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简儿这不像是在撒谎,这宋老爷子摸了摸下巴犹豫了一下,倒是他后面的那小丫头在那闪着星星眼狂点头。
关晌,宋老爷子才道:“也好,不过小家伙,咱这话可在前头,这没经过我同意,任何情况都不许出手明白了吗?”
终于看到事情有了转机,那丫头差点没乐得蹦起来,哪还会不答应,乐得这丫头丢一下句,“我去准备一下。”转身就不见了人影,瞧那动作快得跟一小闪电似的,刷地一下就没影了。
“这小家伙!整个跟猴似地……”望着那飞快消失的背景,宋老爷子忍不住武口嘟哝了句,然后又忍不住再度失笑摇头。
“算了,不理她了。对了简儿丫头,还没给你介绍这几位呢。”宋老爷子手一引,“宋浩明,宋宁远,算是我家晚辈,简儿丫头你直接叫名字就好。还有,这位是甄老板,是圈子里的一位老友。”
说完宋老爷子再比了比简儿的方向,“这丫头叫宋简儿,可别看她年轻小,那眼光可是这个,而且还有大运道,大伙以后多亲近。”宋老爷子比了比大拇指,夸耀意味十足。
“还有刚才跑出去那个,姓赵,叫赵静,”宋老爷子接着道,“如果有可能的话,简儿丫头晚上你帮我盯着点她。”
“我?”比了比自个,简儿有点奇怪地道。
“对,你们年纪差不多,应该会有话聊,你帮爷爷我多跟她聊聊啊!”最后那个“啊”形成了一个上挑的尾音,简儿甚至从中听出了一丝谄媚求助与讨饶的气息。
简儿眉一挑,八爷步一迈,坐到了旁的椅子上,一句话也没说,拿起桌子上的茶就品了起来,像是品着极品大红袍一样,那个专注啊!
叹了口气,宋老爷子知道如果自己不把话说清楚,面前这小狐狸似的小丫头那绝对是不会轻易松口的了,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越来越难缠了!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如果简儿不应的话,今晚那赵家的小丫头要真犯起“病”来自己晚上那还看看东西了。
原来这个叫赵静的女生是宋老爷子一位至交好友的外孙女,这位呢因为父母那是在国外工作,所以自幼那是跟着父母在国外长大,别看这位说话听不出来,可是用宋老爷子的话来说,这位就是一“香蕉人”也就是外表还是黄的(Z国黄种人),内里全变白色(白色人种)的了。
可问题是这丫头偏偏继续了他好友那一根筋的拗性儿,脾气那叫一个强哟!
赵静那是自幼的优秀,勤学,好问,可问题就是这丫的实在太过勤学好问了,这勤学好问得都已经快让宋老爷子受不了了。
这事儿起因还得从宋老爷那位好友过寿说起。
那老爷子过寿那会正赶上这位赵家姑娘回国,想想看,这因为随着父母在国外,这多年无法承欢外祖膝下,这老爷子过寿这姑娘能不想给自个姥爷淘个讨喜的礼物?老爷子喜欢啥呢?那还用问,跟宋老爷子一圈子里的老头哪个不对这古玩好两口?所以这姑娘就决定了,亲手给这老爷子淘一个好古董!算是她对老爷子的孝敬之意。
可是啊,这东西倒是选着了一样,但是呢,这姑娘对这古玩行当里的东西还真不太了解,怕买着了假的,这要是买了假的钱花去了那还好说,人不差这个,可问题是要是花了大钱给自个姥爷寿宴上送上了一闹心的那不膈应嘛,可这送礼吧总不把收礼人带着去给她掌眼吧?于是无奈之下小姑娘就求到了宋老爷子头上。
当时人小姑娘可说了,这东西她是看好了,瓷器(这是小姑娘她姥爷最喜欢的那个古玩种类,投其所好嘛)!三国时期的(绝对够历史悠久)!制作精美(小姑娘嘛,都爱那些个外表好看的)!只要宋老爷子看了觉得没问题她就下手买!
