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的手在键盘上灵活地摩挲着,光看她舞动的手指,就令人目不暇接,像钢琴家在弹钢琴一样,优美从容,而又有力量感。
随着她每一个按键地落下,电脑屏幕上就亮起了字,很快,一篇一千多字的征文已经写好,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腊梅仔细检查了一下内容,然后修改了下错别字,标点符号,最后才在稿件末尾打上自己的联系地址,名字,家里的电话,接着排好版,一按打印键,稿子就从打印机里“丝丝拉拉”地被吐了出来。
自从发现腊梅懂得用电脑之后,吴启智就给她配了打印机,方便她打印文稿,作业资料等等。
离婚后,吴启智更是把腊梅捧在手心里,只要腊梅想要什么,他能办得到的,都是毫不犹豫,立马实现。
就像这台激光打印机,开始的时候还是买来在他办公室用的,每天要打合同,打文件,使用频率还挺高的。
但一发现女儿需要打印机,吴启智马上就把办公室的打印机拆了载回来给腊梅用。
自己办公室硬是扛了两天,直到从省城运回一台打印机装上,才解决了办公室需要打印机的迫切问题。
深秋,天气已经变冷了,腊梅写完应征的作文,就上网逛了起来。
FT上,罗浩的头像是灰色的,显示他不在线。
根据腊梅的建议,罗浩给FT开发了男、女系列还有动物、植物系列的头像。
罗浩自己选的头像是一个围着围巾的男孩子,和他还真有几分像,腊梅选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的形象。
罗浩得瑟地告诉腊梅,她的这个头像就是专门为她量身设计的。
两个人也不是每次都能在网络上遇到,如今的手机还是砖头大哥大,连塞班系统也还没有出现,更谈不上时时手机在线联系了,所以只能挂在电脑上碰运气。
罗浩现在扩大了公司的规模,招了大批人手,正在向全国做推广FT的工作。
罗浩的目标是:今年发展在线用户十万人,日活用户一万人,如果这样,FT就能够开始产生广告收益。
因此,罗浩经常带着他的团队,全国各地到处飞。
但是,如今还没有网络时代的氛围,所以人家一听他是推荐一个聊天工具,都很抗拒,不觉得这玩意儿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因此推广难度比较大。
还好在腊梅的鼓励下,罗浩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已经看到了FT的价值。
------------
第七十二章 超前眼光
由于各自忙碌,腊梅和罗浩都是靠电邮和FT上的留言来互相联络,哪怕没能同时在线,对方过后看到留言,有空就会立即回复。
腊梅也很享受这样的状态,年轻人还是要以事业为主,她和罗浩现在相处异地,感情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如果没有更大的变故发生,她绝不会离开罗浩。
至于罗浩是怎么想的,腊梅也不会刻意追问,爱情就是愿意付出,无怨无悔。
如果有一天罗浩不喜欢她了,她会选择退出,也会含泪祝福。
腊梅下线后,就听院门“吱呀”一声开了,吴启智的脚步声传来。
一听他轻快的脚步声,腊梅就知道,父亲今天的生意谈得很顺。
果然,吴启智一进屋,看到腊梅悠闲的样子,就高兴地道:
“梅梅,爸爸的事业今天迈入新征程了,哈哈,我准备向房地产业发展,你郭叔叔继续做乡镇项目的承包,我们俩分清资产,各自单干。”
腊梅一听,就觉得父亲和郭叔叔两个人真是挺清醒的,生意处在红利期,两人愉快分开,各自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份友情肯定能够长长久久。
“爸,你怎么突然想到要去做房地产了?”
“还不是你奶奶去买房子闹的,我回头算了笔账,那块地买下来,一共是一百多万元,盖了十二栋的房子,每一栋价格……”
吴启智算了一大通账,腊梅听明白了,父亲是觉得房地产是暴利的项目,他想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房地产的前景,后世发展如何火爆,腊梅自是一清二楚,所以并不反对,只是感叹父亲竟然有如此超前的眼光。
她道:“爸,那你打算从哪里做起?”
“旧城改造,我听林镇长说了,县城准备对老城区中心那片旧城进行改造,拆了重建,我打算把这个项目争取下来。”
“那你的资金够吗?”
