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改名字的事情李冬和小马哥是一拍即合的,小马哥其实这个时候对这样的软件取什么名字还没有太多的想法。
毕竟ICQ还没面世,再加上他对李冬思想的高度还是有些崇拜的,所以改名的事儿是毫无阻力。
关于产品名字用中文的事情,李冬也放在了心上,这个是可以适用整个冬正集团的。
和小马哥聊完之后,李冬也终于有时间来看自己这几天遗留下来的文件了。
挖坑一时爽,填坑时就痛苦万分了,李冬挨个把工作邮件看了过去,绝大多数的邮件内容他都是需要思考一下的。
而当李冬处理完三封邮件之后,他看着尚未阅读的五十二封邮件,直接就想把网页关掉了。
剩下的工作量太大,这大大降低了李冬的工作效率。
但是李冬也没得选,这些事情就是他需要知道,需要拍板的,做老板就是这样,你身后是没有退路的。
不能像其他打工人一样,实在干不好还有领导能帮忙擦屁股,还有同事能帮忙弥补。
为了削弱大量堆积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李冬决定对它们挑选一番再进行批阅。
“这个是工厂的,又不是紧急文件,那就先放到一边。”
“这个是营销部的,又是要钱的,也先放一边。”
……
李冬挨个看了过去,一直跳过了二十个邮件,才看到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文件。
“小灵通销售报表?这得看看!”
点开邮件,李冬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总结性的数字。
“四十一万台!”
说实话,李冬看到这个数字都有点被吓到了,要知道冬正集团卖的小灵通可不是几百块一台的,两千多一台的价格也不算低了。
要知道就是最开始搞低价通讯器的波导公司,在1998年也就生产销售了一百万台寻呼机而已。
这还是寻呼机只卖五百块的情况下,小灵通的价格是寻呼机的四五倍,销售台数却这么多。
按照三日销售数据来看,李冬觉得今年总销售台数破百万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这也是李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华夏在他的印象下在很多行业上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工资水平提升也是比较明显的。
尤其是在电气行业,因为冬正集团开出来的价码实在太高了,相当多的人才第一志愿肯定是来冬正集团工作。
这就倒逼其他公司跟着提价格提待遇了,对于那些月收入已经上千的员工来说,花一万买个手机可能会心疼。
但是花两千块买个小灵通肯定不觉得贵,要知道小灵通除开只能市内通话这一点,在其他方面性价比都是远超手机的。
而且小灵通的市内通话不过是人为限制罢了,从技术上来说,小灵通也是可以漫游的。
只不过现在搞漫游没有什么意义,毕竟绝大多数用户只会在一个地区常驻,真要经常跑来跑去的,肯定都已经买手机了。
如果说小灵通的销售量给李冬带来的是惊讶,报表后面的数字就算得上是惊喜了。
四十一万台小灵通的总营业额达到了八亿多,这还是不包括后续从微蜂窝基站可以拿到的分成。
八亿多的营业额利润是多少呢?答案是三亿。
小灵通现在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利润回报上没有正派手机那么高,但是和其他企业相比也已经是极高的利润了。
因为冬正集团自身的拥有产业链的原因,很多产品的利润是没有的,比方说锂电池,这东西卖给别人和供给自家的产品肯定不是一个价。
所以小灵通的利润有一部分也是电池这些上面省下来的钱。
即便如此,李冬对这个数字也很满意了,低端产品从来不是为了挣钱的,能够不赔本赚吆喝已经很好了。
不过李冬也可以想象到,小灵通的出现直接就给手机市场的价格打了下来,摩托罗拉这些公司可没有低端机这个概念。
在他们的眼里所有手机都应该是全面的,都应该是高附加值的。
被李冬这么一搞,他们的低端机肯定也在研发日程上了,但现在还没有现货的情况下,他们的应对措施只有一条,那就是降价。
让原本高价的产品降价,哪怕是降到成本线周围也是可以的,清库存嘛,不寒碜。
这一点就是冬正集团也是存在的,正派手机刚发售的时候价格高达两万,现在不也是打六七折销售嘛。
没办法,生产线不可能停在那里,消费者也不是固定一天来购买的,所以多少还是需要保持一些产能的。
不过李冬比摩托罗拉他们好一些,正派手机因为功能不同,虽然性能在逐渐提升了,但是对前面一代产品的覆盖其实很少,所以清库存的时间线可以拉长一点,降价也慢一些。
不像摩托罗拉这样的厂商,他们降价清库存的时候那简直就是送手机一样,动不动就是四五折。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手机的生产成本是比较低的,只要第一波销售情况好基本就把本收回来了,之后所有的销售都是纯利润。
看完小灵通的销售报表,李冬总算是心情愉悦了一些,处理起工作的效率也快了不少。
等到江映月上来喊他吃饭的时候,五十一封工作邮件已经处理完了一半,果然人还得是在积极的时候去工作。
情绪低落的时候工作就像是在坐牢,事倍功半,李冬可算是体会到了。
简单用过午餐之后,李冬没有急着把剩下来的工作都做完,他上午已经把工厂的邮件优先处理完了。
工厂那边基本是人休息机器不休息的,所以李冬把工厂的事情优先处理了,这样那边就可以直接开始下一个环节。
而像办公室这边的工作反正都要等到周六周日过了才能落实,李冬现在批复了也没有啥用。
他索性就马放南山开始摸鱼了。
就是他这个鱼摸得代价有些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