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元元教给五公主的这个法子, 还是自家外祖母云老夫人教给她的。
外祖母说这个世上就是有那种无事生非,自己不好受也不让别人好受的人,这种人是生性愚痴的人, 她们也可怜。但外祖母让她不要看到她们可怜, 就生起了拯救她们或是和她们相处的心思。
外祖母说人只有自己想通了,才能有所改变。在那些人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 她们跟那些人说再多都是无用的。
她们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若是长期和这样的人纠缠, 免不了会陷进去, 到最后把自己也变成了这样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 她们可以有慈悲心,也可以因为理解这些人的难处而不去责怪她们, 但是绝不能和这些人过于亲近。
敬而远之才是和这些人相处的最佳距离。
这么些年, 王元元一直牢牢的记着外祖母的教诲。
如今, 看到五公主正好碰到了这样的事情, 她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反而觉得,若是五公主能够从今天的事情里学到这些道理,自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心软而给自己挖坑,倒也是很好的事情。
五公主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改一改自己的性子了。
她回去后, 就按照云老夫人教她的那个法子,把今日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记在了纸上, 随后,她又把王元元对自己的一番教导和自己通过这件事情得到的教训,也写到了纸上。
写完之后, 五公主觉得自己对这些道理的理解,好像刚刚在马车上听自家三嫂说这些道理时要更深刻了一些。
将纸笔收好后,五公主就自去歇息去了。
她自来到恒王府后,就睡的很熟,所以也没有发现自己这次带来恒王府的一个宫女悄悄的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这个宫女在五公主的桌案上翻了一会儿后,就轻手轻脚的出去了。
晋国君批完今日的折子后,就站了起来。
在房间里走了两圈之后,他就又坐回到桌案前,拿着暗卫们呈报上来的密信翻看。
待到翻到恒王府那里之后,晋国君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那是五公主这两日记下的每日总结。
五公主身边的那个宫女,把这个背下来后,写在纸上让人送进了宫。
晋国君虽然让人关注恒王府的事情,可那些密探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听到云老夫人和五公主私下里说到的话。
所以晋国君也不知道五公主为什么会突然开始写这每日总结了。
不过他虽然不知道缘故,但也能猜到,让她这么做的人,要么是云老夫人,要么是恒王妃。
他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就低头翻起了五公主写的总结。
待到看完五公主写的这些东西后,晋国君的眼里就流露出了一丝欣慰之色。
他身边儿女众多,又有许多国事要忙,所以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孩子。
在儿子们的教养上面,他还能稍微费点心,但女儿那里,他就只能教给后宫的后妃和嬷嬷们了。
五公主的问题,他也不是不知道。
可纵使知道了,他也不能抛下国事,花时间来教养这个女儿。
他身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
但他不能教养五公主,却不代表他不喜欢看到别人把五公主教养好。
只是柔妃实在是不太会教育孩子。
云老夫人和恒王妃对五公主的教导,让晋国君对这两人的印象又好了一些。
而五公主的这些转变,更让晋国君觉得十分的欣慰。
所以,在听说五公主准备在恒王府宴请众姐妹们,并且这个宴请还是她自己操办的时候,晋国君表现的极为支持。
他还对三公主和四公主说:“那可是你们的亲妹妹,你们可要给她撑场子才是。”
晋国君也是担心五公主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怕她有什么招待不周的地方,而云老夫人和恒王妃又早就说了这是女孩们的宴请,她们不会参加。
所以他才忍不住对三公主和四公主嘱咐了几句。
并且为了表示对五公主这次宴请的支持,他还让陈英去跟皇后说,说这类的宴请,免不了会什么比赛之类的,他到底是国君,不好掺合小姑娘们之间的事情,所以她希望皇后挑几个首饰作为彩头,在宴请那日让人拿到恒王府去,也不算是让人小看了五公主。
皇后知道晋国君虽然嘴上不说,可他心里其实对每个子女都是爱护的,只是有的孩子接触多了感情就更深一点,有些接触少了,感情也浅一些。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看重这些和他感情不深的孩子。
