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恒王妃说那腌菜不能吃太多。”晋国君一面低头看折子, 一面问陈英。
陈英笑容不变的道:“是呀,王妃说腌菜里的盐太多了,吃多了伤身。”
晋国君闻言就点点头,没再说话了。
陈英见这里暂时不需要自己伺候, 便先退下了。
他还要让人把那鸡仔和蔬菜送到宁和宫呢。
“公公, 这腌菜要送些到皇后娘娘那里吗?”小太监一脸谄媚的问陈英。
陈英摇了摇头道:“这个不送过去了。”
小太监欲言又止的走了,想必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留下那坛子腌菜。
陈英一面看着太监们把腌菜坛子往小茶房里搬, 一面笑而不语。
他跟随国君几十年, 对国君的心思不能说了如指掌,但也能察明一二。
国君年轻时正是开疆辟土的时候,每日里挂念的都是那些家国大事。
可这几年, 随着晋国领土逐渐扩大,国君年纪也愈大之后,他能感觉到国君的心思有些许的变化。
这变化外人或许看不出来, 可他日夜跟在国君身边,自是能看出来的。
对于现在的国君来说, 最难得的就是儿孙们的一片至纯孝心了。
恒王和恒王妃在皇室的地位很微妙, 因为恒王血统的原因, 这对夫妇在皇室注定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威胁。
也因此,恒王夫妇也不用像太子和纯王他们那样汲汲营营, 因为他们争不到。
这一对夫妇对国君其实是无所求的,也正是因为这份无所求, 恒王妃的这份关心才会显得真诚。
最妙的是, 据他打听到的消息来说,这位恒王妃似是有些天真,当初入宫觐见皇后时,娘娘不过说了句客气话, 她就真的喊太子妃为二嫂了。
自嫁进恒王府后,她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日里除了教养大郡主就是做些喜欢的吃食,种些花草蔬菜了。不像太子妃和纯王妃她们那样想尽办法的结交命妇。
国君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他知道,国君其实是很满意恒王妃的品性的。
依他猜测,过不了多久,大郡主的封号应该就能下来了。
陈英猜的没错,大郡主的封号果然下来的很快。
陈英从殿里出来后不久,晋国君就把侍笔学士叫了过来。
须臾,晋国君把陈英叫了进去。
“娘娘。”禾穗急匆匆的从殿外走了进来。
柔妃原见她急匆匆的走进来有些担心,待到看到她脸上的喜意后,她就放下心来了。
“这是遇到什么高兴的事情了?”柔妃笑眯眯的问禾穗。
禾穗喘了一口气后方道:“才刚宁和宫的宫人过来说,国君为咱们大郡主赐了封号。宣旨的陈英公公现在正在宁和宫。皇后娘娘让您赶紧过去一并接旨。”
“真的吗?”柔妃闻言又惊又喜的站了起来。
“千真万确。”禾穗笑着道。
柔妃一面急匆匆的换衣服,一面在心内沉思。
大郡主的封号问题是她的一块心病,眼看着太子和纯王家的几位郡主都有了封号,偏偏大郡主像是被国君遗忘了似的,她的心里不是不着急的。
可再着急也没用,她本就无宠在身,又担心自己在宫里行差走错连累了恒王,自是不敢在国君面前提大郡主的事情。
好在国君现在想起来给大郡主赐封号了。
柔妃换好衣服后急匆匆的赶去了宁和宫。
陈英正站在宁和宫正殿下首,和皇后说话。
待到柔妃赶来后,他就笑着对皇后道:“娘娘,既是人都齐了,那我们现在就宣旨吧。”
