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发出后第五天。
刚上班没多久,小齐就拎着一只袋子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许哥,实在是太热情了!”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许大茂压根儿没听明白,于是抬起眼看向他。
小齐二话不说,上前就将袋子的开口冲下,把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哗啦啦”,桌子瞬间就被铺满了,有些就是随意折起来的小纸片,有些则更精致一点,还用信封装着。
他随意拿出一张,展开看了看。
“这是稿件?投稿箱里的?”他大吃一惊。
小齐兴奋地点头。
可是他还不敢置信,“全都是稿件?就这五天的时间?”
“是啊,许哥,咱们轧钢厂的工友们实在是太热情了!”
小齐也是没想到,他只是按许哥之前的吩咐,有时空去看一下投稿箱里有没有稿子,没想到过去一看,小小的投稿箱都快装满了。
小孙,小姚,包括倪姐都围了上来,一个个都发出惊叹。
谁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小孙很高兴,“还是小姚想的主意好,这下好了,咱们不用为稿件发愁了!”
小姚都顾不上脸红了,她两眼亮晶晶的,看着眼前这一堆,心情也是好得很。
既然稿件已经有了这么多,那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筛选了。
许大茂四人一人分了一堆,开始了细致而繁琐的选稿工作。
这个报纸已经确定了每礼拜出一期,出报日定在礼拜一。
他们打算把第一期的出报日期定在5月1日,那天刚刚好是礼拜一,这一天刚好又是劳动节,非常有意义。
现在是4月15号,离第一期出报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这份报纸还是相对简单的,全都是字,没有任何图片。
这样的话,直接铅印就可以了,有图片的话太麻烦,他们压根儿就做不了。
不过,就是这样一份全是字的,没有任何美观可言的报纸,在5月1日那天一大早,一千份报纸被一抢而空。
很多人都是一拿到报纸就上下搜寻着,看看上面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如果找到了,就会立马发出兴奋的叫声,“哇,我的文章上报啦!”
如果没有,则会羡慕地看向那兴奋的人,然后默默按下自己沮丧的心情,将手中的报纸展开,准备仔细读一读别人的文章,看看自己的到底欠缺在哪里,准备以后改正,再接再励。
这样的事情在轧钢厂的各个角落发生着。
厂领导办公室中,几位领导人手一份,杨书记边看边笑。
两位厂长看着他笑,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们仔细翻了翻,上面也没有登笑话啊,书记这是笑什么呢。
杨书记见他俩这样,主动解释起来,“我这是高兴,这个总编许大茂啊,我认识。这也算是个励志的典型了,他原先就是咱们厂的电影放映员,后来因为宣传科缺人手,被破格提进宣传科了,后来一直默默无闻的。没想到一转眼,就成了咱厂报总编了!”
他想了想,又感慨得很,“记得当初我落难时,没有多少人愿意接近我这个落马的前厂长兼书记。他和咱厂食堂的主任何雨柱不一样,他们两个是一直愿意和我交流的人。一个给我带吃食,一个给我带消息,而且在周围没人时,他们还帮我扫过大街呢!”
叶副厂长点点头,“许大茂我不熟,不过那个何雨柱我接触得多,虽说嘴巴不饶人,但工作上还是可圈可点的,人也聪明,像前些日子办那个前保卫科长,他也给加了一把力。”
第一期厂报大获成功,宣传科也因此得到了厂领导们的表扬。
一时间,宣传科的人一个个走路都抬头挺胸的。
就这样,《轧钢厂生活》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轧钢厂各处,也吹进了轧钢厂工人们的心中。
渐渐地,每个礼拜一,早上看一份厂报,已经成了广大职工们的习惯。
可许大茂他们却笑不出来了。
一个礼拜一份报纸,虽然职工投稿占了一大部分,可是选稿排版,还有自己也要写稿。
再加上宣传科的其它工作,他们几人几乎都是连轴转了。
办报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许大茂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得加人手,要不然所有人都得累趴下。
考虑再三,他去找了科长。
听到他的来意,科长笑了。
“我还想着,你们要扛到什么时候才来找我呢?”
许大茂一听,这话里有内容啊,看来科长是早就预料到了。
果然,毕竟是当领导的,科长在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知道,这样下去不行。
他已经跟领导们汇报过了,想要扩大厂报编辑组的队伍。
对此,领导们非常支持,已经批准了。
其实他也正要找许大茂他们谈这件事呢,这不,人家自己找上门来了。
科长把许大茂四人找来开了个会。
他提出了两个方桉。
第一,就是他们保持现状,同时兼顾宣传科和厂报的工作,科里会多招几个人手来帮他们。
第二,则是动作比较大一点,宣传科下面专门成立一个厂报编辑组。这样他们就从宣传科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专门负责厂报的事情,当然,也会增添人手,不过相对就少一点了。
四人面面相觑,一时间还真的是拿不定主意。
见他们这样,科长也不催促,反而给了他们时间,“这样啊,你们回去好好想一想,不着急的,毕竟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决定。”
说完,科长就离开了。
小孙就问许大茂,“老许,这里面就你年纪最大,也最有见识,你说,我们选哪种比较好?”