也正是因为了解晋国君的性子,就是晋国君不提,皇后也会给五公主撑场子的。
而恒王府这边,五公主的心情十分的复杂。
她有些激动,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单独举办宴会,可只要一想到,这次她不能像以往那样
五公主第一时间去找了云老夫人,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眼前这位睿智的老人可以安抚她的心灵。
“你不用担心这个。”云老夫人听说了她的担忧后,就善意的对她笑道:“你看呀,我们举办宴会就是要把大家聚在一起,这是你一次举办宴会,虽然那些水酒席面什么的都是你自己安排的,可我们也给你把关了。所以在这个上面你是不会出什么纰漏的。你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待客了,但是这个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皇后和三公主她们不都派人来说,到时会帮着你招待那些堂姐妹和表姐妹们吗?像这种场合,向来都是人抬人,那些人看到你有这么多人帮忙,自然不会不识趣的说出什么不好的话。你只要大大方方的出现在她们面前就是了,其余的也不要担心。“
五公主一想,觉得云老夫人说的话也很有道理,果然没那么担心了。
到了正日子那日,她和早早赶来的三公主及四公主一道招待那些应邀前来的堂姐妹和表姐妹们。
这些堂姐妹们都是皇室内各王爷郡王的女儿,至于表姐妹们自然是贵妃、德妃,以及太子妃她们这些人的娘家姑娘了。
一开始,五公主原本没打算请贵妃、德妃她们家的孩子,她觉得这样有点太高调了。
可是贵妃她们的娘家嫂嫂们知道这些皇室公主郡主们要去恒王府参加宴会后,就跑到宫里和贵妃及德妃她们请安。
贵妃和德妃等人知道嫂嫂们的心思后,也只好去求了皇后。
也因此,这次的宴会比王元元等人预计的要多出不少人。
不过恒王府的宫人个个都训练有素,这里又是国都,物资比较丰富。
所以,虽然她们知道的消息有些晚了,赶的也有些急了,但是还是能招呼的过来的。
五公主的这一次宴会举办的比她预想中要成功一些。
正常宴会的气氛都是十分愉悦的,没人起什么争执,酒水和席面也没有出什么差错,总之就是一副宾主尽欢的场景。
宴会结束后几日,五公主的心情都十分的不错,跟那些宫人说话时,声音也更大了一些。
能看的出来,这次的成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
云老夫人看到五公主这幅信心大振的模样,想了想还是决定等过一段时间,五公主自己遇到问题了,再借机说出她看到的那个问题。
她在恒王府的日子过的快活急了,每日里要么就是教导五公主和大郡主,要么就是逗逗阿亨。
三老夫人过来看她的时候,她还跟她说说:“我在云国的时候,倒也没想到能过上含饴弄孙的生活。”
周围的人生活的都很开心,王元元的心情也颇为愉快。
她每日里除了逗逗孩子,做做美食,陪自家外祖母说说话,就也没有旁的事情了。
这日,她正准备煮些薄荷水喝,就见百梅拿着恒王寄来的信件过来了。
王元元见状就拿着信件独自去了内间。
她们夫妻俩的感情现在是越来越好了。
恒王以往写给她的信里,都是些干巴巴的东西,就写些他去了哪里之类的话就完了。
可这段时日,他竟也知道在信里给她写些家常琐事了。
他这样,倒让王元元也有了跟他倾诉的想法。
她也时常把自己平日里发生的一些琐事写到信里告诉恒王知道。
恒王这次的信里,还写了唐国后宫发生的一件事情。
王元元看完这封信后,不由得乍舌。
她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圣母,可这位唐国太后可真的有一点点圣母。
恒王的信里说,唐国太后并不是唐国国君的亲生母亲,又因为昔年先帝在时,唐国太后和唐国国君并没有多少的接触,所以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情分。
唐国太后有一个女儿,在唐国国君未登基前就嫁了出去。
唐国国君登基后,不知怎么竟传出了驸马虐待公主的事情。
唐国太后就去找唐国国君,想要让他为公主做主,偏偏那驸马家里又和新帝的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唐国国君自是有些为难,便象征性的把驸马叫进来训斥了一顿,又罚了他们父子三年的俸禄。
可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谁又是靠着俸禄生活的呢。
这个惩罚不过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唐国太后自是不乐意看到唐国国君如此处理此事,可唐国国君到底是国君,早已不是昔年那个需要仰仗别人的小皇子了。
唐国太后自然不能摁着他的头,让他去处罚驸马。
她就让人去找自己的娘家兄弟,想要让他们出头为自己的女儿做主。
可她的那些娘家兄弟听说了唐国国君的态度后,又哪里敢为她们母女出头呢。
唐国太后被气的病倒在了床上。
她不病的话倒也还好,可她既是病了的话,作为晋国代表的恒王就不能不进宫去看望她了。
也正是这次进宫,才让八福知道了唐宫的这些秘事。
他告诉恒王后,恒王觉得她应该喜欢听这些事情,就写信告诉了她。
看到恒王说她应该喜欢听这些事情后,王元元不由得嘟起了嘴。
难道,她看起来像是那么八卦的人吗?
