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润本身上还拿不到10%,包括这30万里边还得交税,这让他们疲于奔命,很多人就要说了。
既然做不了这个生意就不做,但有些事情不能这么想,在一个产业里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允许大的存在就允许小的存在。
想象一下,如果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全国只有这五六家或者十几家医药厂商,把各个板块给分割了,彻底的把医药产业垄断,从而变成了江湖式的闹剧,那么这件事情可就麻烦了。
这跟餐饮服装或者说旅游这些产业都不同,包括房地产,也不是一个概念。
因为医药产业本身就涉及到国家的一些政策,而且还要联合医保,李冬现在做的事情往大了讲就是替国家做的。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国家肯定要调控这些东西,而且在这些资本急剧的情况之下,国家想要调控也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一点点把这个东西变革出来。
很多药物想纳入医保,还要相关部门跟医药厂商去进行谈判。
李冬上辈子看过相关的新闻以及那场谈判。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款五万的药物纳入医保来回游说,最后才勉强的弄到三万这个价格,而且医保报销的百分比还不高。
在这个前提之下,真的所有的钱都被医药厂商赚了,包括他的这种伊马替尼也是,他记得原来这种药物要卖四万块钱一瓶。
但是这种药的成本在不考虑研发的基准之上,成
本都不到一百块,即便是考虑研发成本,就算他的研发成本是一千个亿,可是针对全世界,你定价四万一瓶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有些东西利润就是这么恐怖,甚至远超过一个人的想象。
李冬想不明白这样的集团怎么还有脸起诉那些卖便宜药的地方,认为那是假药。
在他们看来药物本身能不能治病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他们生产的只要掌控着这种研发生产权,那他们生产的药就是真药,而其他那些没有生产权的药物就是这样。
如果在其他产业里面比如服装,比如某些机械可以这么定义,无论你这个东西生产得有多么好,但是如果你不是厂家提供的还是自主生产的,那么你就是盗版,这一点无可争议。
但只有药物不行,药是用来治病的,李冬为什么能跟刘昌老爷子建立这样的共鸣,一方面是因为他写的那副对联,另一方面他一直沿用着这种东西去给人治病或者说去卖药。
药本身是用来治病的,你可以在这个治病的前提去建立自己的利润,建立自己的产业,但如果你把良心一病的揉进了利益之中,那遭罪的肯定就是老百姓了。
李冬不是个圣人,但即便如此,他也相信想做一个好商人,想把自己的企业或者说建立自己的家族的一切都长久的运营下去,那么就需要摆正自己的良心。
如果良心摆不正的话,那别说传三代了,在这
一代基本上就废了。
故而李冬现在也没想做什么市场垄断,而徐浩现在的这个决定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扬子集团就算一开始也是讲究这一些的,不过这些年来面对这些股东,想要极端的追求利益,其实徐浩也在夹缝之中求得生存。
不过这一次他就想任性一次,想把这一切彻底敲定,在这个前提之下他也相信市场能变得更好,只要市场变得更好,那么相应的他也就能够彻底放心。
利益什么时候都有,钱这东西什么时候都能赚,但如果完全的把良心抛开了,也不是徐浩想要看到的。
而这个时候台下的那些媒体听到这个决定之后,顿时陷入一片狂躁的激烈讨论之中,他们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徐浩会有这样一个决定,到底是什么由头引发。
徐浩能做出这样一个选择,所有的疑问迎上心头,幸好是记者发布会,而不是单方面的徐浩宣告这个消息。
就在下一刻,直接有个记者举起手来,都没等主持人叫他,他当即开口问道:“徐总,您的这个决策真的是自己下的吗?是不是受到了某种威胁?”
这个记者的潜台词非常明确,而且他也不是任何人派来的,本能的想到的这一点,因为他太明白这件事情关乎到什么。
关键就在于如果这个时候去合站出来做联合的话,那么同样的它也会成为国内所有大医药厂商的针对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
这个决定可不好做,他如果说真的想抱着整顿市场的态度,完全可以处在那个中立的状态下,不去做丝毫的干预,到时候见风使舵做一个墙头草就可以了。
在商业的版图规划上,特别是这种大集团的商业竞争上,这么选择不会招来任何的诟病,只能说他们保守并没有任何的错误,因为这是生意,不是人情。
在有人情的基础之上,如果他们这么做,自然会招来很多人的谩骂,说他们是势利小人,可是做生意本身只能说他们是明者保身。
甚至在之后还会有人夸赞他们的保守,在见风使舵的这个层次之上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李冬一开始在见到那六个人的时候,跟他们建议只要他们不插手这件事情本身选择用那种中立的态度去针对整个市场,那么就可以相安无事,甚至最后还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从而帮助李冬很好的完成这一步,但眼下的徐浩却把事情做得更绝,所有人都明白,如果徐浩这一步选对了,那么对于扬子集团本身绝对是飞黄腾达决定。
甚至能一跃而起超过很多药业集团,因为扬子集团现在本身也是在国内十大厂商之内排名中游的。
这一次的很可能让他排到第三,为什么是第三这个巧妙的位置,就在于第一很可能是东正药业,第二都是白云山药业集团,第三就是他了。
因为徐浩所率领的扬子集团选择站在了胜
利者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