“劳烦公公了。”皇后笑着站了起来,又将柔妃和大郡主拉到了自己身边站着。
柔妃站在皇后的左侧,大郡主则站在皇后的右侧。
余下三公主等人则站在三人的身后。
众人面向殿门跪了下去,门外的阳光透过殿门照进来,照在了柔妃的心里,她的心里欢喜极了。
晋国君给大郡主赐的封号为敏仪,自此大郡主也跟其他的堂姐妹一样拥有自己的封号了。
不过晋国君并没有在此时赐给大郡主封邑,但这也是正常的。
因为下面的几个皇孙女,除了太子的长女被赐了封邑外,其余人连同纯王的女儿都是没有封邑的,只能等到出嫁后再确定封邑。
皇后和柔妃一道送走陈英后,便相携回了殿内。
柔妃见公主们和郡主们都被皇后打发到侧殿玩了,此时殿内并无旁人后,就向皇后道谢:“多谢娘娘惦记着我们温敏,今日要不是您把温敏叫到这里,正好和国君碰上了。咱们温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封号。”
皇后被柔妃夸的浑身舒泰。
她今日是真的觉得得意,国君中午刚在这里用过午膳,回去就封了大郡主为敏仪郡主,并且这圣旨也是在她的宁和宫宣的。
这是国君在宫妃们面前给她做脸。
但这还不是让她最高兴的,她最高兴的是贵妃的反应。
想到贵妃此时可能会在宫里砸杯子,她就觉得开心。
思及此,皇后看向柔妃的目光越发的和蔼,她对柔妃谦虚道:“这都是国君看重恒王,跟我倒没什么关系。“
柔妃饶是性情直爽,可在宫中多年,也还是学了些奉承话的,她看皇后谦虚,就越发的奉承起她来了。
当下,又有宫妃听到消息过来向皇后和柔妃道贺,皇后见连贵妃都赶了过来,就笑着对柔妃道:“依我看,你今儿个也别让大郡主回去了,我明日做东,把妹妹们都叫到宁和宫来为大郡主庆贺一番吧。”
贵妃看出皇后是借着此事宣示她后宫女主人的地位,她心中很是不满皇后的所为,却又因为此事事不关她,她说不上什么话,便在那里生闷气。
皇后看到贵妃面色不好,笑意更盛了,她将目光再次放在柔妃身上。
柔妃露出了一副憨憨的笑意对皇后道:“我也不会这些,多谢娘娘为我张罗。”
皇后见她甘心在宫妃们面前给自己抬轿子,笑容更加的灿烂。
余下宫妃们见状也跟着夸了几句,诸如娘娘贤德,有娘娘这样贤惠的主母,是我们这些妃子的幸事之类的话。
贵妃最不喜欢在皇后面前居于下风了,这些年她也一直刻意淡化什么正室不正室之类的事情。
如今这些宫妃们为了奉承皇后,竟专挑这些她不喜欢的话说,她自然极为不高兴了。
对这些宫妃们,贵妃可是不会客气的。
她冷着脸,对一位正奉承皇后奉承的厉害的宫妃说了一句:“谄媚至极。”
那宫妃不过是个小妃嫔,哪里受得住这样的话,闻言掩面而泣。
皇后的脸色也极为不好看,贵妃面上在说那宫妃谄媚,但又何尝不是在指桑骂槐说她喜欢听些谄媚之言。
且这宫妃又是在她宫中被贵妃训斥了,她若是不在此时为她出头,一来这些妃嫔们觉得她护不住底下的人,日后绝不会再投靠于她。二来这些小妃嫔们向来都是看谁强,就跟着谁,她要是在此时弱下来,只怕日后要再收服这些小妃嫔们就难了。
皇后冷哼一声对德妃道:“都说陈家是咱们晋国四大世家,家中女子规矩向来很好,我如今可是长见识了。”
纵使这些宫妃们出尽奇招,这么多年来,贵妃一直是晋国君的心头宠。
这宫里就没人不恨贵妃的。
德妃一听就知道皇后是想要挤兑贵妃了,她也跟贵妃不睦,又仗着得宠,纵使对贵妃有什么不恭敬,贵妃向晋国君哭诉,她不过说句自己年龄小不懂事,国君就也不追究此事了。
她非但不怵贵妃,还和皇后一唱一和的道:“娘娘长什么见识了,可否说来让妾身听一听?”
