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玉知晓允?被削爵圈禁之后的第一反应是, 胤禛忍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现下时机到了, 他终于动手了。
难怪那日她那十弟妹会不顾规矩和仪态跑着进了她这坤宁宫, 原来是给允?求情来了。
她还奇怪她这十弟妹要进宫不递帖子就罢了,怎么连衣裳都没换, 穿着一身旗装就进宫了。
这会儿她才知道,她那十弟妹怕是听说她那十弟又惹了事,直接从马场进了宫, 顾不上什么衣裳不衣裳了。
十弟妹也真是个性子鲁莽的,她既然要来求情, 那至少应该打听清楚允?究竟闯了什么祸,不然就算她是十福晋,她就这么闯进来,还一句话都不说,见着自己就跪下, 那也是没用的不是。
不止允?,就连允禩都被牵连了,听说他被胤禛训饬了一番,还令王公大臣察其善恶, 命其改正。
明面上看起来胤禛对这事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至少他真正处置的只有允?一人不是。
秀玉却觉着胤禩应该不太喜欢这样结果, 以他的心机和手段,他大概是想着能在此事中全身而退的。
她忍不住想,若是允禩不让那两个小厮跟着允?,又或是在听闻允?被传召进宫时不追进宫来,他是否真的不会受此事牵连, 显然,答案是不能。
虽然不想承认,但允禩的确将他的人护得挺好。
不同于胤禛和允祥的各行其事,允禩从来都是他们兄弟几人里在最前头冲锋陷阵的那一个。不然允?也不会得了个草包的名号,这个名号虽然惹人发笑,可笑过之后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他能做草包靠得可不光是允禩,还有先帝,不管先帝对他是疼爱还是愧疚,最先放任他的人是先帝,允禩是后来的那一个。
允禟对那个位置没兴趣,他那个理藩院的闲职是先帝给的,允禵呢,相较于那个位置,他更想去军中,这两人允禩虽然也管,但管的其实并不算太多。
允?就不一样了,端看他和他福晋每每闹起来之后去劝架的人是八福晋这一点就能看出允?是怎么被允禩管着的了。
他二人一个愿意管,一个乐意被管,允?出事了,让允禩真坐视不理他恐怕是真做不到。
胤禛在允?面前提起他的岳家倒不是为了降罪于他所以把他的岳家给搬了出来。
胤禛会提起此事,是因为蒙古都统的人选迟迟没能定下,胤禛想看看有没有人走允?的门路,想让他在此事上替着美言几句。
然后胤禛就发现应该是真没人走他这个蒙古女婿的门路,不然他听自己提起此事之后绝不会是那种反应,让人一眼就把他给看穿了。
胤禛思来想去,最后选了苏丹为蒙古都统。
他会选苏丹做这个蒙古都统皆因年羹尧的一封折子。
年羹尧三月时上过一封折子,折子上所奏之事是什么秀玉不知,她只知道年羹尧的折子比他的人先到京城,他的折子到了四个月之后胤禛终于在那封折子上写下了准奏二字。
秀玉觉得她十福晋能闯坤宁宫,是她横冲直撞惯了,压根儿就不在意这个,胤禛却不这么觉得,他觉得十福晋能闯坤宁宫,是因为坤宁宫的守卫还不够严密,戒备还不够森严。
被十福晋闯过一回的坤宁宫在此之后的戒备森严到什么程度呢,是胤禛能讲奏折成堆的让人搬来坤宁宫的程度。
戒备森严点就森严点儿吧,只要胤禛不一天一趟的往这儿跑,她对此没什么意见。
她以为坤宁宫的戒备更森严了之后这事就算过去了,没成想这才是刚刚开始。
她这坤宁宫不光胤禛一天来一趟,苏培盛也跟着来,他来此不是来找她的,他是来找小谭子的。
秀玉看他那架势觉得他恨不得把小谭子回炉重造一次,也就让晴初把去看热闹的雨骤给逮回来了。
这还没完,就连小冯子也出了好几回宫,据说是去见梁九功去了。
当初胤禛将给梁九功养老的宅子买在京郊,为的就是他那边有什么事了小冯子这个徒弟能赶过去。
现在梁九功那边没出事,小冯子这边先出事了,他可不就得出宫去嘛。
秀玉是因为雨骤才知道小冯子一大早就出宫了的。
进宫久了,雨骤难免就又馋宫外的零食了,正巧小冯子要出宫去,他就成了给雨骤跑腿儿的人了。
有人带零嘴儿回来,雨骤瞧着比平日高兴得不止一星半点,这要是再瞧了不出来有什么地方不对,那她就是真傻了。
胤禛第一回拿着折子来坤宁宫,秀玉以为他是实在忙,都忙到坤宁宫来了。
他拿着折子到坤宁宫的次数多了,她就知道他这是有意为之了。
时间久了,她倒是发现了胤禛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小喜好,那就是胤禛看折子,好像就跟她看话本儿差不多。