许大茂也没主意啊,他也没想到科长会提出这一出来。
不过,如果让前世的他来选,肯定会选第二种。
自己独立出来,专门做报纸的事情,这个工作做得肯定心情舒畅一点。说实话,他其实挺不喜欢宣传科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
不过要是考虑到现在实际情况的话,如果成立编辑组,宣传科的事情他们就不用再沾手了,这样的话,就怕自己这些人会慢慢的边缘化了,这对于想要晋升的人不算是好事。
于是,他想了想,说道,“我现在也没主意,不过如果要把报纸办好的话,肯定是成立编辑组比较好。这样吧,咱们都先不着急决定,都回家仔细想想,问一下家里人的意见。明天我们回来再商量,你们看行吗?”
其它人当然没意见,现在都没主意呢,回家商量一下也好。
于是,许大茂带着一头的心思回了家。
院子里,刘海中夫妻正用小推车推着孙子在院子里熘达着玩呢。
这孩子是刘光福和严凤琴的儿子,去年出生的,小名铁蛋。
二大妈恢复得不错,虽说脚还不是那么利落,但只要走慢点,也基本看不出来。
而许母,正在水池旁边洗菜边和二大妈说养孩子的事情呢。
这两老太太,以前本来是死对头,没想到现在竟然又处成了朋友,高兴了就凑在一起拉家常,可热络了。
这主要是两老太太的脾气都比以前好了。
许母是日子舒坦了,优越感也上来了,觉得自己犯不着跟人计较。
而二大妈呢,则是死里逃生一回,想开了,现在小儿子儿媳又孝顺,也就不想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干脆天天乐呵呵地过日子,帮着带带孙子,也挺开心。
张婶已经不止一回感叹,说是两个倔老婆子都转性了,她还开玩笑,说想看热闹都看不成了。
许大茂主动和刘海中他们打了声招呼,还逗了下小铁蛋,然后和他妈说了一声,就钻回了自己的小屋。
许母一看,儿子不对劲,肯定有事儿。
她马上回屋告诉了老伴儿。
许父嫌她太操心,“大茂都40的人了,你别再把他当小孩子了,他心里有数的。”
许母碰了一鼻子灰,嘴里叨叨咕咕的,“你不操心?才怪呢,待会儿吃饭时看你提不提这事儿!”
娄晓娥正在小屋踩缝纫机呢,她最近接了不少的活儿。
都是从许大姐那里分流过来的,大姐在厂里有工作,接的活儿做不完,就试着问娄晓娥愿不愿意接过来做。
她当然愿意了,现在孩子们都大了,上学了也不用她操多少的心,而家务活全被许母抢着做完了,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的,很不习惯。
现在能做她喜欢的事情,还能赚钱,她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往外推。
许大茂进了屋,一声都没吭,把包往书桌上一扔,鞋子一踢就倒在了床上。
“怎么了?累了?”
娄晓娥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关心地问。
“有点,我先躺会儿,待会儿吃饭叫我。”
他闭上眼睛,但就是睡不着,脑子里不由自主地转个不停。
于是,他干脆不逼自己了,放空脑子,什么都不想,也什么都不做,渐渐地,呼吸变得轻缓起来。
正在半梦半醒之间,许母的大嗓门传了进来,“大茂,晓娥,吃饭啦!”
饭桌上,还没等许大茂提起自己的烦恼呢,许父就先开口了,“大茂,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旁边的许母就“切”了一声。
许父瞪了她一眼,她也不示弱,也回瞪老伴儿。
小夫妻俩和三孩子看到了就当没看到,这老俩口,三天两头来这么一回,他们都习惯了。
许大茂把自己的烦恼一说。
许母马上就开口了,“哪个工资高啊?哪个工资高就选哪个!”
“真是没见识!这不是工资高不高的问题,这是两个发展方向!各有利弊的,就看大茂自己要怎么衡量了。”
许父真是拿老伴儿没办法了。
娄晓娥的想法却和许母一样简单,但更说进了许大茂的内心,“看你自己心里想怎么样吧,怎么干舒心就怎么干呗,人活着不就图一舒心吗?”
要说舒心,那就是选择第二种了,听了娄晓娥的话,他心中的天平彻底偏向了第二条。是啊,舒心最重要,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更何况自己都已经这个年纪了,难得有件做得开心的事情,那就坚持做下去吧!
至于以后,谁知道是什么样子,反正大环境变化还有好几年呢,这几年就让自己舒心一回吧。
心里一落定,他的食欲也回来了,跟三个孩子抢菜抢得挺开心,心情也变得更舒畅了。
一见他这样,二老和娄晓娥都松了口气。
第二天,宣传科办公室里,四人一碰头,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四人竟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种,得知道其它人的决定之后,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真是太好了,没有分歧。
过了几天,宣传科隔壁的办公室腾了出来,外面钉了一块新做的牌子,上面写有“轧钢厂生活编辑组”几个字样。
这边就是许大茂他们以后的根据地了。
至于新增的人手,一共有4个。
其中两个是从厂里提拔的,是前面稿件录用最多的两个人,他们一个在仓库打杂,一个就是普通的搬运工。大家都没想到,这两人竟然笔杆子这么厉害,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另两个则是知青办分配过来的。
高考之后,知识青年们大批量的回京,每个厂都有接收的任务,这两人就是搭乘着这股东风进的轧钢厂。
人人都说他们运气好,正好赶上了编辑组刚成立的时候。
就这样,人马凑齐了,许大茂他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争取把《轧钢厂生活》这份报纸做得越来越好。