当时宋老爷子就想了,这难得人小姑娘一份孝心,这忙他得帮,于是老爷子就跟着去了,这一去,一看那东西,好么!宋老爷子的汗当场就下来了,望着赵家姑娘的眼神当场就不对了,这丫头,这,这是坑爷啊!这还好找他给看了,要是这丫头直接将东西买下来,在老友的寿宴上那么一送,那乐子绝对大发了。
小姑娘看中的是一个青釉瓷瓶,瓶身通高45厘米,口径大约在11厘米左右。瓶体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通体施有青釉,釉色纯净。而且此瓶在制作中采用了塑贴、模印等装饰手法,使其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准。
瓶子也贼漂亮,这瓶体上部正面塑有三层飞檐高楼,那高楼精细得哟,就瓦片儿都细细勾勒出来了,四周塑造有各种飞禽、家畜等动物的形象。瓶体其余三面共有八名乐人持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瓶子的下部的大罐疏朗地帖有猎人、狗、鹿、猪、鱼、龟等形象,与上部密集的堆塑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颈腹相交处还竖有龟趺驮碑一座,碑铭为一段祈求富贵长寿的文字。
这瓶子的构思极为巧妙,制作精细,可以说是反映出了三国时期制瓷工艺在成型技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无论放在哪那都是顶级的藏品。
如果换个时间,这玩意送出去,绝对可是让那老爷子给乐得十天半个月睡不着觉,邀请上一大群好友一显摆显摆。可问题是,呵呵……,这会的宋老爷子有点哭笑不得了,迟疑了一下,老爷子转过身来问这赵家的小姑娘了:“赵家丫头啊,咱问你个事啊。”
这赵静还纳闷呢,这老爷子到底看没看好啊,如果是真的咱当场就拍板买下来,如果是假的,咱再找就好了,多简单的问题啊,这还问个什么事啊。
不过这会她不有求于人嘛,也不敢回嘴,就陪着笑脸道:“宋爷爷,你问。”
“丫头啊,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清了清嗓子,宋老爷子问道。
“古董!”斩钉截铁两个字。
宋老爷子脑门一紧,只觉得自己的手直犯痒痒:“我的意思是,你知道这具体是什么古董吗?”
赵静眨了眨眼,这有分吗?古董不就分真假就好了吗,还有什么具体不具体的吗?
不过这小姑娘也不敢不答啊,就现学现买了,下面的那些话还是她之前刚从人家卖家那听来的呢:“这是三国的青釉瓷瓶,制作精美,大开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多的小姑娘一下也记不住,只是听着这玩意精美,如果是真的那就绝对是好货就对了。
宋老爷子的嘴角抽了抽,好抽象的回答。
抹了抹头上那看不见的汗珠了,宋老爷子开了口:“没错,东西是三国的,绝对的大开门,而且这个瓶子就像你说的制作精美,放谁手里都是宝贝,”听到这里,小姑娘眼睛一亮,正准备手一拍决定买下呢,宋老爷子又继续说了。
“这个各类的瓶子啊它的塑造的题材虽多却无琐碎之感。各种造型寓巧于拙,着重表达内在情趣,将天上人间、神话现实揉合在一起,既现实又浪漫。可以说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地主庄园和江南水乡的景象,因而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小姑娘的眼睛更亮了,这评价高啊。
但下面宋老爷子接着说下去的话可就被这小姑娘给吓坏了,真的吓坏了,吓得小姑娘的脚差点没软直接给趴到地上去了。
你猜猜,宋老爷子到底说了什么?
第434章 没文化真可怕与扫盲
“赵家丫头啊,”宋老爷子正了正脸色,问道,“你有没跟店家说清楚你要买这瓶子是干嘛用的?”