不过,她也确实是愿意听这些事情了。
将信纸合上后,她过去见了云老夫人,想要和云老夫人分享一下这件事情。
恰好五公主也在云老夫人这里陪她说话。
王元元见五公主也在这里,就也没瞒着她,将唐宫太后和公主的事情告诉了她们。
她重点说了唐国太后为什么会选中这个驸马,这也是她觉得唐国太后有点圣母或者说不现实的原因。
“五公主,你觉得唐国太后应不应该为女儿选这个驸马呢?”云老夫人听完后,就问五公主。
五公主闻言犹豫了一下,随后张嘴道:“她说的也没错,若是那些人只是为了公主的权势和地位,倒还不如不要。”
五公主说的话,让王元元半是赞同半是不赞同,但她却没有出口反驳五公主,因为她知道自家外祖母比她更会教导孩子。
“我和唐国太后也算是有过些接触,她是一个好人,可是她最大的问题在于她一直没有生活在现实中。”云老夫人听完五公主问的话后就对她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五公主闻言就问道。
云老夫人就道:“这个唐国太后的想法也对也不对。她觉得如果那个人只是为了权势来求娶公主,那么这样的人不要也罢。可当初为女儿挑选婚事的时候,她应该想到,她不仅是一个母亲,还是一国的皇后。她的女儿是公主。她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过来求亲的那些人,首先考虑的就是我娶了一国公主之后,能给我还有我的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说到这里的时候,云老夫人有些口渴,她拿起茶杯喝了口水。
五公主却似是被触动了一般,她不仅是个公主,还是个青春貌美的花季少女。
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还没有被权力所浸染。
对于这个年纪的花季少女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情了。
要不然,从古至今也不会有那么多歌颂爱情的诗歌了。
“竟然会如此的势力吗?”五公主想了想,略有些失落的道。
云老夫人就知道她会因此而触动,她想了想道:“五公主觉得这世上有能把各色好处都占全了的人吗?”
五公主想了想自己身边的人。
好像......还真没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世上基本上没有能把各色好处都占全了的人。就算有人在外面装出一副各色都好的模样,可五公主,你要记住,会叫的狗不咬人。越是在外虚张声势的人,越是内里虚弱。这就跟中医一个道理,你看中医有个症状叫阴虚,可阴虚的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不是蔫蔫儿的,而是满面红光,讲话的时候声音很大。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既然已经当了公主,拥有了别人怎么都不可能拥有的财富和权力,那就不要再奢求别的了,你可以在心内希望你能拥有更多的东西,可你也要很清楚的明白,如果没有的话,也没关心,因为你已经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东西了。不贪心和知足才是一个公主真正的品德和修养。”云老夫人道。
“不贪心和知足?不奢求?”五公主听完云老夫人的话后就喃喃自语了两句。
“是的。并且如果你处在这样一个地位上,还要去要求身边的人不图你的权势,不图你的财富,那你只会让那些虽然图你点什么,但品德还是可以的人离你远远的。能凑到你身边来,留到你身边的,就是那些假装清高,假装无欲无求,但是内心里却是希望能把你的一切都拿来为自己所用的人。”说到这里的时候,云老夫人有些感慨。
她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而五公主听到这里,则是精神一震。
很明显,她有些被吓到了。
“为什么?”五公主有些不甚理解的道。
云老夫人又道:“因为真正通透的人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对自己好的人。所以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并不会说一些道貌岸然的话,只是拿自己该拿的,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给别人以一定的好处。但是这样通透的人是最害怕脑子不清楚的人了,就比如说那种一定要要求别人是个圣人的人,他们遇到这样的人只会躲的远远的,以免总是生气。”
“可那些心里有鬼,巧舌如簧的人,却最喜欢这样的人了。因为真正的本事他们没有,崇高的品德他们也没有,他们有的就是装模作样的本事了。先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把人给骗住了,到最后再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可那个时候,你人都是他的了,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能怎么样呢?”