他反复看的折子是紧要的,他不仅看的认真,他批红也批得认真,就跟写读后感似的。
不过他好像也会挑挑拣拣,那些问安的折子他好像只看一遍批阅过之后就让人收走了。
然后她又发现好像不光是事情紧急的折子他批红批得认真,那些他看着碍眼的他好像也批红批得挺认真,她光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这时候多半是在用笔杆子骂人呢,所以她只是看看,并不打扰他。
这不就跟她看话本儿一样,遇见好看的就多看几遍,说不定隔上些时日还会翻出来再看看,遇见不好看的明明心里想的是看个开头就不看了,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一边骂一边看完了嘛。
秀玉对年羹尧的这封折子有印象是因为这封折子是胤禛看得最认真的,认真到那封折子看起来都有些旧了还依然被摆在他的案头。
秀玉看他实在为难,就顺嘴问了他一句,没想到他还真答了,说这事和十福晋有关。
他要是说这事是蒙古那边的事,那就是政事,她是不能听的,他说这事和十福晋有关,这事就成了家事,她就没什么不能听的了。
直到他听说胤禛裁掉了宁夏的卫所,改设了府、州、县,并认命苏丹做蒙古都统之后,她就知道自己没猜错,那封折子上写的事的确是跟蒙古有关。
她之前还真不知道那封让胤禛爱不释手的折子是谁呈上来的,直到她见着了年氏。
躬桑礼上他们采桑叶可不是做做样子,那桑叶是真要喂给蚕吃的,蚕吐出来的丝也是要用的,因此她这个皇后娘娘还要去一趟养蚕所。
这养蚕所也不是就她一个人去,还得有人陪着她。
她也知道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在廉亲王被皇上训饬之后她这个皇后还会不会带廉亲王福晋一同前去,她们也在等着看廉亲王福晋还是会出现,还是会称病不至。
然后她们就都失望了,皇后娘娘陪同之人的名单里有她,她也按时来了,还和怡亲王福晋一左一右的走在了皇后娘娘的两边。
之前这些官眷们还真没注意是谁走在皇后娘娘的左右两侧的,这一看才发现走在皇后两边的人是两位亲王福晋,要不是皇后还穿着朝服,这么一打眼看过去还真以为走在最前头的三位都是亲生福晋呢。
她们细看之下才发现怡亲王福晋和廉亲王福晋虽然看上去是走在皇后娘娘两侧的,其实始终是要落在皇后一拳之后的。
不愧是先帝亲自选的儿媳,就是懂规矩,她们感叹着。
不过在这儿懂规矩的人了不指这两位亲王福晋,贵妃娘娘不也挺懂规矩的嘛,不然她怎么离皇后娘娘这么远呢,她们腹诽着。
皇后娘娘和两位亲王福晋走在最前头,贵妃娘娘走在她们三人后头,贵妃这一慢,跟在她后面的所有人都得慢,短短的一段路,她们要走多久还真不好说了。
她们也听说了贵妃娘娘身子弱,不过她的身子已经弱到这种地步是她们怎么都没想到的。
她们和上次一样都是坐着马车来的,要走的这段路其实并不长。
刚开始时她们隐隐约约的还能听见皇后娘娘和两位亲王福晋在说些什么,到后来别说听前头的人在说什么了,她们连她头三人的背影都快看不见了。
上次躬桑礼时贵妃娘娘明明也来了,她上次瞧着身子也没这般差呀,这才多久,她怎么都开始走三五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了,都这样了,她还出来做什么呢?这不是耽误时间嘛!这话她们只敢在心里想想,是绝不敢说出口的。
秀玉虽然走在最前头,后头的事她还是知道的,谁让她把她身边的四个大丫头都带来了呢,人多,事少,雨骤这丫头难免会被这外头的景色吸引,她的注意力没有放在秀玉身上,自然就注意到了她们身后发生的事了。
雨骤是个不管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都要立马告诉秀玉的,这次也不例外,她看见年贵妃越走越慢就觉着不对,立马小跑着就去找秀玉去了。
年氏的身子究竟如何了年氏自己恐怕都没有秀玉这个皇后清楚。
她不管什么事都带上年氏不过是在可怜她罢了。
别看前些日子年氏的并瞧着像是好了不少,那是因为御医改了药方,不少药都加了剂量,再加了年氏肯喝药了,她的身子自是比从前好了不少。
其实不光是她,大概年氏自己也知道她的身子想彻底恢复是不可能了,只能慢慢调养着。
要调养,光窝小小的宫殿里是不行的,因此她倒是愿意出门了,毕竟能出宫的机会的确不多,她也是珍惜的不是。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