皇后冷笑道:“当着我的面,训斥小嫔妃,可不是好规矩吗?“
皇后这番敲打的话一出,贵妃的面色青白不定。
晋国君虽然宠爱她,但他也尊重皇后。
若是今日这番话传出去,只怕她也免不了吃挂落。
贵妃知道自己应该在此时请罪,才能将此事圆回来。
可她为了纯王又不能低下这个头,这个头一低,日后纯王在太子面前就要势弱了。
贵妃咬咬牙,决定宁愿让国君生气自己一段时间,也要在此时撑下去。
她摸了摸自己的鬓饰,假装没有听到皇后这番话。
又有如嫔见贵妃吃瘪,笑着在皇后面前奉承。
而皇后知道今日贵妃这沉默已实属难得,她已占上风,若是再继续追究下去,只怕晋国君反而会心疼贵妃。
她自不会把这好处白白送给贵妃,因此只做出一副宽宏大量的模样,把此事揭过不提。
宁和宫的气氛再度欢快了起来。王元元听皇后宫里的嬷嬷过来传话说,皇后明日要为大郡主设宴款待宫中妃嫔,所以今日就暂且留大郡主在宫内居住一夜后,忙道:“那我明日也进宫吧。”
这也是应有之义。皇后这次宴请纯是为了大郡主,她作为大郡主的嫡母,怎么也要跟过去张罗宾客才是。
那嬷嬷闻言却忙道:“奴婢来之前,皇后娘娘特意嘱咐过,说现在外面还是天寒地冻的,王妃娘娘身孕又未满三月。若是因为去宫里赴宴,有什么闪失,岂不让大郡主不安?娘娘让您只管在家中歇息便是了,一切自有娘娘和太子妃操心。”
王元元知道皇后想趁此拉拢恒王,她就果不再与那嬷嬷客气。
反正贵妃和纯王妃她们明日在宴会上,会与皇后和太子妃别苗头,她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第二日的宴会,果如王元元所料。
皇后和太子妃对大郡主极为的照顾,太子妃把大郡主带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待大郡主犹如自己的亲身孩子一般。
晋国君中午过去看后,就在后妃和宗亲女眷们面前夸太子妃道:“太子妃贤良淑德,堪为女子典范。”
皇后和太子妃都是又惊又喜,可贵妃和纯王妃面上却有些难看。
下午晋国君走后,皇后就邀请妃嫔们和宗亲女眷们去春熙阁看戏。
那日下午,贵妃和纯王妃总找借口把大郡主叫到身边,并且表现的对大郡主十分的照顾。
就连德妃和如嫔等人也都找机会拉着大郡主的手喂了她几口果子。
晚间要走时,纯王妃更是笑着对皇后道:“我和王爷正好也要回去,不如就顺路把侄女带回去吧。”
皇后微微笑道:“你若是去恒王府上也还得绕个路,就让陈嬷嬷送大郡主回去吧。”
陈嬷嬷是她的贴身嬷嬷,等闲不常出宫,她派出陈嬷嬷也很有诚意了。
贵妃见儿媳吃瘪,就笑着对皇后道:“娘娘就应了她吧,这孩子也是喜欢侄女,况且不过多走两步路罢了,也不算什么。”
贵妃都说纯王妃心疼侄女了,皇后还能拦着吗?
她只好笑着应了,等众人走后,皇后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太子妃的面色也不是很好看,她今日做了一天的秀,临了却让纯王妃摘了果子。可她到底住在宫里,又哪能像纯王妃那样可以出宫呢。
纯王夫妇送大郡主回来的时候,王元元刚吃完下午的加餐,正准备在廊下散步消食。
听说纯王夫妇来了,王元元就立住脚,问百梅:“纯王那边由谁招待?”
