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刘正德让她帮着催一下高青阳,她还真的不知道高青阳画画也这么厉害。
以前上学的时候写文章赚钱,现在工作了画画也能赚钱。
都是上学,人和人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不过,这会儿她是没办法帮刘正德问的,高青阳不过来,她平时也没时间过去。实际上她连钢厂在哪个地方都还不是很清楚。
订了婚,高青阳放礼拜就理直气壮的赖在这边。
阿茶就问他:“不忙吗?”礼拜天过来高青阳是从来不提工作上的事情,不是上山砍柴就是挖疙瘩,吃完饭陪着她跟周汉青折盒子。
好像恨不得把所有的活都干完一样。
虽然早晚已经冻手了,但是中午太阳出来之后院子里还是很暖和的。
高青阳又开始砰砰砰的折腾他的木工活。
他要给周汉青做个睡椅。
倒也不难,就是个折叠的木架子,上面包了一层结实耐用的帆布,后面有档,推到最高处的时候就是个靠背椅,放到最低档的时候就是个帆布床。
老爷子老是大白天迷迷糊糊的打盹,高青阳真的是怕他哪天一头栽过去了。
本来精神头就不好,睡着了又能有什么意识。
院子边上都是摞起来的柴火,边上还放着好些疙瘩,阿茶也干脆的偷懒不进山了,坐在门口跟周汉青在那做活。
周汉青跟她讲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戏,他最熟悉的就是《梁祝》里的十八里相送。
“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犬叫汪汪。”
阿茶估摸着他爷爷也就会这一段,也不晓得是从哪听来的,以前从来没听他提起过,就近一个月,跟她唱过好几回了,有时候一个人自言自语的也哼哼:“爷爷,这一段是哪个唱的?”
老爷子也记不清楚了:“按道理说应该是梁山伯唱的,一唱一和嘛,后面才是祝英台唱的。”
“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这个是祝英台唱的没错了。”
阿茶问他:“那梁山伯听懂了没有?”
“那肯定没听懂,梁山伯说: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放大胆子莫惊慌,愚兄打犬你过庄。”
他声音有些嘶哑,音也不大,哼出来的戏词听着却也怪有意思。
阿茶在那笑梁山伯真蠢,男女都分不清楚,又笑祝英台真傻,居然喜欢这种榆木疙瘩。
议论完了之后她又问老爷子:“爷爷,这些都是你从哪听来的啊!”
周汉青愣了一下,浑浊的眸子不晓得在看哪里,半天才道:“这是以前你婆婆爱听的,经常听我就记了一些。”
实际上,早先早就记不起来了,但是最近他老是做梦,梦里都是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梦里那个人一直反反复复的跟他唱着这段《十八里相送。》
“过了一山又一山,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缺少芍药和牡丹。”
“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
阿茶点了点头,她爷爷很少跟她提起故去的人,最近提起的次数有点多,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的缘故。
高青阳坐在太阳下面折腾了半天,喊阿茶:“好了,你来试试看!”
阿茶把手里的纸盒子丢进筐子里起身到跟前坐上去试了一下。
高青阳站在后面一档一档的往下放,最后一档直接平躺了。
“怎么样?”
阿茶靠在上面不想起来:“舒服!但是结实不结实啊?”
“怎么可能不结实?”这是给老爷子准备的,不结实还得了,那也太危险了。
阿茶一骨碌爬起来研究了一下,然后搭手跟他把椅子抬到檐坎上面去。
“爷爷,你来试一下。”
周汉青坐久了,拄着拐棍站起来也有点不稳当,阿茶忙不迭的扶了他一把。
坐下来之后阿茶问他:“爷爷,咋样?”
“嗯,好!青阳这个脑瓜子啊,真的是,让人不服气都不行。”
高青阳道:“这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我这是看人家有人做过这种的,照猫画虎弄了一个。勉强能用。爷爷你以后一个人在家里就不要坐门墩了,坐这个,高低合适,乏了就往后靠一靠,当个躺椅。”
周汉青应了一声连连点头。
阿茶道:“弄这个东西又耽搁了你这么多时间,刘主任上个礼拜还在问你,说你好久都没见人影了,问你给画的东西啥时候能画好,你给他画的啥东西啊?”
高青阳拿了个印好图案的火柴盒子:“画这个。”
阿茶半天才回神:“这个居然是你画的啊?”