腊梅吃了一惊,她知道,后世赫赫有名的万大地产,一开始就是在旧城改造中捞到了第一桶金,没想到父亲这辈子也参与到这项产业里来。
“资金不是问题,只要第一期投入,其他的都可以找银行贷款,用项目作为抵押。”
吴启智受了腊梅房贷的启发,认真找业内人士探讨研究后,现在对玩这种杠杆游戏已经很有心得了。
腊梅发现了父亲的能力比她想象得强太多了。
以前父亲在化肥厂只是个普通的工人,无从施展能力,现在到社会上混,反而如鱼得水。
见识的人多了,眼界开阔了,原来的那份机灵劲又回到了他的身上。
腊梅也没想到,父亲蜕变得这么快,小半年不到,他已经从一个乡镇企业家,一跃打算要做房地产生意了。
这是个饿死胆大的,撑死胆小的年代。
吴启智见腊梅没有反对的意见就放心了,虽然女儿还小,但是他在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总是会听听女儿的意见。
一方面增加女儿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如果女儿真的强烈反对,吴启智也会听她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想法。
因为作为父亲,作为腊梅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吴启智必须给女儿安全感。
腊梅第二天上学时,就将那封贴了邮票的投稿信,投进了学校门口的邮筒里。
对于参加新概念作文大奖赛,她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一想到前世,这是一个份量十足的赛事,捧出了那么多有才华的作家,她也不禁跃跃欲试。
哪怕不得奖,参与过,也就不遗憾了。
征文的内容,腊梅只是尽力地把自己曾经参与的未来生活细致地描述了一番,虽然她写的都是未来将会发生的真实场景,但如今看来,却是科幻味十足。
互联网出现,电脑普及,接下来,智能手机取代了电脑的大部分功能,人们的信息都将网络化,所有的生活的一切便利功能,都能够依靠一只小小的手机实现。
天眼摄像头的应用,让罪犯无处遁形,犯罪率大为降低,甚至成为世界上可以深夜出门较无忧的安全国家。而且,普及率极高的摄像头,甚至还能抓住二十年前的逃犯。
公民的信息都是网络化,大数据比对,能够掌握一个人所有的行踪,当然这属于隐私数据,非必要不得公开。
出现了高铁、磁悬浮列车……
我们的国力更加强大,拥有震慑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力量!
这不是幻想,也不是科幻,都是那曾经经历的现实,当腊梅在作文里畅叙这些未来的时候,她突然才发现,自己曾经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年代里。
但是,悲催的是:她在伟大的时代,却沦为一个平庸的家庭妇女,毫无光彩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完全浪费自己宝贵美好的生活。
写这篇征文,腊梅是反省,也是顿悟!
这辈子她一定要好好地珍惜现在,把握当下,努力握紧每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机会。
上华清大学,学最牛的计算机专业,做时代前进的推进者……
腊梅此时已经能够感到几丝自己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愉悦。
现在,她的一切生活轨迹都是正常的,她是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高中生,踩着一中这块坚实的基石,她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一门心思好好读书,考上华清大学,这就是腊梅心中最大的梦想。
或许,在考上华清大学之后,她还会出国留学,掌握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然后再回来报效祖国。
如此一想,她和罗浩的感情之路还需要漫漫时光的考验。
这条路太长,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经不起时光的考验,先退出爱情这个主战场?
腊梅听着学校里欢快的脚步声,同学们叽叽喳喳的笑脸,心情又明朗了起来。
把未来交给未来,好好地把握现在才是王道。
腊梅才踏进教室里,就听白雪在吹捧刘艳红:
“《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你们知道吗?全国级的,听说著名的作家贾平凹老师、铁凝老师,都是评委。
你们谁敢参加?刘艳红就敢!
看了她写的征文,写的那真是好,肯定能够拿奖,最少也拿个三等奖!”
------------
第七十三章 故布疑云
什么是《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但一听白雪说评委都是最著名的作家,铁凝、王安忆、贾平凹什么的,顿时都明白这个作文大奖赛的含金量。
这些文学大咖,如今可是全国文青心目中神祗一般的存在。如果生活中能见到一位,都会象明星一样,成为狂热被追逐的星星。
九十年代是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年代,也是个商业氛围很浓的年代,许多的文青转投商业,成为儒商,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文化与商业的交融,才产生了儒商这种现象。
所以在这个年代,作家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在小县城,别说出书了,哪怕一篇文章被市级报纸、杂志刊发,都能轰动身边的小圈子,作者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走到哪都让人高看一眼。
听说刘艳红也要参加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腊梅眼神里除了掠过一抹好奇,也没有其他更多的想法。
她搞不懂刘艳红为什么总是喜欢大张旗鼓,把还没有实现的事情说在前头。
毕竟,参加大奖赛这样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得奖,会得几等奖?
反正腊梅前世没听说过一个叫刘艳红的获奖者,也没有听说有一个叫刘艳红的作家从小县城脱颖而出的。
全国那么多精英参赛,刘艳红就敢让白雪夸下这样的海口,确实有点情商不够高。
但是,再一想自己的心理年龄和刘艳红的心理年龄,腊梅就哑然失笑了。
她经历过前世的磋磨,当然懂得隐忍,以退为进,暗中蓄势,而刘艳红正是十八岁的青春少女,争强好胜,正是把心事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年纪。
而且,全国性的作文大奖赛,不管拿没拿奖,吹吹自己参赛了,也是往脸上贴金的事,何乐而不为?
果然,白雪一番吹嘘之后,就有些同学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刘艳红,刘艳红感受着这些眼神,心里美美的。
腊梅走到自己座位下,坐下早读,不想理会白雪引发的喧嚣。
在白雪如此这番的鼓动下,班级里还真有不少同学对参加《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产生了兴趣。
“腊梅,你的作文不是最好的吗?你有没有打算参加这次大奖赛呢?”
白雪不知为什么,回头看着腊梅发问,把矛头对准了腊梅。
“先把期中考考完了再说。”腊梅不置可否地道。
白雪见状,逮着机会就是一顿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