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厂通常有两种:纺丝厂和织造厂。
东河针织厂显然是一个织造厂,但你说它是织布厂也未尝不可。
在车间里,一群工人围在一个机台前,在看到江宇等人进入车间后,这些员工一脸希翼地看着他们这几个人。
这些人前有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戴着眼镜,目光深沉。
“这就是我们厂的顾工,就是顾工这几天夜以继日地带着大家不停地试验,才把产品研究成功!”
江宇对这老者肃然起敬:“顾工!您辛苦了。”
顾工点点头,表情略显僵硬地一笑,然后躲到一边在一个马扎上坐了下来。
显然,他已经相当疲惫了。
江宇想安慰他几句,但一时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江厂长!还是先看看产品吧!大家让一让!”
围着几台的人散到两边,江宇就看到了一匹成品的迷彩布料,色彩印染的非常亮眼,迷彩像一片丛林一样让人着迷。
第一印象让江宇非常满意。
质量检查就是刘金生和董家建的事情了,有他们在,江宇也就无需滥竽充数了,他对这些东西真不是内行。
他则坐到了顾工身边,听关秉忠听他介绍他们的厂子。
“咱们东河在干纺织针织行业的企业其实不少,但论规模还是以县棉织厂为尊,在规模上我们确实不如棉织厂大,但其实我们的水平一点儿不输于他们,只因为我们有顾工在。但人家是正宗国营,我们只是个大集体,从建厂至今都是生活在人家的阴影下,有什么好活儿根本摊不到我们名下,唉——。”
关秉忠长长的叹息一声。
“关厂长!国家已经开放了,你们也应该开放一下脑筋,在家里等米下锅不是办法,你们应该走出去,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工艺,主动去找活儿干,才能不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我们也想过,但以前都是吃计划经济饭的,现在没了计划经济,一时间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走?”
这确实是那个时期很多吃计划经济饭企业是苦恼,一旦没了国家下来的计划订单,他们的两眼就是一抹黑,仿佛一头钻进了死胡同。
“这是一个迷茫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有大机遇的时期,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你们若是能找好自己的定位,不墨守成规,开拓进取,未来还是光明的。”
江宇这番话虽然有些空洞抽象,但绝对不是信口胡柴,关秉忠如果真能领略其中的要义,说不定还真能把针织厂带上一个高度。
“关厂长!上次被我怼了的那个什么供销科长的怎么没见到?”
“提他干啥!不提也罢!”
关秉忠这话里有话呀。
“江厂长!咱们还是说点儿实际的吧,如果我们的样品合格,你可真的给我们下两万块钱的定金,最起码得让我先发一个月的工资出去,否则我们的员工连锅都解不开了,连干活的人都凑不齐了。”
“这个不是问题,但是光发工资,那你们有原材料加工吗?”
“原材料仓库里以前还有一些,给你做的这种面料,应该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一点一点慢慢倒呗。”
“关厂长!生产这种迷彩布难吗?”
关秉忠迟疑了一下:“说难也不算太难,但说简单也并不简单,我们若不是有顾工在,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几天的时间里就把它研究成功。”
江宇点点头,回头又看了一眼顾工,竟然意外地发现顾工靠着一台静止的机器睡着了。
“关厂长!顾工可能太疲乏了,赶紧把他叫醒,给他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
谷搕
关秉忠赶紧叫来两个小伙,把顾工连搀带扶地弄走了。
刘金生和董家建对这一匹样品面料检查的相当仔细,检查了一个多小时。
那些女工则神情紧张的盯着他俩,生怕他俩嘴里说出个不字。
她们虽然只是普通工人,但她们心里也明白,这可能是她们针织厂最后一次活下去的机会。
如果这次机会他们抓不住,那针织厂就真的要关门大吉了。
刘金生和董家建终于检查完了,最后喜笑颜开。
“非常好!完全符合我们的产品需要,江厂长!我们可以订货了。”
听到这话,车间里的女工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发出一片欢呼,还有人相拥而泣。
既然样品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谈价钱下订单签合同了。
帆布这东西在八十年代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到处都能看到它做成的商品。
挎包,旅行袋、衣服、鞋...
因此它在当时的价钱每米也就一块五到两块五之间。
鞋厂做鞋自然不能要那种最薄的帆布,怎么也得具备一定的厚度才能抗穿抗磨。
双方最后敲定的价格是两块三一米的布料。
江宇和关秉忠分别在合同上签了字。
合同规定,针织厂生产出的迷彩面料首先要满足尖山鞋厂的需求,在尖山鞋厂需求饱和的时候,针织厂才可以自己寻找销路,否则视为违约,最后就是奖惩条例。
谈好了价钱签好了合同,江宇就先下了十万米的订单,给了两万块钱的订金。
合同签订完毕,关秉忠当场就下了开工生产的命令。
关秉忠承诺,针织厂只要生产出能装满一车的布料,就自己派车送到凤窝堡鞋厂。
连运费钱都省了。
面料问题解决了,那么其它需要的材料也就可以进货了,等布料一到就可以正式开工生产了。
因此短短几天功夫,鞋厂账面上的十八万现金像流水一样的哗哗流淌出去,换回了橡胶染料等各种化学用品。
鞋厂正式开业时间定在了五一。
四月二十八号上午,针织厂第一批八十匹面料送到。
接收完面料后,鞋厂首先开始了试生产,验证产品质量,成本等。
第一批迷彩解放鞋只做了五百双,这批鞋基本和鞋厂原来生产的解放鞋模样没有一点改变,除了外观。
这些试验性质的鞋发给了从凤窝堡村选出的五百个农民,让他们进行试穿。
近水楼台先得月,黄岭村的男劳力几乎人脚分到一双。
其实穿着和原来的解放鞋一样,时间长了一样臭脚,但就是因为面料变了,好看了!好像无形之间提升了档次。
学习驾驶证这些家伙把这鞋传到学习班,竟然引起了其他学员的羡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