赵静一呆,这有什么关系吗?小姑娘反应也挺快,就在这里她已经意识到这情况似乎有点那什么不对路了。不过这小姑娘倒也挺实诚的,没把事儿赖到人家卖家身上,只是老实地摇了摇头,“没说,我就说了我要买一古董,要精致、漂亮点的,而且年头绝对要够悠久,我会请行家帮看,只要东西没问题,要价合适,那钱绝对不是问题。”
一听这姑娘这话出口,宋老爷子只觉得自己的脑门都大了三圈,瞧这话说得哟……,老爷子都有想掩面装做自己不认识她,要不是这姑娘还知道提“年头”两字,之老爷子还以为这姑娘这是打算买小姑娘穿的小裙子呢。忽然间老爷子对自己的老友抱上了十二万分的同情心,养出这么一闺女不容易啊,特别是像他们这样可以称为收藏世家的人有养出这么一闺女实在“太不容易”了!
不过,宋老爷子还是很快转向了卖家,朝他点了点头,表示感谢,这位的报价虽然坑了点,但也不算坑得很离谱,而且也没给那赵家的“小白”姑娘拿那些个“一眼假”的东西来忽悠,算是有良心了。而且也怪小姑娘自己也没跟人说清楚这东西是拿来做什么用的,所以人家把这瓶子拿出来也算合乎要求,也怪不到人卖家头上来。
这时卖家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了,虽说宋老爷子没认识他,可是这位卖家却是认识这老爷子的,毕竟S市说大不大,说小呢那也不就,收藏圈子就这么大,圈子里普通人之间可能会互不认识,可是处于圈子中顶层的那一小撮人却肯定会为圈子中的人所熟识。
虽不知到底是个什么回事,但是卖家倒也没有过份担心,毕竟他东西在这里,这东西那是绝对的正。虽说要价高了点,但不是有句话嘛,那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这做生意的谁不想多赚两个子儿?谁也说不出他的不是来。可是这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宋老爷子,莫不是这里有什么不妥?”
赵静,赵“小白”姑娘也猛点头,对啊,这有什么不妥吗?一双大眼眨巴眨巴地,满脸无辜的样子。
“这是这小姑娘买给她家姥爷过寿用的,小姑娘的姥爷估计你也认识,也是咱圈子里的人,就是文老爷子。你说有没有不妥?”宋老爷子道。
简单的一句话,赵静还是没太搞得清楚情况,可是这卖东西的可就醒过神了,哎哟我的滴个妈妈哟,小姑奶奶喂,您买东西前咋不把话说清楚讲明白啊,要是知道东西是您买给长辈过寿用的,再怎么滴咱也不可能给您拿这玩意儿啊。
于是当场这位就忍不住失声叫道:“我说姑娘喂,我叫您小姑奶奶还不成吗?这,这,这之前您咋不早说哩。您,您这不是坑我吗!”
这文老爷子谁不知道啊,在这S市收藏圈子里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啊,名头不在这宋老爷子之下,可以说也是一位在S市收藏界跺一跺脚地就得跟着震三震的人物。如果让他老人家知道了,自己居然给她外孙女推荐这玩意儿给他当寿礼,那后果……。虽说这事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但是有些事不是你一句“不知道”就可以说得清的。
“那个,宋老爷子,您看这事办的,我真没那意思,我这是真不知道,要是知道我……”这卖家那是急得有点子抓耳挠腮了,这语无伦次的朝宋老爷子解释着。同时这位心里那也是黄莲水直冒啊,连嘴巴子也是苦的,哎,今天的事给弄得,哎!简直没法说了。
“得了,还好这东西没送出去,也没造成什么坏影响,这事啊就到此为止吧。”摆了摆手,宋老爷子示意这卖家不用再解释了,其实这事啊跟这位实在关系不大,也是赵家这小丫头自己没说清楚而已。
同时宋老爷子心下也在苦笑,他终于明白自家老友文老爷子为什么老是感叹他那外孙女呆在国外都成“香蕉人”了,这样的错误发生在像他们这样的书香世家、收藏世家,这要传出去被外人知道了非笑掉大牙不可。
“宋爷爷,这到底是个什么回事啊,你们倒是说清楚啊,我这还一头雾水的。”赵静再也忍不住了,矇眬中她已经知道自己这绝对是做错事儿了,于是急忙追问道,“难不成这瓶子有什么问题?可刚才您不是说了这玩意儿是真的没问题吗?而且这年代也是到了的,做得还那么漂亮,到底哪里不好了?”赵静忍不住用异样的眼光望了这瓶子一眼,
还不等宋老爷子开口呢,这卖家倒是苦笑了一下,自己给小姑娘把原委给讲了:“姑娘喂,咱这个瓶子倒真没问题,就像你说的,制作精巧,可问题是如果你把这个瓶子在文老爷子的寿宴上送出去的话,就会出大问题了!”
