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自然而然转场到了仁王的成长历程。
仁王所成长的年代, 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过纸质资料也是可寻的。网协一直在协助纪录片节目组,也一直在和仁王沟通, 将仁王的成长经历还原得七七八八。既然是纪录片, 真实度自然值得信赖, 仁王也是和导演谈过具体纪录片想要表达的意义。
他和导演有过一次很深入的对话,最终才愿意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坦然相告。
于是镜头转向蓝天和海鸥, 海鸥飞过漫无边际的大海,路过大大小小的渔船。
镜头来到一个看似寻常的小岛。
岛上的房子看上去有些陈旧了, 从下船开始一路往下走,码头也带着年代感。仁王走在制作组前面,带路绕过了码头前的那条小道:“这里这么多年也没怎么变,看上去也没有修缮过。”
“这是MASA你长大的地方?”
“Puri.”
仁王带路走到了一排临海的一户建,仁王家曾经的房子就在这排房子靠后的位置, 从仁王和弟弟一起住的房间往后看正对着一小片沙滩,和海滩后的一片大大小小的礁石群。最初的仁王就是在日日夜夜看着海的日子里, 喜欢上了大海的静谧和疯狂。这之间的切换是如此无序, 上一秒还是平静的海面下一秒就会卷起风浪。
而且就在这个房子的阳台上,他在夜里晒月亮的时候被系统砸中了。
这可是改变他一生的大事。
当然,是不可能在镜头前这么说的, 所以他只是笑着点头:“在这里活得很开心呢,也是在这里接触的网球,认识了很重要的人。”
虽然打网球最开始是被迫的, 认识的重要的人一开始也不是以自己的脸认识的。
背后的故事自然不会全部告诉摄制组,因此摄制组的旁白在这时进行了一番解说和抒情。仁王本人看着纪录片里对种岛的描述, 沉默了两秒:“Puri, 我要打电话问问种岛前辈, 问他看过纪录片没有。”
“友善的,热情的,开朗的网球上的前辈。”丸井重复了一遍摄制组的形容词,“这说的是种岛前辈吗?”
“没像你炫耀的话,应该是没看过。”柳生猜测道。
仁王摇了摇头:“不,正是因为我没有接到来自前辈的电话,才证明他看过了。种岛前辈可是很容易害羞的。”
全场寂静。
……害羞?这说的是谁啊?
和种岛做过许多年国家队队友的毛利虎躯一震。他迅速低下头啪啪啪打字。幸村则笑着歪头,说他要把这个评价说给鬼前辈听。
如果事情在这里就结束,那么这次聚在一起看纪录片的乐趣就不算太多。实际上纪录片给每个仁王认识的,也同意出镜的人进行了对应的“评价美化”。
这些同意参与拍摄的人,在参与拍摄前大概知道在成片中会做对应的美化,只是没想到所谓的美化会美化成这样。
比如,性格开朗热爱美食,对前后辈都非常热情的可爱系同伴,丸井。
又比如,性情认真遵循正义,永远对冠军充满渴望的真田。
还有在仁王口中是“有些迷糊但是非常有天赋的直率后辈”,但在节目组里评价是“偶尔是天使偶尔是恶魔,拥有双面颜,非常受到年长粉丝欢迎”的切原。
真田的形象后面也跟上了他这么多年打职网以来给人的刻板印象:比如特别较真,乐于见义勇为之类的(真田在国外比赛时曾经见义勇为救过被抢钱包的女性,因为匪徒带枪还上了新闻)。
丸井没想到看热闹最后看到了自己身上。
柳生这时候颇为庆幸:“还好在拍摄时因为忙于实验没有时间,只语音出演了。”
仁王对柳生的评价是“最在意的也是最初的双打搭档”。那家伙以前明明有过双打搭档啊。这么想的柳生知道如果直接这么问,仁王肯定会给出“只有你是我认同的搭档”这样的答案。那家伙真是嘴里什么都说得出来。
仁王:你如果不满意的话嘴角弧度降低一点啊,伪绅士。
倒是幸村的评价非常“正常”。是温文尔雅又风度翩翩的球场贵公子。
没人敢提幸村从前的“神之子”的绰号。
如果说以前还能用这个称呼开玩笑的话,这次纪录片节目组利用“网球之神”作为仁王宣传片的宣传词后,这个绰号名就完完全全成了禁语了。
其实以人类男性的恶趣味,仁王是很想用这个绰号开玩笑的。不过欺诈师趋利避害能力是满级。喜欢在危险边缘试探的他光是看到幸村的微笑就知道还是不要提比较好:直接踩入红圈就不能蹦跶了,会直接遭遇死亡威胁。
随着对从前的朋友的采访,一同展开的还有仁王学习网球后一路的经历。
包括最初仁王和真田的Jr网球比赛,录像带也被翻了出来。
画质很差劲,还有各种噪点,但稚嫩的仁王和真田出现在球场上时,观看纪录片的人还是忍不住感叹出声。
“原来这种比赛的录像带也会保存这么久的吗?”柳想了想,“那我和博士的比赛录像也存着吗?”