百梅忙道:“八福公公一刻钟以前听宫里传消息说大郡主是由纯王和纯王妃送回来的,已经使人去王家把咱们家大爷叫了过来。”
百梅说的大爷是王大老爷的嫡长子,王清朗。
按理来说,王元元自小跟着云老夫人长大,八福应该去顺德侯府叫世子过来的。
可顺德侯父子身份敏感,纵使她那两位表姐各自进了太子和纯王的后院,可她们的父兄却是等闲不好和太子以及各位王爷接触的。
八福叫王元元的大堂兄王清朗过来招待纯王,身份上正合适,也不算慢怠了纯王。
纯王勒住缰绳后,就见一个身着青衫的俊秀男子和他三弟的贴身太监八福在恒王府大门处站着迎他。
他见这男子气质儒雅,不像是奴才一流的人物,便猜这人是恒王妃的娘家兄弟。
那青衫男子见纯王一行人来了,就带着八福迎了过来。
纯王翻身下马。
那青衫男子和纯王见礼后,就介绍起了自己的身份,果然,他真是恒王妃的娘家堂兄。
纯王先是让恒王府的太监们把女眷们的马车抬了进去,随后才跟着王清朗一起去了前院。
王元元站在二门处等着纯王妃,看到纯王妃一行的马车过来了,就迎了上去。
纯王妃下车后看到她在这里等着,就笑着上前道:“三弟妹着实太客气了些,我刚刚已经让人说了,弟妹怀着身孕呢,还是不要出来了,只在院子里等着我们便是了。”
王元元闻言也笑:“礼不可废,二嫂头一次来我们府上做客,说什么也不能慢待了你。”
不得不说,王元元的这一番吹捧,让纯王妃的心里舒服了许多。
她原本因为皇后和贵妃等人对恒王妃的宽容有些不渝的。
同为皇家儿媳,做什么恒王妃的日子可以过的那么顺心,她却要小心翼翼的。
她母亲就劝她说,恒王虽注定无缘大位,可他却能征善战的,若是哪一方能拉拢到恒王,那么那一方就会势力大增。
所以皇后和贵妃娘娘等人才会对恒王妃如此的优待,就是担心拉拢不成,反而得罪了恒王,让恒王倒向了对手。
纯王妃虽然是天之骄女,性情有些骄纵,可她也不是个傻子。
她母亲这么和她一分析,她就按下了自己的不渝,决意要拉拢恒王妃了。
又有前些日子她因为庶子女的事情被贵妃埋冤了一通,纯王也因为晋国君的态度对她生了真气,这段时间要么宿在书房,要么就是去侧妃那里。
她纵是再骄纵,也明白她必须得低下头把纯王给哄回来了。
要不然,不说别人,后院的那些女人就该过来踩她了。
恰逢今日,皇后为恒王府的大郡主设宴庆祝,她眼看着贵妃对自己还是不冷不淡的,就主动提出要送大郡主回府。
贵妃的面色果然和缓了起来,还在皇后面前为自己说话。
而刚刚在宫门口的时候,纯王听说是她主动提出要送大郡主回来的,脸色果然也和缓了许多。
纯王妃猜测,纯王今日应当会到自己这里歇息了。
她猜的没错,等她们从恒王府回来后,纯王果然没去前院,直接跟着纯王妃一起回了正院。
纯王妃好不容易设法让纯王进了自己的院子,自然百般奉承。
接下来几日,纯王都留宿在了正院。
纯王妃自是心满意足,可后院的其他女人却是拧乱了手帕。“你可打听清楚了,王爷留宿王妃那里前,她们一道送了恒王府的大郡主回宫?”云侧妃问自己的贴身嬷嬷。
贴身嬷嬷忙道:“那日赶车的马夫和咱们院里的小雀是亲戚,小雀回家探亲时听说的。”
云侧妃闻言若有所思。
她是云夫人的次女,虽生的美貌,可到底有姐姐在前面,所以她自幼就不如姐姐得父母欢心。
云老夫人那边自是更喜欢自己的外孙女,对云夫人所生子女不过是面子情罢了。
云侧妃自幼就在姐姐和王元元的阴影下长大。
云国城破后,她虽然伤心,可想到能进纯王府也是一个好结局,且她虽然现在比不过姐姐,但日后未必比不过。又有王元元那时虽已与恒王订婚,可她自衬恒王不得宠,王元元纵是做了正妃又能怎样呢。
所以那段时间,她是没有把王元元放在眼里的。
她姐姐也是如此,那段时间两人纵然和王元元同在顺德侯府,却也不会主动去找王元元。
因为在她们看来,她们与王元元已是不一样的人了。
哪知进了这纯王府后,她发现一切和她想的并不一样。
晋国君虽是出身草原,可她比云国君更为看重嫡庶,看重皇家规矩。
她记得以往在云国时,各王府里的得宠侧妃是可以随着正妃一道入宫觐见的,有那有手段的侧妃甚至能把正妃压的抬不起头。
可在晋国就不一样了,她和姐姐到现在都还没在晋国皇室的家宴上正式亮相过。
可王元元不仅已经随着恒王去了几次皇宫,还很得皇后和贵妃等人的喜爱。
云侧妃自然很不甘心,也不愿主动去俯就王元元。
可眼看着纯王妃借着恒王府大郡主一事重新得宠,她现在却连孩子都没能怀上。
云侧妃自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了,只想着先借着和王元元的关系得到纯王看重再说。
横竖连她们王爷为了拉拢恒王都要俯下身子,她这点面子又算什么呢。
她现在对王元元低头,可等将来纯王荣登大典,就得王元元过来奉承她了。
…………
王元元带着大郡主送走纯王妃后,先转身和她一起回了正厅。
大郡主在宫里待了一日一夜,心里不是不害怕的,只因这两日金嬷嬷一直在她身边提点着,她才一直忍住没哭。
但当纯王妃走后,她们进了正厅后,大郡主忍不住哭了起来。
金嬷嬷和图氏见状连忙上前给她擦眼泪。
王元元也走过来问她:“大郡主这是怎么了?”
