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修的两封信一者往西,一者南下,路途遥远到了极点,不说别的,从辽东出发的信使要一路至蜀国,就要走上五千里,这一来一回可不近,尤其是蜀道的艰难。
孙权这边还好,在夺下青州的东莱郡之后,燕国与吴国的海上交通线已基本构建完毕,彼此间来往再也不怕田豫从中阻扰了。
而这也是唯一的机会。
蜀国,成都。
蜀王宫的大殿上,后主刘禅坐在上首,其龙袍威严肃穆,整个人略显肥胖,脸庞圆润,平添几分仁慈之感。
左侧站着一名脸色阴柔的宦官,此人姓黄名皓,乃是蜀国的黄门令,日夜服侍于刘禅左右。
殿下则是尚书令蒋琬,大将军费祎、镇西大将军姜维。
听着黄皓宣读着来自辽东燕国的书信,殿下的三人无不提起精神静听,唯独刘禅一双眼睛四处望啊望啊,有点坐不住的感觉。cascoo21格格党
在黄皓宣读至“曹魏逆贼行不义之事,窃居中原,暴虐残酷,惟愿汉主与吴、燕共同出兵,三家分魏”时,殿下的蒋琬不由得轻咦一声,与身边的费祎对视一眼,均觉讶然。
黄皓急忙收住往下念的势头,目光小心翼翼地望向殿下的蒋琬,轻声道:“尚书觉得有何不妥之处?”
这声音说得极是谦卑,自从诸葛亮病故,蜀汉的军政大权就交给了蒋琬的手中,可谓是继诸葛之后,又一位执掌蜀汉的重臣。
蒋琬捋须一笑,对刘禅道:“陛下,这个辽东的公孙修近年来崭露头角,风头一时无两,如今这胃口是越来越大了,竟然想联合我大汉、以及吴国,与他燕国做三面出击之状,把魏国给瓜分了。如此狂妄之语,当世不做第二人想。”
刘禅回过神来,忽道:“啊!哦——不错,不错,蒋尚书对此事怎么看?”
蒋琬知道陛下向来就是如此的心性,在诸葛亮的多年教诲下,养成了从谏如流的好习惯,对军政大事无比的信任臣下,这也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刘禅甚至能说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话来,君臣之间的政治童话古往今来都未曾一见。
他捋须道:“公孙修的意思其实也很明白,他是想趁着魏国内乱之际出兵,望我等注意东事,一旦天下有变,则共同出兵,瓜分魏国。他在瓜分得倒是挺敢想的,自言事成之后,只要幽、冀二州。”
刘禅道:“蒋尚书以为如何?”
蒋琬虽是继诸葛亮之后的蜀相,可年纪却比诸葛亮还大,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他以年近六十的高龄主事,如今更是七十了。对把握蜀汉对天下的形势,也是千百个小心,用兵画策皆趋于保守。
沉吟许久,蒋琬幽幽道:“臣以为此计过于荒谬,恐不得实施。他又如何笃信魏国一定会乱呢?”