“你可以去网协的档案室里找一找。”仁王说,“理论上Jr大赛一直在办的话,相关录像带就会一直保存着。”
如果比赛直接凉了那就没办法了。
从最开始的初学者,再到加入立海大以后从正选选拔赛开始,一步一步,两年的时间成为全队最强,再之后幸村生病,仁王成为代理部长……
跟着纪录片回顾过去的经历,仁王才恍然发现,一开始自己学习网球时根本没有什么太远大的目标。
纪录片里的仁王就是这样感慨的:“我最开始只是想打赢真田而已。”
“那时候的真田……真的太可恶了。”仁王捏着自己的辫子,“可能也是那时候的经历影响,我一直和真田不太合得来。”
“你们的关系明明很好啊。”直白的外国人如此评价道。
仁王很难和他解释什么叫做日式含蓄和日式包容。他和真田互相承认对方的实力和人品,却对彼此的行事风格和观念嗤之以鼻。这并不妨碍他们是同伴,是朋友。
除了真田,仁王和幸村的关系也被着重描述了。
是最开始引领着仁王的球队队长,又是在危难时将球队交托给仁王,一直信任仁王的友人。
了解职业网球的球迷都知道仁王和幸村的关系很好,他们不在同一个俱乐部,但时常被拍到一起去吃饭,一起训练,互相给对方的比赛当观众。他们一起打戴维斯杯时也组过几次双打,默契度在日本国家队里可以算是Top级别的了。
而纪录片只是聚焦在他们之间的小细节上。
“我偶尔还是会喊他部长。”仁王在纪录片里这么说,“我们球队的人也都有这样的习惯。”
“像小鸟依赖鸟妈妈吗?”导演开玩笑问道。
仁王没有否认:“立海大网球部没有教练,我们都很认可幸村这个部长。”
走过还在成长期的,挣扎得很明显的国中时期,接着是U17时期。
这时候的仁王已经初步摆脱了最初的迷茫,也开始有了一点强者的姿态。
“我那个时候已经赢过很多比赛了,开始觉得我自己是强者了。”仁王这么说。
仔细回想的话,会发现那时候仁王还没有“非得赢不可”的心态,所以那时候幸村时常对他说,打得再凶一点,你可以做到6-0的不是吗?但仁王更喜欢先行试探,便显得比分会不那么“强势”。
现在再回想当时的经历,仁王也颇有感触。
“那时候许多人认为我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仁王说,“幸村不这么想。”
“所以我十九岁那年,第一个对他说,我要拿法网冠军。”仁王说着,比划了一下,“他相信了,和我说希望能抽签到和我对决。”
“是不够自信的意思吗?”导演问。
仁王摇了摇头:“不,我一直很相信我自己的能力,而且我不认为有一定要获得别人认可的必要。”
可被相信是件幸福的事。
仁王后来拿过了许许多多的奖杯,记得最清楚的还是最初的那一个。他打败了在他网球道路上很重要的人,也打败了前一年给了他失败痛苦的前任网球界的顶梁柱。
他接过了传奇的旗帜,成为了新的传奇。
纪录片逐渐接近尾声。
在纪录片里的仁王感叹着自己的变化时,纪录片之外,立海大大家也颇有感触。
“真是没想到,最开始仁王前辈你居然只是想打败真田前辈。”切原惊讶道,“可我来立海大的时候,前辈你已经很凶了啊。”
“我很凶吗?”仁王似笑非笑。
“总之是很难对付!”切原摸了摸鼻子。
“那时候的赤也可爱极了,还说要打败‘四大天王’。”柳忍俊不禁,“现在的赤也想要打败我很容易了。”
“柳前辈不算!”切原鼓起腮帮子,“前辈都好久不打网球了,打败前辈你也是胜之不武。”
“那按照这样的逻辑,赤也你是无法再打败我了。”仁王在旁边说风凉话,“我已经退役了,战绩锁定了。”
“……啊,可恶!原来还有这种事!”切原恍然,抱着脑袋陷入沉思。
纪录片的结尾,导演组以抒情的话语作为结尾,类似于在海边开着的野蛮生长的植物也能盛开出绚烂的花。
“仁王你把自己比喻成野草吗?”幸村好奇道。
仁王唔了一声:“只有野草能够自由生长不受限制,有什么不好吗?”
“不,没什么。不愧是你。”幸村莞尔。
他们在纪录片抒情的片尾曲中拿着手里的杯子,喝着饮料假装干杯。不需要刻意说些“下次再见”或者“我们要一直像这样”的话语,羁绊和情感都记在心里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
能被称为王朝的立海大曾经的网球部正选们,打下那样成绩的这批人,哪怕各自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也不会忘记彼此。这是属于立海大的羁绊,是“王者”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