她这话虽然是问大郡主,眼睛却在看图氏。
图氏也跟着大郡主一起进宫了,且金嬷嬷进宫只是为了提点大郡主规矩,图氏却是正儿八经照顾大郡主的人,这话也合该图氏来说。
图氏见状忙道:“想是这两日跟在主子娘娘们身边,见的人太多有些吓到了。”
图氏说的也是真话,那些后妃们为了在晋国君面前显示贤惠,对大郡主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暗地里给她气受呢。
大郡主确实是看到太多人,所以有些吓到了。
王元元再三跟奶娘确认,知道没人欺负大郡主后,便让人给大郡主端了一碗牛乳过来。
待到大郡主喝完牛乳后,她又笑着问大郡主:“我准备晚上做些面吃,大郡主要和我一起做吗?”
“母妃又要自己做饭吗?”大郡主一面由着图氏给自己擦嘴,一面抬头问王元元。
王元元笑道:“倒也不算真的做饭,就是今日海生熬了一锅鸡汤,我看那鸡汤金灿灿的,便想就着鸡汤下点细面吃。”
她这么一说倒把大郡主也说馋了,大郡主随着王元元到了廊下。
海生已经带着小太监们搬好了桌案,还把小炉子和铜锅也端过来放到桌案旁。
看到王元元带着大郡主出来,他又转身去厨房将放在瓦罐里的鸡汤端出来,他身后则跟着两个小太监,一个小太监手里端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两小把用红绳扎着的细面。另一个小太监手里则拿着两个小菜筐。一个筐里装着小青菜,另一个筐里则装了少许香菜。
他们三个将面和蔬菜放到桌案上后,就退到了一旁。
王元元对大郡主道:“我们一人下一把面吧。”
大郡主笑眯眯的点头。
图氏上前用湿帕子把大郡主的手擦干净,百梨也从托盘上拿起细面,先递给王元元一把,再递给大郡主一把。
这细面洁白似银,纤细如丝,是光州那边进上来的贡面。
年前的时候,内务府送过来一匣子细面。
八福知道王元元向来喜欢这些新鲜吃食,就全都送到内院来了。
王元元知道云老夫人也爱吃这种细面,便让人送了一半细面去顺德侯府。
王老夫人那边则送了几只意州那边进上来酱鸭过去。
海生已经将瓦罐里的热鸡汤倒入了铜锅中,王元元只用直接往里面下细面就行了。
她将手里的细面沿着锅沿缓缓的下锅,又让百梅托着大郡主的手慢慢往锅里下面。
等到面全部变软,进到鸡汤里之后,王元元又和大郡主一道把小青菜和香菜放了进去。
“下这种鸡汤面的时候,一定要先放面,再放青菜。因为面要煮的久一点才能吃。”王元元一面用长长的木筷搅拌锅里的食材,一面对着大郡主嘱咐道。
蒸腾的水汽从铜锅里缓缓蒸腾而出,这一副居家而又温馨的场景让大郡主的心里蓦然平静了下来。
在柔妃宫里待的那一夜,让大郡主有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待到第二日看到太子妃拉着她到处走,大家又都说太子妃对她是多么多么的好。
大郡主心里其实是有些害怕的,她担心自己要被留在宫里了。
好在最后,纯王妃说她要顺路带她回去,大郡主的心里才算是安定了下来。
不过她到底有些情绪憋在了心里,刚刚在厅里就忍不住哭了出来。
眼下跟着母妃做了一些她们平日里常做的一些事情,大郡主觉得自己的心里又更平静了。
随着王元元一起吃面的时候,她的脸上再度露出了笑意。
大郡主被送回来后,王元元和大郡主再度过起了悠闲又不失节奏的生活。
不过王元元没悠闲两天,就收到了一封帖子。
这帖子是她的二表姐,现纯王侧妃写给她的,帖子上的话大概意思是说她二表姐得知她怀孕,十分的挂念她,希望能过府看一看她。
王元元将帖子放在桌案上,对着百梅笑道:“我们当初在府里待嫁的时候,她连看都不来看我一眼。眼下见纯王和纯王妃过来过,她竟说要来看望我。”
春红原本和百梨一起在暖阁一角的矮凳上坐着给王元元做袜子,她听到王元元这么说后,就欲言又止的抬起了头。
王元元恰好看到了她的动作,就笑着问她:“你这是又打听到了什么消息?”