五公主听后再次若有所思。
云老夫人和王元元都没有说话,只等着五公主自己想明白这些事情。
这其中,王元元也有自己的感触。
其实在看到这个唐国太后的结局之后,她就在想,她一定要把这些唐国太后的事情记下来,等到将来有机会讲给大郡主和她未来的女儿听。
谁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女儿能够把日子过的既简单又单纯。
可只要在这世上活着就免不了要与人接触,而只要与人接触,就免不了会有纷争。
在心内留存善意是肯定要的,对别人好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
可善良也是要分场合和对象的。
像唐国太后那样,不懂得去筛选适合自己女儿的对象,不知道要用适当的手段去让女儿未来的婆家有所忌惮,反而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别人的良心上,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就连一只忠心耿耿的狗,在主人要抢它的骨头的时候,都会发怒,更不要说是人了。
对于那个唐国太后,王元元其实也知道一些她的事情。
她和她们晋国的皇后根本就是两种人。
准确的说,她有些像飘飘欲仙版的贵妃,把那些书本上的道理当成世间至理。
这也不是说书本上的那些道理不对,而是那些道理是人对于生活的理想状态的描述。
若是换做在别的地方还有可能实现她想要的美好生活,可在皇宫,她这样的幻想是不现实的。
而她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还希望别人也是一个善良完美的人。
如果别人做的事情没有达到她的期望的时候,她就会觉得那个人不善良。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和她女儿其实在宫里是很吃了一些暗亏和苦头的。
她其实并不同情唐国太后。
因为说句有些刻薄的话,她觉得那个唐国太后其实并没有很爱她的女儿,她更爱的其实是那个她想象中的自己。
所以她这么多年,明明有无数次觉醒的机会,可她就是不愿意睁开眼睛去看看她的真实的世界。
就比如她外祖母,年轻时也是个火爆的脾气,可自从她母亲和她相继出生后,她简直跟变了个人似的。
她变的圆滑了,也谨慎了,对人对事也不再那么自以为是了。
王元元相信她外祖母在做出这些转变的时候是很痛苦的,可她还是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习气。
就连她,在有了阿亨以后,不也和以前有了些不一样了吗?
她有时候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真的会想,如果我的孩子知道我做了这件事情,他会是赞成还是反对。
这样的日子确实没有少女时期那么潇洒,可王元元却一点都不以为苦。
因为她既然生了这个孩子,那她就要对她的孩子负责。
如果唐国太后当初也有过和她一样的想法,愿意为了她的女儿去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她就应该接受真实的人性,她就应该知道她把她女儿的终身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上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进而去为了自己也好,为了孩子也好,做出积极的,主动的努力。
可她没有,她直到自己的女儿被折磨的快死了,都在幻想唐国的新帝和她的娘家兄弟为她们母女做主。
可新帝根本不是她亲生的孩子,她的娘家兄弟虽然是她的弟弟,可他们更是别人的夫婿和父亲。
他们纵然对唐国太后有一丝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可这些感情又怎能比得过父子之情呢?
唐国太后是皇后时,是整个唐国最尊贵的女人,她的娘家兄弟们自然对她说的话奉若圣旨。
可新帝登基后,明显的表现出了对唐国太后的冷淡,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娘家兄弟们又怎敢为了她张目。
再退一步说,就算他们有心为唐国太后做些什么,可她的那些娘家弟媳们不会在家里闹吗?
她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她就不会把女儿嫁给一个假装什么都不图的人了,也就不会有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