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家乡困境
自从这家东洋人投资的造纸厂开工后,环境优美的天源镇,成为了历史回忆。
天源镇旁边这条清澈甘甜、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滋养着两岸大片肥沃良田,养育了两岸无数生灵的天源河。
彻底毁在了这家造纸厂的污水排放下,成了现在这条黄波翻滚、水草绝迹、鱼虾俱灭的臭水沟。
乡间草木清新的空气,也定时受到造纸厂排放的刺鼻废气的严重污染。
这家东洋人投资的造纸厂,成了镇上无数人的噩梦……
曹奕凡印象深刻的记得,在这儿上学时大家最统一的动作,可不是在早操和下课铃声响起时。
而是发生在,造纸厂每天几次开始排放废气前刺耳警报响起时,全镇人那整齐划一的关窗户动作,绝对迅速敏捷训练有素。
那时在学校里,守窗户的都是全班里选出来,个子最高,动作最敏捷的几个人。
即便能及时关紧门窗,也没有什么用,那辛辣苦涩的废气,还是会无孔不入的钻进教室里,让大家不停的咳嗽流眼泪。
反应严重的同学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呕吐不止,几节课都不能正常上课,简直是苦不堪言啊!
曹奕凡也没少受折磨。
看着车后那冒着滚滚黄色浓烟的高大烟囱,出租车里的他暗下决心,这样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造纸厂,不要也罢。
他的家乡从此拒绝污染!
曹奕凡会为他的家人,他的家乡人寻找到一条和谐的绿色发展之路。
离开小镇没多远,就进入了崎岖不平的盘山路,在司机师傅的抱怨声中,车子缓慢的在山路上爬行。
尽管山路两边山林壮丽风景如画,司机师傅也没有欣赏的心情,他眉头紧皱小心翼翼的驾驶着车子,就怕掉到山沟沟里去。
曹奕凡看着苦逼的司机,突然觉得自己还是买辆摩托车更靠谱些,这条山间小路该修一修了,不然有了汽车,走这条路也是遭罪。
绕过了几道山梁,就看到了被一条小河半抱着的小村落,这就是他的家乡玉龙湾村了。
据说当年先祖们寻到这里时,老人们见这里被小河半抱,山水相依,风水格局还算不错,就决定在此安家落户,安顿下来后这条养育全村的河流就被称之为玉龙河,村子就被命名玉龙湾。
从此曹氏族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
玉龙湾村南低北高,玉龙河环抱村子西、南两面,河流两岸是村里最好的土地,水源充沛,是村里最主要的水稻田和菜地。
再往东北方向,地势一路走高,成为丘陵地貌,村落的房屋就分布在这里,一排排仿佛梯田般逐渐走高,远看还是蛮别致漂亮的。
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贯穿村子而过,村子后面就是几条小山岭,翻过山岭向西就是波澜宽阔的天源湖。
向北是宏伟壮美充满神秘感的九龙山,山后就连绵起伏几百公里,荒无人烟的原始山脉。
山岭与村子间还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田地,这里是村里的旱地,种植小麦,玉米,花生,果树等耐旱类作物。
可惜,现在因为种植成本高,需要打井取水或者从村南引水灌溉,劳动强度大,现在青壮村民很多都外出打工了,村里严重缺少壮劳力,大多都荒废了。
村里这些年倒也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养育了一代代村民,村民渐渐地繁衍起来,人口越来越多,村里的土地却不会增加。
人多地少的矛盾使村子越来越贫困,只能维持温饱。
不甘贫苦的村民,越来越多的放弃了土地,走出了村子,外出务工了。
全村都过起了年轻青壮在外辛苦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这样两地分居的无奈生活。
曹奕凡望着眼前这个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小村子,表面宁静祥和,实则问题多多,尽显衰败荒凉气息的古老村落。
希望自己的种植实验能够早日成功。
给村里谋求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改变村子的命运。
现在还是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车子通过村南老石桥时,他控制着灵泉水悄悄地融入桥下的玉龙河里。
他的童年与桥下的小河有太多的联系和快乐回忆!
年幼时家里大人,可是严禁孩子们到后山那边的天源湖游泳的,被发现了一顿臭骂都是轻的,还难免会受点皮肉之苦,最严重的都一天不给饭吃。
那时农场家里生活条件都不好,对孩子来说吃饱饭可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可不像现在,村里生活条件好了,至少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了。
甚至条件好的家里,小孩娇惯的饭都不好好吃,吃饭时全家都跟在他们身边,哄着喂着才肯吃饭。
所以那个时候,小孩子们是不敢去天源湖的,只能羡慕的看着大孩子们翻过山岭去湖里玩。
都盼望着自己能快点长大……
所以村旁边这条玉龙河,就成了小孩子们的游乐园和快乐天堂!
曹奕凡的童年快乐也承载于这条河流,就是在这条河里,学会了戏水、游泳、抓鱼、摸虾……
偶尔抓到的鱼虾,也成为了他童年不多的美味记忆!
他观察了下,这条河倒没受太多的污染,最多就是经常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河里的鱼虾还是有些的,希望这些鱼虾可以变得更多更美味!
给那些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美好的童年记忆吧!
村里大街上也没有什么行人,只有些老人围坐在村头大树下晒太阳下棋聊天,偶尔一群小孩子嬉闹着在小巷里跑过。
古老的村落才显现出一些鲜活气息。
路过村里公共水塔时,曹奕凡又在水井里放了些灵泉水,希望能改善下村里这些老人孩子的身体素质,至少可以少生病。
曹奕凡回到家时都十点多了,这个时间家里都没人,大他三岁的姐姐两年前出嫁了,现在在县城住。
父亲肯定又去给人做工了,他是个手艺很好的老木匠师傅,给人打了半辈子木制家具门窗了,手艺精湛,在这十里八乡的都口碑良好,他也是靠着这门手艺养活着我们一家老小。
可惜这些年农村结婚,开始流行起了铝合金门窗和成套的家具。
父亲的木工手艺没有了用武之地。他失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