“出大问题?只要没送假货那还能出什么问题。”这位这是真不明白。
卖家望了望宋老爷子,他是真不知道怎么跟这小姑娘说了,这位完全是外行中的外行嘛。
“丫头你可知道,这瓶子是属于随葬品……”宋老爷子摇了摇头,开口给赵家小姑娘扫盲,同时感叹,这没文化有时候真的挺可怕(赵静抗议:谁说咱没文化,咱可是十八岁就拿到硕士毕业文凭的高材生,而且还是全科A+,这多难得你知道不?)。
“这个我知道,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老爷子手上那些个抱着不放的宝贝有几个不是从坟坑里给挖出来的,还有一个还是被死人给咬嘴里的,他不也嫌脏,成天爱不释手地摸着玩。”对此小姑娘并不以为意。
“那是含蝉,不一样。”宋老爷子忍不住抗议,要知道文老爷子手中的那枚带沁含蝉就是他也眼红的宝贝,他想还想不来呢,这丫头居然还敢嫌。
“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从死人坟坑里挖出来的吗??”赵静还是有点儿不以为意,在她的感觉中还是觉得只要不是假的,那一切都没问题了。
“是,它们都是从死人坟坟里挖出来的,可是他们所代表的意思可差远了。”望着赵静那不以为然的样子,宋老爷子不满意了,“丫头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赵静摇了摇头,有点迟疑地道:“就算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但是同为随葬品,那应该都差不多吧。”
“差不多?这两个可差远了!”宋老爷子没好气地说,“虽同为随葬品,但是含蝉是放置于往生之人的口中压舌用的,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但你知道你口中的这个瓶子又是干嘛用的吗?”
“干嘛用的?”迟疑了一下,赵静给出了一个最安全的答案,“装东西用的。”
宋老爷子都差不多给这位气乐了,装东西用的,还真是个好答案。
“那你知道这是装什么东西用的吗?”宋老爷子追问了一句。
“不知道。”赵静摇了摇头。
“不知道就听着,我仔细给你说说这个,顺便给你扫扫盲,让你也明白为什么这玩意儿绝对不能当成寿礼送。”抿了一口水,宋老爷子才道,“虽说同为随葬品,但是这瓶子却是件冥器!这个瓶子叫魂瓶,也称魂魄瓶、五罐瓶、五孔瓶、五谷瓶等。”摸了摸瓶身,老爷子才继续道。
“至于魂瓶陪葬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什么是支配这种习俗的原初观念,魂瓶的造型及其堆塑构图等又有什么象征意义,等等,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停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宋老爷子这才继续说。
“在唐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魂瓶习俗发端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因谏周武王伐纣无效,遂遁入首阳山隐居,立誓不食周粟,最终双双饿死。家乡父老将两人遗体安葬时特地把“粮罂”、“五谷袋”等放进墓中,以抚慰饥饿的亡魂,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礼仪。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引录,此事在王肃《丧服要记》里就有记载,春秋时,鲁哀公为其父举丧,孔子责备他没有在陪葬物中放进五谷囊,哀公辩解道:“五谷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为?”说明这种礼俗在春秋时就已流行,并且为孔子所赞同。”
“还有一种说法,有人以为魂瓶之俗虽未必创自伯夷、叔齐的葬事,但它源起唯恐亡魂饥饿的观念,这种说法是有考古成果证明的。考古资料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有把谷物、鱼肉等装在陶器中陪葬的做法,迄至商周已成为传统。大约到秦汉之际,这种专供魂食的粮罂、五谷袋等,又发展成仿照实物特制的“陶仓”,几乎在所有已经发掘的汉代墓葬中,都有这种“陶仓”出土。陶仓内装有小麦、稻、粟、大豆等谷物,有的还写上名称及象征性的数量,如“大麦屑万石”、“豆万石”等,以示储藏丰富。”