费祎皱眉道:“公孙修信中言之凿凿,说魏国大乱将在数月之后,让我等秣兵历马,以图北伐。这完全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刘禅道:“朕早有耳闻,公孙氏国运颇可,自从公孙修接任以来,对魏国的两度用兵都险而又险的避了过去,吞高句丽、联东吴,此人能力上有目共睹,倒不是一个妄人。”
蒋琬没想到陛下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捋须道:“说起来,公孙氏还是欠我大汉一个恩情,当年司马懿伐辽,还持续增兵五万,臣觉察有机可乘,率兵进驻汉中,准备伺机以北伐。当时魏国陷于辽东,吴国进犯合肥,曹睿担心三面作战,腹背受敌,不得已从辽东退兵,这才给了公孙修一线生机。”
闻听此言,刘禅笑了笑:“那倒也是,公孙修无论怎么说,总是受了我大汉的恩惠。只可惜辽东之战结束得太快,若能再僵持数月,则我军可顺势出兵魏国。”
顿了顿,又道:“我大汉素来与燕国无邦交往来,今日燕王有此盛意,不妨与其会谈。”
蒋琬心中一动,抬起头来,说道:“陛下是打算与其会盟了?可是燕国毕竟是魏国的属国,
。与情理不和。”
这时,居于末尾的姜维忍不住道:“臣倒有一点看法,当此之际,不应该考虑合不合情理,昔日吴国不也是魏国的属国么?燕王不过是权宜之计,与曹魏貌合神离,若能以三家联手,趁魏国内乱而出兵,则可克继大功,完成先帝的夙愿,武侯的遗志。”
刘禅点了点头,对姜维赞许地瞧了一眼:“不错,伯约所言甚是,不管如何,都得会面而谈,方可知其轻重,此番辽东之行,就由伯约代为前往吧。”
姜维大喜,想到能为国出力,促成这一场联合之策,不由得欣喜万分,出列而拜道:“谢陛下,臣定然不负使命。”
——
吴国那边也得到了燕国的书信,孙权对此也颇为欣喜,自从袭杀关羽以来,东吴一直独自抵抗来自曹魏的压力,不得已才拉拢公孙渊谋求破局之策。cascoo21格格党
如今公孙修竟然提出“三家分魏”的口号,孙权不禁摇头一笑,说道:“弹丸小国,也言天下大义。好,朕倒要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来?元逊,由你走一遭吧。”
阶下的诸葛恪浑身一震,抬起头来,领旨道:“是!”
公孙修的这一场准备看似快,实则耗费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分别把蜀国的使者与吴国的使者邀请至辽东。
吴国的代表诸葛恪是老熟人了,公孙修当年就曾见过,并与他联手对抗司马懿,只不过中途给他祸水东引了,吴军跟魏军厮杀一阵,自个儿悄然脱身。
因为此事也没少被吴国所诟病。
想到这里,公孙修突然就理解了孙权背刺关羽的小人行径。
出于政治目的很少谈论对错,只谈论利益的瓜分,大局观则不过是先保身家性命之后的抉择,而非首选跟必选。
蜀国的使者名单,却令得公孙修心中大震,因为他看到了“姜维”二字,不禁抚掌笑道:“没想到刘禅竟然派了姜伯约前来,当真是难得,天助我也。”
邓艾一愣,他也听过姜维的名字,皱眉道:“此人是降将,本是魏国人,因为蜀魏交战,形势所迫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此人官任征西大将军,在蜀国群臣中,职位并未进入中枢,蜀国内部的各大派系对其多有抵触。派了这么一个降将来,恐怕蜀主也对此番会盟没什么信心。”
公孙修倒是不以为意,毕竟现在的姜维确实是在蜀汉境内算不得太高,可这并不妨碍此人的能力。
蜀汉四大轮流上台的丞相中,除诸葛亮以外,后续三位对北伐都没什么建树。
蒋琬执政期间采取的策略一是制造战船顺水而下攻打魏兴、上庸二郡,二是逐渐蚕食,派遣姜维多次袭扰西北凉州之地。经历了六年收效不太显著的对峙之后,老家伙身体也抗不住,估摸着位置也快要传给费祎了。
姜维作为降将出身,不被重视也是常态,公孙修却对此人欣赏不已,解释道:“姜维虽是降将,却是蜀汉的忠臣,却是难得的人才,此人若是被蜀汉授予北伐的重任,则必是虎狼之师。”
邓艾愕然不已。
公孙修心中好笑,暗想:“说来姜维一生所碰到的最强劲对手,应当是属邓艾了。”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邓艾是魏将,现如今阴差阳错地成了燕国大将军,两人也不知这一时代有无机会一战。
