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人的尸体处理起来并不容易。
十五万大军的尸体经过火经燃烧后, 还要将骨灰运到远离水源的地方,挖坑深埋。因为尸体太多,又是露天火化, 难免会出现尸体燃烧不均匀的情况,有些烧成了灰渣子,有些还剩下骨头, 为了避免出现瘟疫,在挖坑掩埋的时候, 得一边往坑里倒骨灰一边倒石灰。倒骨灰的大坑都挖了十几个, 分段掩埋,还得留下石碑做标记,以防回头让盖宅子或打井的挖出来。
沐瑾麾下几万将士的尸体安葬起来就更费劲了。
他们正常安葬方式只有一种, 土葬。横断江防线死了四万多人, 女兵营死了八千, 中军大营的援军死了六千多人,赶过来的工程兵也死了将近一千, 五万多具尸体, 全都得挖坑掩埋。
棺材根本打造不过来,只能用粗麻布裹了,再放进一米多深的坑里,坑底铺上石灰,等尸体放进去以后, 还得再洒一层石灰。五万多具尸体形成的英烈墓地,每具间隔只有一米, 再加上尸坑宽一米, 其密度是相当大的, 随着腐烂滋生细菌渗透到土壤中, 不能确保会不会闹出瘟疫来。
毕竟,旁边还有横断江防线大营,相隔几里远,每天跑操都能路过,万一有问题,会很麻烦。
石灰有沙毒杀菌的作用,相对来说,成本也低,这么覆盖上一层再加上深埋,大概率的能避免问题。
立碑,现在是来不及的,只能从临江郡找来石匠慢慢凿,反正顺利都是按照名单排好的,生前是哪个营的,死后也在哪个营,按照营区分片安葬,这样将来家属、战友们前来祭奠,找起来也方便。
这么多人死在这里,要建成英烈墓园,在墓园的入口处会修建一面石墙,在墙上记载下这次战役,以外战死者的名字、籍贯、年轻、军职、所属队伍。
沐瑾还让他们给每个营、每个兵种立一块雕像。
女兵营的步兵、骑兵、中军大营、横断江防线大营、工程兵都有立碑,工程兵给的造型是挥着铲子赶赴战场,大无畏的舍生忘死精神。女兵营的骑兵,骑在马上,作挥刀纵跃状,英姿飒爽。
沐瑾见过太多被历史遗忘的女英雄、女豪杰,他希望在他这里,她们的名字、功绩能够流传下去。
大营里的人忙了将近十天才把战死者安葬完,剩下的建英烈碑、英烈祠等工程已经招来石匠慢慢进行,征调来的三万工程兵也已经全部到齐,横断江防线军功曹派人去临江郡田间地头买到的粮食也全部运来。
一个郡的余粮,全在这里了,养十万大军绰绰有余。
沐瑾只留了半年的粮食,其余的全部派人给萧灼华拉回去。
伤亡太惨重,他需要用战利品去安抚人心。事实上对于他来说,留半年都嫌多,但有备无患嘛,回头有多了再拉回去就是了。
他打仗走的是以战养战路线,赚的是战争财,既然出兵,就得让底下的兵比山匪还凶,比老虎还恶,要越打越强,越打越富,取敌对方豪族的粮食、财物来养自己,不然的话,几场战争就能把他拖垮。
战争,一旦打响,那就是生死之争。
战场上回收了大量的破甲衣、武器,这些都得运到作坊清洗、拆卸、重新加工之后才能再用,得保证它们拿出来跟新的一样,招来的工程兵是从隔壁魏郡黑石县军械作坊新调的武器,至于甲衣则需要从淮郡调派。
中军大营原本有十万大军,分了五万去军工部,甲衣、武器都留下了,用过的,经过送回作坊维修翻新送回到兵部军械司。
坐镇后方的是萧灼华,负责军械保管、调派的是许瑶,一个是亲老婆,一个是亲姐姐,沐瑾非常放心,虽然甲衣还没到,先带着大军往广临县赶。
三万工程兵加上中军大营和女兵营的两万人,又凑出了五万大军。
沐瑾很明确地告诉底下的将领,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两个,第一,为了豪族手里的粮食、财物、土地、人口,第二个就是要把西边诸郡全占下来。
带兵打仗,不是搞慈善,上到战场,他得比别人更凶更狠更恶,才能活得下来。
沐瑾坐在马车上,想到打南边要建战船,想到了炮。
如果展开水战,炮是最有利的进攻武器,并且,造起来不难。一根炮筒加上底座支架就制成了。炮弹,铁做的空心球,往里面塞火药。他上辈子初中化学的时候,化学老师就教过,硝酸钾、硫磺、木炭按照七十五、十、十五的比例,就是工业生产的标准火药,农民买几袋化肥都能配出来的东西。
可是,一旦水军用上热武器,必然会扩散到陆地。
在水里使用热武器,顶多误伤到鱼,可要是在攻城战中用热武器,那将是灾难。
大军见到炮过来,得往城里街巷上撤,炮弹追着敌军打,落到城池的街道上,而炮弹落下有误差的,再加上爆炸释放出来的能量,足够把周围的房屋全毁了。热武器的轰击下,城市化成废墟或许只需要一天半天,重建却是漫长的,而对于遭过炮击的百姓来说,剩下的只有伤痛。
两军打仗,炮弹落到家门口,房子毁了,地里的庄稼炸烂了,百姓变成尸体,这不是他想要的。