“这魂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态。这种习俗的观念依据,就是人死后灵魂不死,在冥间仍需饮食,生者得为死者备好食物。这不惟体现生者对死者的关切之情,也是安抚亡魂防其再来阳世扰害的自保措施。“魂瓶”之称,亦由此义得名。”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魂瓶并非像粮罂、食罐那一类供给死者在冥间使用的生活用品,而是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寄托了抽象无形的信仰,体现了巫术、神话与宗教的俗用趋向。从魂瓶的器型讲,它是一种收魂的巫具。以中空的自然物如竹管、牛角、骨头等用于收聚灵魂,本是世界各地皆有的巫法,陶瓷魂瓶则是随着文化的演进而出现的人工收魂巫具,其罐口与肩部的凿孔,用作亡魂出入的门户。从魂瓶的图像堆塑看,其构图立意本出于上古神话中“仙岛神山”的图演,而魂瓶的功用也正蕴藏在这些图像中,就是通过那些孔道,把亡魂打发到“极乐世界”去,而不对生人作祟,从而达到安魂佑生之目的。”
“但是相反,也有人认为魂瓶的本义应该是“镇魂瓶”,是巫觋施法镇墓的法物,即把死者灵魂收镇于瓶中,免得它蹿出来作怪。有些墓葬和遗址中常发现陶瓶上有朱书的“镇墓文”或符篆、封泥,均反映了这种意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魂瓶以五谷命名,取五谷之形,上书五谷之字,内置五谷之实,反映了中国农业民族的生命观和以谷祭魂、安魂的信仰习俗,这种信仰可能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蕴藏着谷物是维系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是祭神之物、具有驱鬼避煞功能、可用于招魂等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是生命延续与再生的象征。”
说完这一大串话,宋老爷子停了下来,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现在赵家丫头你明白这玩意儿为什么不能送了吗?”
“明,明白了。”其实在赵静只听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脚软得不行了,两眼有些发直,老天啊,这还好自己请了宋老爷子来帮着掌眼,否则自己差点就真的闯下大祸了。这丫头差点恨不得给自己一下,老天爷哟,如果自己真的在姥爷的寿宴上把这玩意儿拿出来的话……
老天爷,怪不得刚才那卖家会呼老天,这会赵静也想次效仿了,在姥爷的寿宴上将这玩意儿拿出来那不就是在诅咒老爷子早登极乐嘛。想到这里,“咚”一下,赵静不由得脚一软跌坐在了椅子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第435章 师徒
过了好一会,赵静才缓过了劲来。
“宋爷爷,今天,今天这真是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我可能就要闯下大祸了。”虽说这事儿没发生,但是只要一想到那可能性就让赵静背心一阵阵发寒,她不敢想像如果自己真在自家姥爷的寿宴上将这玩意儿拿出来当寿礼给送了上去那后果会是如何。
这之后呢在宋老爷子的帮助下,人小姑娘哎给自家姥爷挑到了一份既应时又应景的礼物,宋老爷子也挺满意的,以为这事情就到这儿了。他哪里知道,这才哪到哪哟,这根本就是他苦难史的一个开头。
之前不是说了吗,赵家姑娘呢别看看得挺那什么的,现代人叫“卡哇伊”的,“萌萌哒”的形象。可是这内里的性子,虽不能跟那贾玲(女汉子)比,可是那决心一下那强得跟拉磨的驴似的,这不犯倔还好,这一犯倔啊,那根本就是套上卡车也拉不回头的主。
自己这回给自家姥爷选礼物闹了这么大的笑话(对于一个书香加收藏世家出身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这样),还差点犯下一个超级大错,这对于一向自负聪明伶俐、学识不错的赵静小姑娘那绝对是一大打击。所以毫无疑问的,这小姑娘的倔劲儿那就上来了,在文老爷子的寿宴结束的第二天这小姑娘包裹一打直接跑到宋老爷子这儿来了。
这小姑娘这是干什么来了?这是来拜师学艺来了!
