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这日,王世川再一次跟在皇帝身后走进凝华殿的时候,婢女内侍看着他的眼神,直让他心中叹气,又没法解释!
谁让自己嘴贱呢!
这些眼神带着点好奇的窥探,有的还加了层鄙夷,更有甚者,直接朝他身下瞄去。
若不是跟着皇帝,王世川当即就要拔刀威慑一番了。
这是瞧不起谁呢?
凝华殿中,惠妃盼来了皇帝,娇媚着上前挽了皇帝胳膊,进屋前也偷偷瞥了一眼站在院中的王世川。
行吧,看来自己不喜欢女人这事,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将军。”王世川正郁闷得胡思乱想,冷不防身边有人唤他,转头看去,竟就是红叶。
不过数日不见,眼前的女子好似憔悴了不少。
王世川还记得初见她时的模样,娇俏的容颜,发亮的眼睛,像受惊的小鹿一样从假山下溜走,灵动又自然。
如今眼底青黑,双手粗糙,哪里是当初那个写红叶诗的女子。
而且看她穿戴,也比之前差了不少,怎么被贬为下等婢女了?
“对不住,是我累害了你。”
王世川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定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被惠妃罚了做粗活。
明明是执笔的手,却拿来扫地,王世川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不,不是的,”红叶怯怯一笑,而后抬起头说道:“是我要谢王将军没收了奴婢,奴婢也不用两头为难,多谢将军。”
王世川看着眼前女子,虽然双眼浮肿,可是眼中神彩一如那日。
她没有说谎,王世川想着,她也没有怨怪自己,对自己的感谢也是发自真心。
红叶说完,便又默默转身去做事,好似走来便只是同王世川说这一句话。
“两头为难?”
王世川细细咀嚼着红叶的话语,这又是为何?
殿中,皇帝却是同惠妃谈着几个儿女的婚事。
“弘农杨氏?”惠妃想了想,倒也算是有点身份。
“朕觉着不错,虽如今比不得从前了,可是出身在这,其母长宁虽然性子不大好,听闻生的这个儿子还算不错。”
他们此时在议的,便是惠妃和皇帝所生爱女,咸宜公主的婚事。
长宁为韦后所生公主,唐隆政变时,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之后贬长乐驸马杨慎交为绛州别驾,命长乐公主随行。
“陛下觉得好便好,妾听陛下的!”
选驸马而已,若是咸宜不喜欢,换一个便是。
“那清儿呢?陛下可别把清儿忘了呀!”
惠妃记挂儿子的终身大事,想着要为其选一个背景深厚有助力的,怎么也要把薛家比下去才行。
“咸宜成婚时,可让适宜之人前来,届时让清儿择选,如何?”
惠妃点了点了,如此倒也方便。
此事谈完,皇帝想着下晌要不就在凝华殿消受一番美人恩,谁知来人禀报,贺知章和苏颋求见。
这二人?
皇帝很是疑惑,一个太常博士,一个礼部尚书,怎么凑一块来了?
惠妃自是不愿,扭着腰使了一番小性子,才让皇帝松口晚间留宿凝华殿,才放了人去。
勤政殿外,贺知章和苏颋已是久候,见了皇帝御驾忙躬身施礼。
“两位爱卿是有何事见朕?”皇帝赐了坐,好奇得问道。
二人对视一眼,贺知章朝皇帝说道:“陛下,边境战事已定,如今海内升平,天下安定,臣以为,当是时候编纂书册,为后世流芳了!”
这一点直接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可以说,自登上了这个位子,前期忙着同太平争斗,好不容易斩杀太平,清除党羽,边境又起纷争。
如今在自己的治理下,已是奠定了治世基业,眼看盛世已起,是时候来撰写一番大唐盛世风光。
王世川也想起了盛唐文人,该是他们登场的时候了吧!
“爱卿说得极是!”皇帝点头赞道。
苏颋说道:“臣以为,可设书院,招纳饱学之士著书立说、讲论文史。”
李隆基素爱文学,更是爱重文人,听此建议当即拊掌大赞,笑着说道:“朕觉得以道济、廷硕之学问,便可主持此事,世川,你说是不是?”
王世川突然听到皇帝点名,忙应了声“是”,抬头看见对上贺知章眼神,忙又道:“但是——”
“但是什么?”皇帝也是好奇,不过王世川素有诗才,难不成有更适合的人推荐不成。
但是什么,王世川也没想好,只是见了贺知章似是不赞同,才脱口而出。
眼下皇帝追问,急得王世川冒了一头冷汗,眼睛不住瞟向贺知章,可见他暗地里指了指苏颋,王世川仍旧不解。
苏颋就在呢,要主持就主持了,这是什么意思?
皇帝却是以为王世川不敢说,忙又道:“此为文人之事,不涉朝政,世川但说无妨。”
文人之事?
王世川看了一眼朝他点头的苏颋,突然福至心灵。
“陛下,燕许大手笔,燕国公定然不差!”
看着贺知章和苏颋重新绽开笑颜,王世川知道自己猜对了。
怪就怪最近一直听闻张说领兵打仗的事,把他也是个文化人的事实给忘了。
燕国公张说,再一次以文人的形象出现在了皇帝心中。
而且由王世川提起,皇帝自然不会有所怀疑,二人又无任何交集,定也无利益瓜葛。
“王将军说得有理,”苏颋忙接口道:“张公素来是文坛泰斗,他认第二,可无人敢认第一,为文俊丽,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笔,天下词人,诗法特妙!”
一番夸赞毫不违心,苏颋说得差点激动流泪。
要说文人相轻,在苏颋身上还真看不到这臭毛病,但凡觉得比他好的,定会真心诚意请教探讨,对于张说的文采,更是佩服至极。
故此,燕许大手笔,燕在他许之前,他也未曾有任何意见。
“廷硕说的极是,臣也赞成举张公主持书院之事,”贺知章笑着继续说道:“张公在景云二年便奉命监修国史,虽贬幽州刺史,后又在军中,可修撰国史一事并未放下。”
“道济实属当今文坛第一人!”
皇帝满意点头,开口道:“拟旨,设丽正书院,招吏部尚书苏颋、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冬曦、秘书监徐坚为书院学士,招燕国公张说为修书史,主持书院事!”
王世川发现,皇帝说的不是兵部尚书张说,而是燕国公张说,可是苏颋,却是冠了官职,这又是何意?
皇帝说完,苏颋忙起身施礼道:“陛下,臣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