春红将手中的针线放到了矮几上的针线筐里,随后就走到王元元身边,对她道:“之前纯王和纯王妃不是闹别扭了吗?那小宫女说纯王那段时间都歇在了云侧妃那里。但是自从那日纯王和纯王妃把大郡主带回来后,纯王这几日就都歇在了纯王妃那里。”
“所以她这是着急了,想从我这里下手讨好纯王?”王元元若有所思的道。
春红闻言没有说话,百梅则笑道:“那主子见不见云侧妃呢?”
王元元想了一会儿后就摇了摇头道:“还是不见了吧,我们当初在闺中时关系就是平平。我不想掺和到她们妻妾争宠的事情里面。只是.....”
王元元顿了一下后对百梅道:“我这次拒绝了她,她心里必定生气,说不得会在云夫人面前嘀咕上几句。我担心云夫人会借机去找外祖母的不痛快。你让百梨回去和外祖母说一下此事,让她老人家心里有个准备。”
百梨从顺德侯府回来后,对王元元道:“老夫人说她知道了,让您不要操心此事。侯爷比云夫人要明白事理些。”
王元元想到自己便宜舅舅这段时间的表现,果然没再说什么了。
云侧妃那边见自己的帖子被王元元拒了,恨的险些咬碎了一口银牙。
她这个表妹还是和以往一样,油盐不进。
等她在这些晋国贵女面前吃亏了,她就知道过来和她抱团了。
“这事儿咱们府里的其他人不知道吧?”云侧妃问贴身丫鬟。
那丫鬟闻言忙道:“去恒王府送帖子的是咱们的人,我特意嘱咐过他,让他不要在外面乱说话。”
云侧妃的脸色这才又好看了一些。
“咱们要将此事告诉夫人吗?”那丫鬟见云侧妃神情仍是不愉,忙问道。
若是放在以往,云侧妃一定立马跑去跟云夫人告状了。
可她在纯王的这些女人们面前吃了一些亏,现在也学乖了一些。
“这事就不要告诉我娘了。”云侧妃闻言道。
她担心云夫人知道此事后,跑去找云老夫人的不痛快。若是她娘家闹出了婆媳相争的事情,府里的那些女人就该看她的笑话了。
因此云侧妃打算暂时咽下这口气,一切都等她在纯王府站稳脚跟之后再说。
…………
恒王在阳城的日子过的着实不开心。
他这次来阳城其实就一个作用,让太子一系和纯王一系的势力得以平衡。
这也就意味着他既要明哲保身,又要在双方之间端好那碗水。
这难度其实挺大的,不过恒王到底是个聪明人,玩了几回后倒也知道该怎么对付这些老油条了。
让他觉得不开心的是父皇果然派了康王去西北草原那边调停,而据他的探子说,康王在草原的表现居然还不错。
那几个部族都很愿意听康王的话。
恒王固然明白,那些部族之所以给康王面子是看在晋国的份上,可他也担心康王会在草原上做什么手脚。
偏偏又什么都做不了。
越想越觉得生气的恒王成日里都冷着脸,吓得他身边伺候的奴才们战战兢兢的。
原本庆幸能跟着恒王一起过来的太监王朝阳一时间竟羡慕起了留在京城看家的八福。
柯起回来后,王朝阳像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似的。
他再也顾不得防着柯起了,只把他往恒王面前推。
恒王坐在上首,柯起则跪在地上和他絮絮的说些京里的事情。
听到柯起说王妃孕像很好,能吃也能睡以后,恒王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
待到听柯起说王妃让他带了几坛子腌菜过来后,恒王脸色奇怪的问道:“王妃为什么让你带腌菜?”
