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古有之,奈何金戋作祟。
。。。。。。
洛阳皇城,又称太微城。
通天宫,大殿之内,皇帝李显正襟危坐,聆听座下列位群臣,辩论不休。旁边倚坐着皇后韦氏,蹙眉凝神。片刻,怫然不悦。
声音高亢者,当属太子李重俊,陈述枚举各项证据,志在弹劾当朝宰相武三思,矫诏杀害五王!
“启禀父皇,如今五王岭南突遭暗害,死不瞑目,其罪魁祸首,正是这武三思,暗地里雇佣刺客,矫诏杀之!其狼子野心,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狂妄德性,竟根本无视父皇所赐五王之免死铁券,罪在欺君罔上,谋反不轨!理当不可饶恕,将其打入天牢,为五王洗冤,昭告天下!”李重俊年方弱冠,英气凌人!咄咄不休!
“请太子言语自重,莫要诬陷好人,某乃堂堂宰相,为国事甘愿效犬马之劳。更是满腔热血无以报答圣上知遇之恩。民间谣言繁琐,不过是以讹传讹,殿下何故知五王非寿终正寝?五王之死虽有急促,也许是路途劳顿,难免染疾抱恙。其中缘由,尚待佐证,岂能胡乱猜测,不做事实,尽情一股脑推在某的身上,妄加断定?恳请圣上明察秋毫,予臣清名。”武三思嘴上虽然言之凿凿,身心已是冷汗淋漓。
李显茫然无措,转头望向韦皇后问道:“爱卿意下如何?”
韦皇后并非太子亲母,韦氏一生只生过一个儿子,叫做李重润,亦是李显之长子。另外又生下四个女儿,即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四位公主。
想当年,武则天摄权欲称帝时,李显被立为傀儡皇帝,有名无实。后因执意提拔自己岳父当宰相,反惹怒武则天,被流放在外,不得擅回长安。活得畏畏缩缩,不得安生。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李显称病被召回神都,重立为太子。为了加强两家关系,李显恳请武则天圣旨赐婚,让武李两家,喜结连理。长女永泰公主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如此裙带关系,韦皇后与武三思日后愈发亲上加亲。
不料,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八月,当时张易之兄弟貌美如花,极得宠幸于武则天。
由于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当时年轻气盛,看不惯其行径,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日出夜宿,恣意出入内宫,恬不知耻。
古人云:“隔墙有耳”。横遭有心之人献媚二张,添油加醋构陷一番。二张岂能容忍,哭诉于床榻之上,使得武则天龙颜大怒,于九月初三日,责令皆杖击而死(另有说逼迫自杀)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是为韦皇后心中永远的痛苦!
李重俊与韦皇后没有血缘关系,有道是:“最毒妇人心!”以韦皇后的秉性,自然对他十分厌恶。
“太子年少无知,足不出门,何以知千里之外详实?莫非你私营结派,不满圣上对你苦心培养,满怀期望,暗地里做出许多背着圣上的事情不成?”韦皇后一心袒护武三思,矛头直指李重俊。
李显闻言动色问道:“吾儿,你母后所言属实否?”
李重俊急忙辩道:“父皇,此事绝对没有,儿臣一直听从父皇心意,在家里勤学苦练,不敢懈怠,怎会有母后所言之事?孩儿请父皇明鉴。”
“五王之死,朕倍感痛惜,武亲家为国事操劳,常伴寡人左右,分身不暇。吾儿你又从何得来证据,定要将武亲家至于五王事情其中?”李显果然名不虚传,昏君无能。
“禀父皇,儿臣确实有他雇佣刺客的书信来往作证。此乃儿臣在辖下扬州一个刺客组织,名唤‘惜春居’的地方搜索出来。请父皇查验,便知儿臣所言非虚!”李重俊未做太子前,曾被册封卫王,戎任左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之职。
李重俊说着话,从怀里衣袋里掏出一封书笺来,递于殿里执事宦官,呈现在李显面前。
忽然韦皇后一把抢过,撕个粉碎。殿里群臣有惊无恐,一片喑然,武三思却脸色突变。
只见韦皇后蓦地站起身来,大声斥道:“太子实在放肆,武亲家贵为朝廷宰相,日夜操劳。汝竟凭一纸捏造的信物就想肆意诽谤!莫非你身为太子,即可早晚登上皇位,为所欲为不成?”此言一出,群臣惊慌失色。
“儿臣不敢,请母后息怒!”李重俊眼见韦皇后肆无忌惮,本想作怒反驳,突然想起临来朝会时,一位高人的叮嘱,故而性情大变,从一开始的咄咄逼人,到现在的温顺谦卑。
李重俊的反常,李显看在眼里,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怜悯之心尚存。便道:“吾儿,既然知错,别再闹挺。皇后啊,你看太子孝顺,何必生气呢?武亲家呀,你身为长辈,也毋需计较太子年少轻狂,冒犯于你。天下以和为贵,大家们莫要争辩谁是谁非了。五王虽死,朕感怀他们匡复我大唐之功,准予以厚葬,令释其子孙,不再流放,才学兼备者,可以从仕,足显皇恩浩当!”李显的和事佬本领,初见功效。群臣默然无语,皆偷瞄着武三思举动,韦皇后神情。
“谢圣上隆恩!臣武三思知太子年幼无知,不与计较。”武三思欣然施礼,表示愿意接受和解。
韦皇后心神才算安宁,狠狠瞪了李重俊一眼,款款落座。
李重俊见机行事,与群臣一起高呼万岁不止。
“众卿家,还有事否?有事奏来,无事退朝吧?”李显有些急不可耐。
群臣无语,韦皇后道声:“退朝吧?”执事宦官立刻宣告道:“群臣退朝,吾皇万岁,万万岁!”
。。。。。。
梁王府。
武三思勃然大怒,冉祖壅劝慰道:“梁王息怒!李重俊不过是受人挑拨,愚昧无知,不足为虑。只是相王与太平公主那里,不可不防。”
崔日用道:“梁王何必恼火,李重俊背后捣鬼之人,居心叵测,不容小觑。观今日朝会,相王称病未来,太平公主那边亦有些动作,平时太子不愿朝会,今日突然反常,其中蹊跷,不难捉摸。别人把柄诬陷,谣言惑众制人不得安。咱们可不能无动于衷,不如早除之,以绝后患。”
郑愔道:“周利贞已在江湖上笼络许多壮士,此时正是兵强马壮,用人之际,宜速不宜迟!”
此三人侫附武三思,时人称:“崔、冉、郑,为伥乱政。”
武三思不假思索道:“告诉那个周利贞,我要扬州那个什么‘惜春居’永远消失!记住!五王之死系刺客所为,此乃江湖事,便江湖解决!五王之事,圣上虽然无暇顾及,可是斩草不除根,本王心里始终不甘。五王余孽,片甲不留!就算江湖上掀起多大的腥风血雨,也在所不惜!本王非要跟他们斗一斗,只要我武三思在,武家永远会踩在李家头上!”武三思凶光毕露,斥道:“告诉周利贞,勿在笨拙,若还办事不利,本王严惩不贷!”
三人唯唯诺诺。
。。。。。。
太子李重俊,回到寝宫。
急切寻找一人,始终未果。于是郁郁不乐,借酒浇愁。
夜卧床榻时,忽在枕下发觉一张纸笺,匆忙打开观望,登时喜上眉梢。
只见书笺四字:“扬州大计!”
谢谢书友支持临盛原创作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