“嗯!”
不是,这也太厉害了一些。
“那你现在又画的啥样的?”
高青阳看了看时间,还早:“没带过来,今天难得不去山里,要不要出去转转,我带你去钢厂,给你看我画的那些东西?”
阿茶还没开口,周汉青就使唤她:“去吧,难得在家,也不要老想着干活,跟青阳出去转转。都这么长时间了,你连青阳在哪上班都还不晓得。”
阿茶想了想也是,进屋去换了件没有补丁的衣裳,跟着高青阳走了。
出了巷子,高青阳就拍了拍货架子:“上来,我骑车。”
“我直接坐上去?我挺重的,不然你还是先骑起来我跳上去吧!”
“能行?”高青阳有些不放心,因为阿茶没坐过自行车。
“试试看。”她没坐过,但是她看人跳过啊!
高青阳点头:“那你慢点。”说完,脚踩着脚踏子让车子跑起来,翻身上车,然后速度放到最慢。
阿茶跑过去抓住货架子往上跳。
这眼睛看着容易跟实际操作还是有区别的。
她人没跳上去不要紧,差点把高青阳给拽翻。
如此反复的好几遍才掌握好,坐在了自行车货架子上。
等自行车都骑出去老远了她才想起来:“你们厂能随便进人啊?”
“当然不能随便,但是你是随便的人吗?你是我对象,进一步来说就是我家属。我带自己家里的人去自己宿舍坐坐有什么大问题。”
阿茶第一次坐自行车,虽然路也不是太好,但是她觉得比起坐拖拉机和班车,坐自行车简直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冷不冷?”高青阳问她。
“还行,有太阳呢!要是夏天,肯定很惬意。”
高青阳嗯了一声:“那到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出来转一转。”
阿茶在那笑,他的心意是好的,但是自己哪有那么多时间。
骑车只需要二十几分钟的路程,高青阳放慢速度骑了半个来小时。
其实老远就能看见钢厂的那两个大烟囱,但是望山跑死马,真正走起来是真的不近。
说是一个厂,但是在阿茶看来就跟一个集镇没啥区别了。
进了钢厂大门有两条路,一条去往生产区,一条去往生活区。
里面的路都特别的宽,用洋灰打了路面,平整又干净。路两旁还栽了不少银杏树和红杉,看着树干应该也有些年头了。
高青阳载着她往生活区那边走,边走边跟她介绍:“那边是行政楼,前面这里是厂子里面的招待所,招待所边上就是食堂。”
“食堂分两层,职工大部分都在一楼打饭。二楼去的少,因为上面菜要贵一些。”
“这边是供销社,那一头是锅炉房,有澡堂子,平时需要热水也是来这边打。”
阿茶指了指不远处:“那边,是运动场?”
“对啊,是不是很大?不过却没有机械厂那边大,那边新修的运动场那才叫宽,边上的看台一共四层,整个厂子里面的人去看热闹都没问题。什么时候有时间也带你去看看。”
“不晓得啥时候有时间呢!早先还说来了县城去看看李老师,但是来了几个月了也没抽出时间去。”
机械厂离县城二三十里呢,她礼拜天就一天时间必须得去火柴厂,礼拜六有点时间得干家里得活,时间被安排得满当当的。
高青阳道:“总会有时间的。”
说话间,还遇到了熟人,看着他车子上带着的姑娘都问他:“高干事,这是你妹妹?”
高青阳道:“我对象啊!”
等到了职工宿舍,好些人都晓得技术部的高干事带对象来厂里转了。
钢厂的宿舍分为三种,一种是大通铺,一间住六个人,这是给刚进厂的员工准备的。
还有一种就是高青阳住的这种单人间,是提干之后可以申请的。当然,两种差别大,每个月要扣的钱也不一样。
还有一种是家属楼,那是套间,有一居室的,两居室的,加上客厅厨房。一层楼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水池子。
这种房子是给那些干部和双职工家庭以及带着家属的家庭。
这种房子就不是扣钱了,是要职工自己给钱的,比外面的房子便宜,属于半分配,但是也不是白住。
高青阳住的地方在职工宿舍三楼的尽头,远离水池子和厕所,算是相当的清静。
因为他一个人,设施也简单,屋子里显得有些空荡荡的。
阿茶跟着他进屋,就看见那桌子上放着的书籍以及画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