柯起的心扑腾扑腾的直跳,他磕了一个头后道:“奴才多嘴,说阳城这边蔬菜较少。”
原来如此,恒王听说这里面有这么一个缘由,倒也没有怪柯起。
他见柯起没什么要说的了,便摆摆手让他退下了。
柯起走后,恒王拿着王元元寄过来的那封信看了起来。
说是一封信,其实里面有三份信纸。
恒王先是看了王元元写的信,她的信也无甚特殊之处,不过就是写了些家常琐事之类的话,可恒王的嘴角却忍不住弯了起来。
他觉得王元元带过来的腌菜和这封信就像一缕春风让他的心灵平静了下来。
将王元元写的这封信仔细的折叠好放在自己常看的书里夹着后,恒王拿起了另两份信纸。
他先看了大郡主,不对应该是五公主代笔,大郡主口述的信。
大郡主也很家常,不过说了些她最近在做些什么以及问他好之类的话,但恒王还是看的很仔细。
待到看完大郡主的信后,他又拿起五公主写的信看了起来。
五公主倒是多说了几句关心他的话,恒王想起自己那个自幼养在自己母妃身边的小妹妹,倒也对她有一丝怜惜。
他把王朝阳叫了进来,对他道:“你带人出去买些这边的特色首饰和一些可以保存的吃食送回京里,还有另外挑几件女孩喜欢的首饰。”
他这话说的模模糊糊的,也没指明到底要买什么,王朝阳出来的时候还有些懵。
这个时候他有些后悔在王府的时候没有及时往王妃娘娘身边凑了。
王爷买这些东西明显是要给王妃的,他若是知道了王妃的喜好,接下来的事不就好办了吗?
他走后,恒王坐在那里估算了一下时间。
这孩子应当是在今年八月份出生后,现在已经是二月份了,他估摸着能在三月份回去。
而父皇刚刚打下云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消化。
此次齐国之患又已经解了。
如果楚国、唐国那里不主动挑事的话,下半年应当不会再有什么战事了。
他应该可以看到孩子出生。
这么一想,恒王的笑容又再度出现在脸上。
王朝阳在外面忙忙碌碌的跑了几日,总算是买了几箱笼的首饰和特产回来。
恒王看了一遍后,见这特产里有一条云腿,他估摸着王元元会喜欢吃这个,便问王朝阳:“这个能放吗?”
王朝阳已经将这些东西摸的滚瓜烂熟了,闻言忙道:“可以的,那商家说若是放在冰窖里可以放半年呢。”
他们恒王府就有冰窖,这个的存放应该不是问题。
恒王指了指那条云腿道:“其余的都没问题,就是这种云腿多买几条送回去吧。”
王朝阳连忙应了,又苦哈哈的在外面跑了半天才买回来几只云腿。
这几只云腿还是他从商家那里抢过来的,这云腿产量有限,极得本地的官员富户喜欢。
这商家那里的云腿已经被提前订好了,余的一些只卖给散客。
王朝阳初去买的时候,那商家只卖给他两条,说还有别的客人要买。
他想着买两条让主子尝个鲜也行,便也没有和商家多说什么。
哪想到王爷竟看中了这云腿。
王朝阳不得不再去那商户那里订云腿了,但那商户却说剩余的云腿有限,真的不能再卖给王朝阳了。
王朝阳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拿出了恒王的令牌。
卖云腿的商户乖乖的匀出了那几只云腿。
约莫到了二月中下旬的时候,恒王让人从阳城带过来的东西就送到了王元元手中。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