至于史文恭,则认为官家只是被小人蒙蔽,他认为宁策应该尽量争取朝廷和官家的谅解,若非无路可走,不可轻易反上梁山。
宁策思忖良久后。
最终采纳了史文恭的建议,
于是李彦走后的次日,宁策也是带人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