刚开始这老爷子也没觉得有什么,因为他跟文老爷子那是老交情了,这赵小姑娘是老友的小外孙女,那就跟是自己的小外孙女差不了多少,对于这小姑娘要拜师的表态宋老爷子根本就没往心里去纯粹就当是小女儿耍小性子而已。
而且这位也看出来了别看这位的姥爷那是圈里的顶尖人物,可是这位对这圈子里的规矩那是真不懂。而这宋老爷子呢,这家里的小辈们出国的出国,在外的在外,孙辈呢要不就还在学校读书,要不呢就跑到外面说是去闯事业去了,这家里就他跟老伴两个。而时不时呢,老伴还会跑去给出差在外的儿子媳妇代为照顾孙子什么的,这冷不丁的多个小辈儿这家里也热闹多了,所以对于这位那叫着嚷着要拜师的小丫头,最开始的那会这老爷子虽说拒绝了,可是对这小丫头赖到自己家的举动也没强烈反对,以至于到最后这宋老爷子那是后悔不迭啊。
要知道,在古玩这种玩古的行当里,这师可不是随便能拜的,这徒也绝对不是随便就能收的,而且这收徒弟跟收学生那区别也是极大。这古玩界的师徒关系那绝对绝对是遵循古礼,那是真正的师徒如父子的关系。这种师徒关系可跟我们现在师生关系那绝对是大不相同的。
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啊?一个班呼啦啦的三、五十号人,一个科目一老师,师资紧张一些个学校那一个老师可能就得上几个科目,老师上课就在讲台上呱呱那么几十分钟,下课拍拍屁股走人。那些个学习成绩好的可能在课余时间还能得老师关心两句,学习成绩差的呢,课后可能还会被找长家唠叨那么几句告告状什么的,而摆中间的那根本就是放羊,下了课了老师可能就根本不管你了。
还有啊,那别的不说,这老师换的也勤快,你想想自己,从幼儿园到大学你一样有多少个老师,又换了多少老师啊,如果真的要讲“师徒如父子”那你得有多少个爸爸啊?而且像上面这样的“爸爸”你又愿意认啊?
可是在古玩行里那可就不同了,他们行的是古礼,这“师徒如父子”那可就真不是口中说说的了,那可是切切实实的“如父子”的关系。
这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就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言传身教那可不是说着完的,这当师傅的可是真的视自己为父,视徒为子,这师徒关系一落实,那么这个“徒”甚至对于师的子女来说就跟多了一个亲兄弟没两样。
一旦师徒关系确立下来,师傅对徒弟那必须得是手把手地教,如果徒弟家境困难或者父母双方,师傅甚至对徒弟要尽到抚养的责任,而徒弟也是要承担赡养义务的,如果师傅无嗣,那么养老送终也是徒弟的职责所在,这师傅去世后,这徒弟都是能分到师傅的遗产的。
而老师的儿女那相处起来也得跟亲兄弟一样,一生都要照顾,一生都要帮助,共甘苦,同患难,有福同享,不能有任何分别。所以古时候的老师对学生那认真教,为什么?学生教好之后,他的子孙有人照顾,知恩报恩,他不用忧虑。而现在呢,没有了!现在亲兄弟都是陌生人,老师的子女与我们不相干。
也正因此对于一切依旧行古礼的古玩行里的老前辈们来说那绝对是不会轻易收徒的,要知道这亲儿子没法选,这“如子”的徒弟还不兴让人细细挑吗?这要挑好了,教好了,不单自己后继有人,甚至于自己的儿孙都会多个依靠。而古玩这一行是非常讲究资质与天份的,除此之外知识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潜移默化更是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