七日后,蜀国使臣终于抵达襄平,吴国使臣走水路较近,已在襄平下榻了两日。
燕王宫内,公孙修亲自表示欢迎,于宫中迎接以姜维为首的蜀汉使臣团。
公孙修居于上座,很快便见大殿门口人影绰绰,一行十余人走了进来,为首的男子大约四十岁左右,相貌英气勃发,正气凛然而生威,给人不怒自威之慨。只见他走至近前,向公孙修行礼道:“汉臣姜维参见燕王。”
公孙修在他脸上扫了几眼,心中不由得大悦,暗想这就是姜维啊,果然不同凡响。在他心目中,整个三国能让他敬佩又充满魅力的,不过曹操、刘备、诸葛
。亮、姜维四人。前三人自不必说,早已相继离世,唯一尚在人世,又正当年富力强的就只有姜维一人了。
公孙修见到他才有一种从《三国志》走进了《三国演义》的切换,曾有人评价三国若是没有上述四人,跟其他历史阶段的军阀混战也没什么区别。
他微笑道:“请起,素闻汉主命伯约前来会谈,孤甚觉蓬荜生辉。”
姜维脸上露出诧异之色,没想到燕王如此客气,他脸上一愕,随即神色如常地道:“燕王言重了,维不过是小臣而已。”
公孙修笑道:“天水姜伯约,孤早已是如雷贯耳,如今一见,大慰平生。贵国诸葛武侯更是缘悭一面,只可惜孤不能亲眼见到。”
姜维听到他提及诸葛亮,又对其赞誉有加,不由得先存了三分好感,拱手道:“诸葛武侯若知世间有燕王如此风采之人,也必欣喜。”
两人坐下来就是一番寒暄,姜维各方面的礼节不卑不亢,虽说蜀汉是魏蜀吴中最弱的一方,却并不逊色。
姜维命人呈上来三十口大箱,温声道:“燕王,这是从蜀中带来的上乘蜀锦,是我们陛下专门送给燕王的礼物。”
蜀锦作为蜀汉的第一大紧俏品,可谓是天下都垂涎三尺的奢饰品,吴、魏二国的皇帝、王公、大臣都喜爱得不得了,即便是敌对势力,双方也争着要蜀锦。
公孙修命人端上来一薄蜀锦,伸手一摸,细滑顺畅,不禁为之欣喜,感慨道:“素闻蜀锦天下知名,孤宫中虽也有不少蜀锦,可却是连过三手,才卖至辽东,价格已贵了不知多少。”
姜维点了点头,解释道:“燕国在东,我汉在西,二国相据数千里,魏国与我等交恶,不直接购买,都是暗地里交易。燕王购置的蜀锦,应当是从成都走水路运到江州,再从江州沿三峡东下,运到东吴的江陵、夏口、建邺等地,再由商贾卖给燕王。”
公孙修心想这一路上辗转而来,其中的运费、商人转手的利润都是成倍式地往上加,自然是越卖越贵。他皱眉道:“这蜀锦是个好东西,魏国与贵国交恶,若是想要蜀锦,当如何购买?”
姜维一五一十地道:“魏国若想买蜀锦,要么明面禁止,暗中交易,要么就是在吴国购买。”
公孙修哦了一声,“孤听闻仅成都一城,便有织工八万人,城内大街小巷都是织布的声音,常年库存的蜀锦绸缎近二十万匹,不知是否属实?”
姜维道:“大体是真的。”
他不禁有些艳羡,蜀汉的织锦业之繁荣,就连诸葛亮都带头种桑树,死后仅留下的八百株桑树引为美谈。诸葛亮生前更是言道:“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正是把蜀锦作为支撑民生,供养蜀军的第一大产业。然而蜀锦的第一大消费国跟第二大消费国,分别是魏国跟吴国。
公孙修有些不解,询问道:“魏国上下皆爱其蜀锦,分明魏蜀两国为死敌,互不相融耳。为何还愿意向贵国购买蜀锦,这一来二去,岂非成了资敌?”
姜维正色道:“燕王有所不知,一来魏国积富,富人穷奢极欲,非蜀锦所不能度日,故而蜀锦买卖难以断绝。二来蜀锦虽然大量卖给了魏国,我大汉也有些东西须从魏国购置,也不过是我大汉略占上风而已。”
公孙修点了点头,对他这番言论表示理解,但这可不代表蜀锦在贸易上“略占上风”而已,若无蜀锦,蜀汉很难实现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来养活手下的数万官吏、十万将士。
他抚掌叹道:“伯约远来不易,这番金石之言,深得我心。虽不见武侯,得见伯约,亦是幸事。”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笑道:“吴国使者早已在襄平下榻,孤已命人前去请来,我等当好好的谈下如何瓜分魏国。说起来,吴国使者与武侯也颇有渊源。”
姜维听到最后一句话,不由得抬起头来:“燕王所说的,莫非是诸葛瑾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