战争,不该波及到无辜百姓。火药,造出来放烟花炮仗多好看。即使是鞭炮厂,也经常发生爆炸事故,一出事就是大事。
他思量过后,决定战船上只装备弩和火油投掷机,靠船跟船拼,人跟人打,能把战场的波及范围控制到最小,对经济、百姓的破坏能控制到最低范围。
沐瑾拿定主意后,趁着赶路的功夫,开始绘图纸。
帆船有现成的实物样板,工部和军工部的人依瓢画葫芦,多费点功夫照抄,怎么都能造出来。蒸汽机、铁船过于超前,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完全是想象中的抽象概念,他把嘴巴说破皮,他们也想象不出来的。
沐瑾只能把示意图画出来,再派人送回去让工匠们照着思路研究。
大军往广临县赶,不赶时间,每天只走八十里,走了五天才到,这时候已经是八月底,天气已经变凉,但还没到冷的时候,秋收的粮食都已经入仓,牛羊牲畜经过夏秋囤膘也都长得肥肥的,这正是一年里最肥的时候。
沐瑾带去的五万大军,跟戚荣留守广临关的两万大军会合,带上投石机径直扑向郡城方向。
一万女兵全部派出去清剿广庭郡周边各县的的豪族。
女兵伤亡惨重,骑兵营几乎全军覆没,步兵营还好。那些没有伤到内脏骨头的伤员,经过十来天修养,在沐瑾带着大军开拔赶往广临郡的时候,已经恢复得伤口都落痂了,纷纷回到各自的队伍跟着出征。
驿站送来萧灼华的回复,告诉沐瑾,军械甲衣已经在运往前线的路上,由许瑶亲自押送。考虑到战事紧急,兵部这次征招新兵,一半是十五到十八岁的新兵,另一半则是到年龄退伍的老兵。老兵派去填补中军大营的空缺,新兵派给沐耀训练补充兵源。昭武堂有批学员经过考核,提前毕业,派往前线。
她另外还有封调令是给女兵营的。
活下来的骑兵,通通得到了晋升,这既是战功晋升,也是因为战亡太多,出现空缺,需要填补上。骑兵营将直为骑兵都尉,手下幸存的两个千总都升了营将,佰长升千总,以前的兵卒、伍长都升了佰长。
萧灼华从草原调了两万匹战马过来,一万给女兵营,一万给沐瑾。她给女兵营的命令是跟着沐瑾继续出征,从各郡招人,边战边练兵,把人员补上。
女兵营的步兵营中,会骑马,能进行马上战斗的,都调去了骑兵营填补空缺,至于步兵则让她们从打下来的各郡招新兵。
萧灼华的女兵,几乎都是当初去边郡时在路上买的,她们跟随沐瑾一路打回去,正好回老家。当初是让家人几百钱就卖了,有些人家甚至只收到几十钱,就把女儿卖了。
如今,她们成为了佰长、千总,甚至当上了营将,衣锦还乡,不仅扬眉吐气了,更能作为榜样,让更多女子愿意从军。在沐瑾的治下,战功才是最好的翻身机会。哪怕曾经是个奴隶,只要有战功就有晋升,为官做将,甚至将来可以封爵。
萧灼华身为女子,希望更多的女子能够抓住这个时会,改变命运。虽然需要以性命相搏才能换取出路,可愿意搏命就能搏得出路的时候,并不多。
她让父皇作为弃子抛出去,她只需要花上几百文钱就能买来许许多多的女子,她的命运,她们的命运,曾经都是那般的身不由己。如今沐瑾给了她,给了天下女子一条出路,她希望她们能像她一样把握住。
沐瑾把萧灼华写来的信看了又看,看到她压根儿没跟他商量,就把女兵营的骑兵扩成一万人,心说:“主意是越来越大了。”
他对此并没有任何意见,因为他跟萧灼华之间内斗的可能性低得可怜,更倾向于强强结合。萧灼华立得越稳,他的后方就越稳,而且萧灼华所实施的安排都是顺着他定下的方针在走。他们是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
他想了想,觉得萧灼华应该也是有心想培养出这么一支能有战功傍身立足的女子军队,给她自己傍身。她信不过他,但她信得过她的兵。有了兵,她才有底气自己做主,真正去选择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沐瑾思量过后,打定主意任由萧灼华和她手底下的女兵发展。他想看看,不受束缚,靠自己力量奋斗拼搏的女子,能走到哪一步。他想将来在太庙的功勋殿中,能看到有女子的身影。
九月初,女兵营的军队横扫各县,逼得各县豪族纷纷逃往郡城,沐瑾带着大军直逼郡城。
博英郡侯世子乔烈派人来递降书,愿意归降。
沐瑾亲自给乔烈回信,在信中写道:“你们跟英国公结盟,两线夹击我,导致我横断江大营几乎全军覆没,你现在打不过我了,又要来投降了,你爹这会儿还在帮着英国公打我姐姐,这投降的意义在哪里?降得亏不亏心?”
乔烈给沐瑾回信:若再打下去,必定还会增加伤亡,若能不战便收几郡之兵,合力攻打英国公,问鼎天下指日可待。
沐瑾懒得再回乔烈,直接下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